关于口译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2010-04-04 16:21杨焱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0年6期
关键词:译员口译外语

杨焱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和国外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尤其是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后,口译作为重要的交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对合格口译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文章拟就人们对口译五方面的认识误区进行探讨。

一、口译人才不全是外语专业出身

国内高校口译课开设及口译人才培养主要针对高校的外语专业学生。诚然,对于口译,外语专业的学生有学习上的优势,如他们精通第二语言的语法、词汇、语音,了解英美文学,熟悉莎士比亚、海明威。实际上口译是一个相当有挑战性的工作,出色地完成口译也绝非仅仅掌握了第二语言就可以的,译员的专业知识、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等都更为重要。上海外国语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院长、上海中级口译项目组负责人齐伟钧教授在一次谈话中透露,上海外贸管理类和计算机工程类考生中级口译的通过率高于英语专业考生。所以不论是否毕业于外语专业,只要努力都可以成为合格的翻译人才。

随着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化,我国亟需既有丰富专业知识又有口译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学校培养出来的口译人才很难满足“质”、“量”上对译员的要求。因此,口译人才的培养不是外语院系可以包办的,应从各专业学生中挖掘和培养有潜质的口译人才。因为专业技术人员如果能够直接与外方人员顺利交流,这样既能节省翻译费用,又能减少交流中的误解,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口译专业招生也不应只招收外语专业毕业生,在语言能力同等的情况下,拥有历史、法律、经济、贸易、信息、科技等专业学位的学生在未来的口译专业学习中可能更有优势[1]。如果口译课程不只面向外语专业,而是广泛地在非英语专业中开设,让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能够尽早接触口译、学习口译,那么无疑会提高我国口译人才培养的“质”与“量”。

二、口译可以作为终身职业

一般认为,口译工作是高强度、高压力的劳动,它要求译员思维灵敏、记忆超强、身体强壮,因此它仅适合年轻人,人到中年,体力和脑力下降,就很难胜任这个职业了,所以口译是“青春饭”。但事实上,优秀译员出色地完成口译任务靠的是语言水平、知识储备、口译技能和职业道德等等。随着从业时间的增加,译员在上述几方面的积累日益深厚,这足以弥补可能出现的因体力不足而产生的问题。

口译界有一个著名的“串珍珠”的故事。有一次,年过半百的冀朝鼎“客串”周恩来总理的翻译,却一点儿也没有记录。总理讲一段,他屈起左手一根手指,再讲一段,又屈起一根手指。等总理讲完,他的左手恰好握成拳头。然后冀朝鼎翻译一段,伸出一根手指,再翻译一段,又伸出一根手指,等全部翻译完,左手全部伸开。事后有人问冀朝鼎是如何完成如此高难度的翻译任务的,他说,口译的内容就像一盘珍珠,只要能把它们串起来就好提起来,否则就是一盘散沙。国外的译员也没有什么年龄上的限制,更没有国内这种“吃青春饭”的问题。其实口译译员到三四十岁就转行,对自己职业发展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青春饭”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只要译员自己热爱这个职业,终身从事口译没有任何问题[2]。

三、口译潜能中非智力因素更重要

口译潜能测试(Aptitude Test)主要是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将来学习口译并成为口译译员的基本素质和天赋。各口译专业和培训机构的口译入学考试就属于潜能测试。考试内容和方式大致包括:时事知识测试,综合语言水平测试(写结语、写摘要、完形填空),笔译能力测试,面试(源语或目的语复述、双向视译、双向交替传译)。显然,这些都偏重于对学生进行智力方面的测试。

对于智力因素是否会影响语言学习,直到今天,学术界并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基本一致的认识。有人认为智力对母语学习乃至第二语言学习有影响,有人则认为没有影响。儿童学话时无论智商高低,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能较好地掌握语言。缺乏自然语言能力并非意味着智商低下。儿童的语言学习(包括第二语言学习)的确与智力因素关系不很大[3]。而且,勤能补拙,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语言能力是完全可以提升的。但成功的口译是语言知识体系和非知识体系以及各种能力在动态的交际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心理素质至关重要,“就像一个演员,如果心理素质不佳,上台就怯场,是不可能演好戏的。”[4]译员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体现在克服困难、控制情绪、调节行为的心理活动中。即便是遇到困难的场面,只要译员的心理素质好,应付紧急情况的能力强,仍能沉着、冷静、从容地完成任务。除此之外,超凡悟性、团队合作和职业道德也都能从整体上影响口译的效果。

“非智力性因素模块”又与先天潜质有较大关系。傅雷曾谈过,译不好的原因是学识不足,修养不够。他指出,人情世故是没有具体知识可学的,只能靠训练观察、感受、想象能力,不能硬生生地照字面搬过来[5]。非智力方面的提高显然不如智力方面的提高容易。非智力因素在口译中非常重要。因此口译潜能测试内容以及测试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只有这样,才不会按照一套不完善的规则选拔出一些不合适做口译工作的人。

四、口译不能一味愚忠盲从

口译质量的一个评定标准是“忠”与“信”。要求口译者完整准确地传达说话者的思想感情当然是正确的,但如果不把口译视为一定情景和语境下动态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不充分地考虑口译活动中所包含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只把译员当作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仆人”,而不鼓励译员“见机行事”,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就不利于译员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利于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6]。口译的准确性并非是机械刻板的“模压式”口译或“盖章式”口译。口译也绝对不是同义反复,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完全对应,而应该是以译员的理解为基础,将他人所表达的内容用另一种方式恰当地表述出来,从而实现沟通和理解。

广东省外事办新闻文化处处长方凡泉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外国官员向中方提出M & M巧克力公司的赞助商品入境遇到了麻烦,请中方尽快向海关疏通。请求之后,这位外国官员最后说If you end up in jail,I will send you chocolate(万一你被关进了监狱,我会给你送巧克力)。这种玩笑极不礼貌,如果直译出来,只能增加对方的反感。为了避免气氛的恶化,译员将其灵活译为:“如果你们碰到什么麻烦,我来给你们送巧克力。”所以遇到话不得体时,译员不必完全忠实于词语表面的所谓准确,可以淡化或变通处理[7]。

实践证明,对源语的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并不能完全保证译者顺利履行其职责,语言与文化的实际差异构成了译者忠实的“障碍”。另一方面,从理论角度看,在语言哲学、语义学、接受美学等理论的启迪之下,语言的意义不是给定的,词语的意义不是孤立的,文本的意义不是词语意义的简单相加。要产生意义,需要交流者双方的参与,需要交流者双方所处的特定环境,需要激活意义所不可缺的交流的社会性[8]。所以,口译不能一昧愚忠盲从。

五、交替传译不比同声传译容易

根据译员工作方式的不同,口译可以分为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两种类型。

口译主要靠的是信息的输入,因此,译员必须首先过听力关,需要专心致志。交替传译时,译员需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正襟危坐于主席台上,举手投足需处处小心,在这种状态下译员如何能全心全意地投入“战斗”?而同声传译是在封闭的同传箱内进行的,干扰较少,译员可以松开领带,挽起袖子,轻松进入忘我状态。交替传译时,译员往往需要翻译很长一段内容,对篇章结构要有宏观把握,这就增加了记忆负担,而同声传译时只要译员反应够快,记忆基本不是什么问题。交替传译要求译员能够运用良好的演讲技巧,完整、准确地译出其全部内容。而对于同声传译,译员往往只要能够基本传达出原意就可以了。此外,同声传译通常是团队合作,20分钟一轮班,休息时可以走一走,喝喝茶,如果精力够得上也可以给搭档做做笔记,帮助他轻松地完成任务,如果搭档出现“卡壳”,还可以接过来,避免尴尬。而交替传译则没这么好的条件,经常是一个人撑一天,无论遇到何种情况,只能孤军奋战。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交替传译未必比同声传译容易。但人们往往认为同声传译人员的地位在翻译领域内处于金字塔尖,对同声传译人员的水平要求要比交替传译人员高得多,甚至要求报考同声传译必须先取得交替传译的证书。在进行口译教学时,也往往是以交替传译为主,对同声传译则是浅尝辄止。如此一来,同声传译的人才必定少于交替传译人才。当然,同声传译的难度是毋庸置疑的,但经过训练之后,这两种形式的难度就不分上下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节奏的加快,交替传译占用会议时间显得过多,同声传译因其更强调即时性和效率而越来越凸显其特有的优势,被广为采用,也正因如此欧盟和联合国都采取了同声传译的方式为会议服务。在口译人才培养和训练中,交替传译、同声传译训练可以不必分先后,也不必先通过交替传译考试再进行同声传译考试,人为地为同声传译设置门槛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2]庄晨燕,邱寅晨.口译学习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4]张维为.英汉同声传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5]傅敏.傅雷谈翻译[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

[6]任文,蒋莉华.从话语分析的角度重识口译人员的角色[J].中国翻译,2006(2):61-65.

[7]方凡泉.好易学英汉口译[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8]许钧.翻译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译员口译外语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口译中的“陷阱”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大山教你学外语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大山教你学外语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