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控制的研究

2010-04-04 04:59
财务与金融 2010年1期
关键词:成本教育

李 军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在办学体制、经费来源、招生分配、科技成果转让等领域逐步与市场接轨,已从单一的事业型单位逐步转变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独立法人实体,而且办学方式也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做到既重视教学和科研活动规律,又重视经济活动规律,既重视办学的社会效益,又重视办学的经济效益。虽然多年来高校对教育成本管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作为管理环节中的成本控制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却非常薄弱,随着人们对教育认识的不断突破,对效率和效益认识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探讨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浮出水面。

一、高校教育成本及教育成本控制的基本涵义

(一)高校教育成本的涵义

对于高校教育成本的概念和内涵,许多教育学家和经济学家作了不同的表述和分析,阎达五、王耕在1989年提出,教育成本是指教育过程中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总和,也就是指培养学生所耗费的全部费用;王善迈在1996年提出,教育成本是指为培养学生所耗费的教育资源的价值,它既包括以货币支出的教育资源价值,也包括因资源用于教育所造成的价值损失,前者为教育的实际成本,后者为教育的机会成本。直到现在,教育界、经济学界对教育成本也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表述,但经过长期的研究、发展,对于教育成本的本质内涵己经形成了基本相同的认识,教育成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为培养学生所发生的一切开支和消耗以及学生为接受教育所支付交通、生活等各项费用,即教育的实际成本;二是学生接受教育而未就业而带来的机会损失和学校因资源用于教育所造成的价值损失,即教育的机会成本。

(二)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涵义

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是高校管理者对教育过程中的资源耗费进行规划、调节,使教育成本按预期方向发展的过程,或者说是对高校整个教学及其管理活动中各项费用的发生进行引导和限制,使之能按预定计划进行的管理活动。

成本控制既是对目标成本本身的控制,也是对目标成本完成的控制和过程的监督,更是为今后成本的降低指明方向。如果成本控制得好,则教育过程中的一切耗费均按照成本预算的方案执行,就不致造成经费浪费现象,如果对成本不加控制,不合理的开支无人问津,成本超支,听之任之,势必造成资金浪费,效益低下,达不到成本目标。

高校教育成本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指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教育成本预测与规范,通过成本决策,选择最佳成本计划方案,规划未来的目标成本,编制成本预算,以利于成本控制。事中控制,就是在费用发生的过程当中进行成本控制。它要求实际成本支出尽量按照目标成本的要求来进行。成本事后控制,就是将所揭示的差异进行汇总,分析、查明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确定责任归属,并据此评定和考核责任单位业绩,为下一期的成本控制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高校教育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成本控制意识薄弱

成本控制作为成本管理的重要一环,在企业领域已深入人心,成本管理早已成为企业的一项基本管理手段。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直接行政控制模式的影响,我国高等学校自身很少有进行成本管理的意识和积极性,缺乏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动机。尤其是一些公办高等学校,其决策者往往缺乏成本管理意识,注重算政治账,忽视算经济账;更缺乏科学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系统。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系统是高等学校维持财务和行政正常运转的基础,也是提高自身教育效益的重要举措。

2、高校内部财务管理滞后

高校财务管理方法不科学,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资源配置常常凭主观意志,缺乏科学决策机制,不能体现优胜劣汰和经济规律。其财务工作也只是偏重于简单的记录、反映财务收支和向上级单位提供财务报告。没有对财务活动及时进行事前的预测、事中的控制和事后的评价追踪。虽然,我国高校对一些大宗项目的决策也进行了事前的考察、预测、分析、论证,但这些决策往往有一些不科学、片面的地方,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资金的损失和浪费。对于学校资产的管理,一方面制度不健全,产权意识淡薄,管理混乱,资产账实不符,家底不清,使用效率低下,闲置浪费严重。另一方面,资产配置不合理,重复购置,造成资金的浪费,有的甚至被有些部门挪作他用,成为部门搞创收的工具,导致学校受损。

3、人力资源成本成为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最主要压力

人力资源是高校的兴盛之本,是高校拥有、支配并使用的各种具有劳动能力和社会财富创造力的人员的总和,它包括各类科研人员、教师、行政人员、一般职工等等。事实上,在人力资源方面,我国有不少高校仍然存在着数量众多的冗员,教职员工缺少流动,只进不出,只升不降,越来越多的闲杂人员使学校人员经费不断增加。后勤行政人员与教师的比例大大超过国外,教师仅占教职工总数的37.8%,这种结构布局,影响了本来就少的教育经费的集中使用。后勤行政人员的过度膨胀,造成教师在新的高校利益分配格局中份额的减少。这也导致高校教育经费支出中,管理人员支出比重过高,成本增加。

三、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手段

1、建立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组织体系

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成本组织、决策、执行、信息、成绩考核等子系统。要实施高校教育成本控制,首先要建立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系统的组织体系。具体是要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以各职能部门(人事处、科研处、教务处、后勤处、校办产业等)为横向,以院、系、科、个人为纵向的纵横交错的“责任中心”管理网络。作为责任中心,必须有明确的控制(成本)活动范围。按高校的组织架构合理划分责任中心,成立以校长为核心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其次是从权力设置上规定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制衡关系。在明确划分校长、分管院长、各部门负责人权力、责任的基础上,建立起一种明确有效的制衡关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配合,以实现对高校科学有效的管理。

2、编制成本预算,强化源头控制

首先,高校可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和现实条件建立成本预测模型,利用其来预测成本发展趋势,分析评价目标成本的可行性与可控性、效益性。通过模型的分析,预测采用合理措施对未来成本水平的影响,并经过不断测算比较并适当、及时地修订目标成本,使之尽量符合实际。然后,再在成本预测的基础上,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逐项逐级地审议各项成本费用的合理性、必要性并加以整理、汇总,编制出成本预算。预算的编制要本着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支出预算中的很多经费和成本支出项目既要配比合理,又要考虑效益。

3、强化人力资源成本控制

在我国,教育事业费中人员经费一般要占到60%-80%,其中高校人员经费约占40%-60%。可见,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已经成为了实施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关键。具体做法如下:一,精简机构、压缩编制,控制教职工数量。二,创造竞争,流动的用人机制,推行聘任制,允许教师流动,形成充满生机的师资队伍管理机制,并对干部实行按需聘任,打破“能上不能下”的模式,对压缩后的富余人员通过转岗分流,进行妥善安置。三,改革工资分配制度,实行“全员教育效益责任制”。

4、加强物资资源成本控制

物资资源是学校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为了有效的控制教育成本,高校必须全方位地加强物资资源管理。首先,对物资采取统一预测,统一采购,统一管理,这就可以使各部门的经费支出聚零为整,形成合力,而且也有利于学校财务部门对其进行有效监督,避免损公肥私现象的发生。其次,要充分利用旧的物质资源,例如,对长期闲置无人过问的固定资产重新配置或收取占用费;延长图书馆、实验室的开放时间。最后,努力实现教学设施的多功能化,比如礼堂可临时作文艺活动场所,电化教学设备可以用来放映娱乐性的电影等。

[1]任晓萌.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控制初探.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韩英.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控制研究.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3]朱荣.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分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18(6)

[4]李淑霞.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管理模式研究.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5]赵亚贞.高等教育成本问题试探.价格月刊.2005(8)

猜你喜欢
成本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乡愁的成本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