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探析

2010-04-04 04:59李晓红杜昌纯
财务与金融 2010年1期
关键词:产权资本融资

李晓红 杜昌纯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学习型社会”的逐步建立,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截至2007年末,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已经超过2700万人,规模已居世界第一。在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生均教育成本持续上扬的情形下,目前国家财政拨款依然是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受政府财政能力增长的限制,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是资本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最通用也是最根本的途径,资本市场连接着资金的供求双方,其强大的融资功能可以为高等教育发展筹集大量资金,有效缓解当前高等教育有限供给与社会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同时高等教育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将为资本市场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高等教育融资能够、也必须借助资本市场来实现。

一、高等教育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必要性

(一)高校目前融资的主渠道薄弱,结构不合理

1、政府财力有限,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属于典型的穷国办教育,因此国家对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投入的大幅增长仍然无法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据统计,1993年~200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缺口多达8574.01亿元,距《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到的每年财政性教育支出要占当年GDP4%的目标有较大差距。

2、日益提高的学费标准超出国民承受能力。1998年以后,随着统一学费制度的实施,学费增长快速,现在每生每年交纳的学费在5000~6000元左右。学杂费收入已成为继财政拨款之后的高校第二大经费来源渠道。如果从我国国民收入与学杂费标准来考察的话,目前中国高校的学费标准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学费标准大大超出了国民的承受能力。其根源在于我国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甚大的“二元经济结构”,这种社会阶层的差异还将长期存在,导致众多学生及其家庭难于承受学费继续上涨的重负。

(二)高校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可以实现高等教育与资本市场发展“双赢”

1、高校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是融资的主要途径,具有效率高、透明度高、监管规范的特点。资本市场的筹资功能可以为高等教育的发展筹集大量资金,增加全社会的教育投入,扩大教育供给,缓解高等教育经费的短缺矛盾,优化其投入产出结构。同时,资本市场的融资规则可以促进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的提升,有助于高校深化教育改革,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加强内部管理。

2、资本市场与高等教育结合,有助于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高等教育市场具有风险较小、投资回报率高、规模巨大等特点,为我国资本市场开辟新的投资渠道和新的利润增长点。上市公司与高等教育结合可以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本身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我国高等教育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现状

1、商业银行贷款

近几年,在我国出现了高校贷款热,向银行贷款已经成为许多高校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一条主要途径。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与预测》蓝皮书中称,2005年我国公办高校的银行贷款总额已达1500亿-2000亿元,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负债经营”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

2、国债专项资金

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已经连续安排了57.65亿元国债资金,用以支持高等院校大幅度改善办学条件,为高等教育扩大规模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条件保障。尤其重点加强了中西部地区高校的教学和实验基础设施建设,对长期制约高校扩招的“瓶颈”因素——学生宿舍不足问题进行了重点突破,积极支持开发学生公寓小区建设,推进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3、高校企业上市

(1)直接发起上市。高等学校将下属的产业公司改制重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或以高等学校下属的产业公司为主要发起人,联合其它几家发起人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上市额度,直接通过发行新股上市。1993年复旦大学控股的上海复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成为我国高校第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全国高校在沪、深、港三地上市的控股公司已有34家,这些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极大地促进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2)间接买壳上市。即通过购买已上市公司的股权而达到绝对或相对控股地位,进而将自己的优质资产注入而达到上市的目的。借壳上市是资产重组的一种形式,北京大学目前就是依靠该方式来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三、我国高等教育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存在的问题

1、高等教育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渠道不畅

目前高等教育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服务的范围大多属于高等教育外围部门,主要包括以后勤服务为主的辅助部门和以校办科技产业为主的边缘附设部门。而高等院校主体教学、科研领域很难利用资本市场资金。

2、资本市场介入高等教育形式单一

我国高校市场化融资渠道狭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高校举办者(包括政府、企业法人或个人)的办学经费和学校经营收入(学费、科研和服务收入),目前,资本市场介入高等教育的形式多限于银行存款和国债专项项目,其他类型发展很慢。而这些渠道取得的资金的使用是有偿的,有明确的资金使用成本,需要到期按时还本付息。大多数高校一年的收入,除去支付人员经费、教学、学科学位建设、科研等公用支出、以及本科教学“四项经费”的支出,所剩资金只勉强能够偿还银行贷款的利息,高校依靠自身的力量已难以偿还银行贷款,部分高校陷入了以贷款还贷的恶性循环。

3、我国资本市场有待完善

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各方面有待健全和完善,突出表现为资本市场股市化明显,债市发展滞后,市场投机气氛浓厚,许多高校类上市公司将公司上市作为一种“圈钱”行为,募集资金投向未经科学论证的项目,导致投资收益低下,业绩下滑,直至失去配股资格,丧失融资的优势。高校通过校办企业介入资本市场正面临新的挑战。

4、政策法规不配套

政策法规方面的障碍也是高等教育不能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一个重要原因。从高等教育产业属性来看,可以充分介入资本市场。但是我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明文规定任何形式办学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由于逐利性是资本的动力和终极目标,高校投资者的投资收益难以保障,从而影响了资本市场介入高等教育的积极性。

5、高校产权关系不明确

高等学校的产权关系是指各投资主体与高等学校之间形成的责、权、利关系,主要是指高校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即高校产权归属与产权支配(使用权、处理权和收益权)的关系。我国高校按投资主体分为国有高校、国有民营高校和民办高校三类。它们的产权关系各不相同,总体上存在产权不清、归属不明,并由此导致产权所有者的使用权、处理权和收益权难以明确的问题。

四、我国高等教育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建议

1、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办学

完善《高等教育法》、《社会力量办学条例》、《高等教育投资基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高等教育投资开放的领域,允许高等教育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经营的适当赢利,让投资者获得必要的回报,为高等教育与资本市场对接提供法律上的保障。政府应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为其创造公平的政策环境,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办学。同时,政府加强监管,规范民办高校的秩序,保证民办高校健康发展。

2、健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优化高等教育融资平台

不断规范资本市场的法律制度,健全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使证券监管部门、证券交易所、券商、上市公司各司其责,为高等教育从资本市场融资建立一个法制化、规范化的平台。同时,大力培养和扶植投资银行、资产评估、咨询服务等中介机构并加强监管,确保其公正性和权威性,更好地连接和沟通高等教育与资本市场。

3、明晰高等学校产权,推动高校产权制度改革

资本市场要求产权明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这就要求高校的产权制度应作出以下几点改革:首先,实现投资者个人财产权与高校的法人财产权的分离,高校作为独立的法人,成为完全独立的市场主体;其次,实现财产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投资者以其投入高校的资本额为限对高校负有限责任,控制权移交给校股东会,由其选举的校董事会行使所有权;再次,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资本的流动和产权的交易。投资者的财产所有权以票证的形式在证券市场和产权市场中运作,投资者既可以通过资本流动和交易获得收益,也可以通过红利和股息等方式获得高校经营管理效率带来的收益。

4、建立教育资本市场,开拓市场化融资渠道

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我国可以考虑发展以下几种教育资本市场:⑴高校经过股份制改造后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⑵建立教育投资基金,企业和个人购买投资基金,由投资公司对高校进行投资;⑶成立教育发展银行,高校通过贷款向银行融资;⑷发行教育债券,企业法人或个人通过购买债券参与高校投资。

[1]刘志文.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促进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高教探索.2004(2)

[2]李小安.我国高等教育与资本市场结合的途径探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

[3]殷伟伟.高校贷款的成因与对策分析.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8(10)

[4]陈武元.我国普通高校经费筹措的实证研究.上海发展改革信息网.2005(5)

[5]陈晓红,何鹏.我国高校能否实行股份制改选.现代大学教育.2003(1)

猜你喜欢
产权资本融资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融资
融资
资本策局变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恶意与敲诈:产权滥用的司法原则
第一资本观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VR 资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