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0-04-04 08:26于建梅
当代医学 2010年3期
关键词:抗凝剂血样扫码

于建梅

在临床工作中,血液标本的分析结果是临床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制订正确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而血液标本采集及送检工作的合格与否则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真实性,进而影响疾病的诊治工作,甚至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1],是医疗安全的一大隐患。针对我科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6月,对我科室送检的4096份分析前血液标本进行质量检查,发现其中56份属不合格标本,不能进行正常标本分析,被退回。

2 原因分析

2.1 溶血原因 我院现在采用真空试管采血,已经不存在过去因普通玻璃试管欠干燥而引起的溶血,主要是因为标本采集量不足,管内剩余真空的存在造成血球破裂;用注射器采血转装于采血管时,未卸下注射器针头(血样在一定压力下,通过狭小的通道受到挤压,血细胞变形或破裂);在摇匀抗凝剂,抗凝管摇匀方式错误或幅度太大(血样冲击力过大,破坏血球);使用干粉剂采血管时,不及时摇匀(其溶解接触面不均衡,介面温度过高,出现溶解热和反应热)。

2.2 凝血原因 使用注射器采血时,分装量超过采血管额定量;抗凝管没有摇匀或未及时摇匀、摇匀方式错误;血液粘度高的病人,选择采血针型号过小,采血速度过慢;异常的开塞操作(即水剂的抗凝剂常吸附在丁基胶塞上),异常开塞后胶塞会带走部分预加的抗凝剂,导致抗凝剂剂量不足;由于患者疾病或自身因素造成血管条件不理想,致使抽血时间过长而导致血液凝固;多项采血时将血常规标本放在最后,导致拔针后针管内的血液返入试管,造成血量过多而凝固;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

2.3 采血容器不当、采血量过少原因 护士对检验相关业务和一些新开展业务不熟,造成对标本采集的容器选择和采血量缺乏正确的认识。

2.4 标本与List系统扫码不相符或检验科接受不到条码信息 护士处理检验医嘱时未认真履行查对制度,造成标本容器上条码与患者姓名不相符;护士扫码未保存医嘱,造成检验科接受不到扫码信息。

2.5 检验结果与患者病情不相符 患者留取标本前,护士的宣教力度不够或解释不到位,导致患者对标本留取方法、量及相关注意事项不清楚。

3 改进措施

3.1 溶血的改进措施 使用不足量标本时,采血完毕后开启管塞片刻,放出管内多余真空;特殊情况需注射器采血分装于采血管时,应卸下针头,开塞后沿管壁缓慢注入;颠倒180度摇匀,尽量减小血样冲击力;及时摇匀5~8次。对于一些血管条件不理想的患者,科室要重视,护士应不断提高自身静脉穿刺技术,做到一次成功。护理部经常组织技术操作训练,以促进和提高护士的穿刺技术。

3.2 凝血的改进措施 特殊情况需分装血样时,应以采血管额定量为准;及时轻轻颠倒180度,摇匀5~8次;选择适宜的采血针,或采血量大时边采集边摇匀;需开塞操作时,先将采血管底部向下轻敲或将其适当甩一甩,使得吸附在胶塞上的抗凝剂沿管壁滑下,开塞操作完毕后,合上胶塞颠倒180度,摇匀5~8次。提高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对于一些血管条件不理想的患者,科室要重视,护士应不断提高自身静脉穿刺技术,做到一次成功。

3.3 加强护士对标本采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将检验分析的意义、标本收集的规程等列入护理“三基”培训的内容中去,尤其对一些新开展的特殊检验项目要专题讲座,使血液标本的采集更规范,也使护理人员因熟识检验分析的意义。确保检验前标本的采集质量,并不断建立和健全标本采集质量管理的标准与要求,使护理质量和检验质量得到同步提高。

3.4 加强护理规章制度的落实 做好“三查七对”,加强工作责任心;采血前再次认真查对医嘱与标本容器是否相符,扫码后是否保存。

3.5 加强对患者、陪护人员的健康宣教力度 在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时,正确指导患者做好检验标本留取前的准备,把留取标本的注意事项讲解清楚,临床中,护士留取血液标本不合格,增加了检验科和下一班护士的工作量,还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因此,血液标本的质量问题是检验和护理工作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应引起临床护士的高度重视,减少和杜绝不合格血液标本,提升护理质量。

[1]邱燕青,曾建英.浅谈检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J].实用中西医结合,2006,6(6):45.

猜你喜欢
抗凝剂血样扫码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脐橙连上物联网 扫码便知“前世今生”
山之高
枫叶
评价塑料材质一次性使用人体静脉血样采集容器液体添加剂体积变化的方法
中国进入“扫码”时代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抗凝剂的初步筛选
肝硬化患者服用直接口服抗凝剂与传统抗凝剂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知识角·
扫码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