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习语的文化与认知解读

2010-04-04 01:47刘红英
城市学刊 2010年3期
关键词:习语隐喻概念

刘红英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长沙 410081)

英语习语的文化与认知解读

刘红英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长沙 410081)

英语习语是一种特殊的、饱含文化意义的语言,其内容丰富,表现力强。习语的意义受到认知环境、生活环境、认知能力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理据的。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来看,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百科知识是习语意义产生的三种认知机制。

习语;文化;隐喻;转喻;认知语言学

人类以语言为载体表达思想、传递感情,其中习语是民族语言文化发展变化最为敏感的部分,是最能反映浓郁文化色彩的语言精华。它们形象生动、短小精悍、表现力强,文化信息负载量大。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因此,要解读英语习语,就一定离不开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建构。我国大多数英语学习者的长期记忆中不存在英语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因素的原型,头脑中没有相同文化图式。Lakoff指出认知模式是对世界的一种总的表征,它提供一种规约化的、过于简单的方式理解经验,这些经验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1]Lakoff认为,人的认知模型是以命题和各种意象的方式贮存在大脑中,认知模型在人与世界的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贮存信息,而且还对输入的信息进行重组。我们认识事物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且认知模式随着文化模式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认知模式与文化模式息息相关。

一、习语意义的认知观

习语,英语称为idioms,从广义说来看,习语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形成且久经沿用的特殊固定词组或语句,包括成语、谚语、俗语、箴言、格言、惯用语等语言单位。

在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对习语的研究中,习语的可分析性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持不可分析性观点(Kovecses& Szabo称之为“传统观点”[2])的人认为习语的语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语义已无法从构成习语的各个词的语义中推测出来,而各个词在组合中也相应丧失了它们原来在语义上的独立性,这类习语被称之为无理据习语。传统观点还认为习语是一种“死喻”(dead metaphor),是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由于习语意义的不可分析性使得习语成为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块绊脚石。然而,这种传统观点正逐渐受到挑战。传统观点认为,习语只是一种纯语言现象,主张从词汇、句法及篇章特点等语言层面来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传统观倾向于将习语的认知置于纯语言层次,认为习语是独立于人的概念系统及常规之外的,忽视了习语研究的认知本质。

认知语言学对语言的任意性提出了疑问,认为语言的共性说明语言不完全是任意的,而是受到认知环境、生活环境、认知能力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理据的。尽管语言符号在基本范畴等级上、在不可分析为更小单位的词素上有一定的任意性,或者有些已经丧失了理据,但是在构成上位或下属范畴的词语或词组及在构成更大的语言单位短语和句子的过程中是有动因的、有理据的、可论证的。只是其动因和理据不在于语言形式直接反映外部世界的事物,而是反映人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即语言形式相对于人的认知结构来说不是任意的。语言是由人的认知、社会文化及其语用因素促动的符号系统,作为语言一个重要部分的习语亦是如此[3]。

认知语言学家Kovecses & Szabo认为,“大多数习语存在着许多系统的概念理据”。它们不只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表示法,更重要的是,它们来源于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据此观点,习语的意义是可以通过概念和一般知识弄清楚的,并非无理据的。进而,他们提出了习语意义的认知机制的设想。所谓认知机制,是指“通过习语的构成与相关因素的互动而推导习语意义的过程”[4]。Lakoff经过进一步研究指出,与习语意义推导最为密切的认知机制是隐喻、转喻和常识,理由是“多数习语源自隐喻”。认知机制隐喻和转喻用“概念”在习语的单个构成词意义与习语的整体意义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而常识指的是文化背景知识,它对于习语这种文化内涵丰富的语言现象的理解所发挥的作用当然也是不可忽视的。习语意义认知机制的提出彻底否定了习语意义任意性的传统观,同时确定了习语在意义上的可分析性,为习语的理解开劈了新的途径。

二、典型英语习语的语义推导

(一)隐喻与英语习语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概念来认识、思维那些陌生的、无形的概念,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这正是 Lakoff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的内涵。简言之,概念隐喻是源域和目的域之间的一组映射,是参照一个知识领域去理解另一个知识领域的过程,隐喻就是这两者之间的桥梁,它无处不在,且能以已知喻未知,以简单喻复杂,以具体喻抽象。“隐喻性语言是概念隐喻的表层体现”[5]。很多英语习语都是典型的隐喻性语言,例如,概念隐喻 TIME IS MONEY中,MONEY是源域, TIME是目的域,源域所具有的特征通过隐喻概念传递给目的域,由此人们可以说“花时间”、“浪费时间”、“节约时间”。又如“spin one’s wheels”正是以概念隐喻“爱情是旅程(LOVE IS A JOURNEY)”为基础而产生的。这个习语的字面意义是车的轮子在旅途中陷入了泥沼,尽管开车人还在努力,轮子仍然不停地转,而车却无法继续前行。我们把这一旅途中的情景映射到“爱情”领域中,不难得出:恋爱或婚姻中的人就如同旅途中的行者,他们所维系的恋爱或婚姻关系就如同旅行中的车辆,而他们的爱情出现了问题就仿佛车陷入了泥沼,尽管他们试图通过努力摆脱困难,结果却不尽人意。由此可见,“spin one’s wheels”表示“努力白费、劳而无功”的习语意义为并非任意的,概念隐喻“爱情是旅途”正是它的意义理据。还要指出的是,一个概念隐喻并不仅仅是某一个习语意义的基础,若干个相关隐喻性习语都可以是同一概念隐喻的表层体现。下面这些描写恋爱婚姻关系的句子中所包含的习语就都是以“爱情是旅途”这一概念隐喻为理据的。

Our relationship has hit a dead- end street.(我们的关系走进了死胡同。)

Our marriage is on the rocks.(我们的婚姻濒于崩溃。)

We’ve gotten off the track.(我们的关系已经偏离了正轨。)

We will just have to go our separate ways.(我们不得不分手。)

一个隐喻概念也是通过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些表达方式称为“隐喻表达”(metaphorical expression)。大量的证据表明概念隐喻存在于人们的认知体系之中。据Lakoff& Johnson统计,普通语言中,70%以上的表达方式是源于概念隐喻。由此,他们提出日常生活中充满隐喻,隐喻“不仅是语言表达思想经济有效的手段,更重要的还是思维和认知的工具”[5]。Lakoff的概念隐喻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类的认知体系首先是一个充满隐喻性思维的体系,而思维过程中所用的概念隐喻能以已知喻未知,以简单喻复杂,以具体喻抽象。

(二)转喻与英语习语

转喻是与习语意义推导关系密切的另一种认知机制。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同隐喻一样,不仅是语言中的一种修辞,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式。简单来讲,转喻是人们用熟悉的某一事物去代替与其有重要联系的另一事物。它同样是基于人们的基本经验,其实质是概念性的,是自发的、无意识的认知过程。英语中很多与爱情相关的习语都产生于转喻。例如,win one’s heart,获得某人的欢心;steal one’s heart,让某人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自己;lose one’s heart to somebody 爱上某人;after one’s own heart 情义相投。显然,这些习语里的“heart”不指真正意义上的“心脏”这一实体,而是指情感“爱情”。之所以有这样的习语存在,是因为过去人们误以为心脏具有想象和情感的功能,象征着人类复杂的各种情感,当然爱情是其中之一了,所以经常用“heart”一词组成一些与表示人的思想情绪有关的习语。因此,转喻“the heart stands for emotion”是以上习语产生的重要原因。

当然,转喻与隐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转喻涉及的是同一个概念域里的两个实体,两者之间是“代表(stand for)”的概念关系;而隐喻包含两个概念范畴,两者之间是“是(is)”或“被理解为(to be understood)”的关系。连接转喻中两个实体的是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而连接隐喻中的两个概念的是其两者之间的相似性。

(三)常识与英语习语

常识也是习语意义的动因之一。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义不完全取决于客观世界,同时也根植于语言使用者和接受者的百科知识体系中。在习语意义的理解中,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并非起完全的作用。常识,即交际双方所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样必不可少。的确,英语习语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它们的形成和理解与英美国家的地理环境、历史发展、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文化因素密不可分。如,carry coals to Newcastle这个英语习语,如果我们具备了“Newcastle”这个地方盛产煤这一常识,就可以找到该习语的意义理据了。又如,“under the rose”这一习语源自古罗马神话故事。爱神丘比特(Cupid)是爱与美之神维纳斯(Venus)红杏出墙和战神玛斯(Mars)所生的儿子。为了维护其母的声誉,丘比特给沉默之神哈伯克拉底(Harpocrates)送了一束玫瑰花,请他守口如瓶,不要把维纳斯的风流韵事传播出去。哈伯克拉底接受了玫瑰花就缄默不语了,成为名副其实的“沉默之神”。由于这个神话传说,古罗马人把玫瑰花当作沉默或严守秘密的象征,并在日常生活中相尚成风。人们去串门做客,当看到主人家的桌子上方画有玫瑰,客人就了解在这桌上所谈的一切均不应外传。under the rose于是有了“秘密地,私下地,暗中”的意义。再看几个来自西方婚礼习俗的典型爱情习语。西方人多信奉基督教,婚礼通常在教堂举行,所以“go to the church”的意思是“去教堂结婚”。婚礼开始时,新娘通常由父亲陪着沿教堂走道走向圣坛,因此“walk down the aisle”便表示“结婚、出嫁”。婚礼中,新娘的父亲会亲自把新娘的手交在新郎手中,于是“win the hand of someone”意为“男子获得女子的同意结婚”。可见,文化常识对于习语的分析是直接的和形象的。同时,我们通过分析习语背后的文化内涵,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英美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

(四)多种认知机制相互作用的英语习语

值得一提的是,英语习语的意义通常不是一种认知机制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两种或多种相互作用的产物。比如“marry into the purple”就包含两种认知机制,其一是转喻,用“purple(紫色)”代替皇室、贵族之家;其二是文化常识,西方的帝王和主教都有穿紫袍的传统,紫袍加身意味着上升到显赫的地位,紫色因此被喻为“帝位”、“显位”。所以这个习语的意思是“女人与皇子或贵族结婚,或嫁入王侯显贵之家”。再如“carry a torch”,它的意思是“单相思”,理解这个习语的关键在于首先要理解其中所包含的转喻:torch(火炬)象征着温暖的感情;其次,还要理解这一习语的隐喻基础:爱是温暖的感情。综上所述,习语的本质是概念性的,意义是可分析的。

三种认知机制,隐喻、转喻和常识,为英语习语提供了充分的概念理据,而且,它们常常在习语中同时映现,紧密地交织在习语的产生与意义发展之中。这一全新的习语认知观不仅为我们探索习语意义的来源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启示我们,在习语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三种认知机制弄清词源,从而加深对习语本质的认识,提高其运用的准确性,并深化对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关系的理解。

[1] 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7: 103.

[2] K Vecses, Z Szabó P. Idioms: A View from Cognitive Linguistics[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6 (3): 115-116.

[3] 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7.

[4] 骆世平. 英语习语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52.

[5] Lakoff G, M Johnson.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242-243.

Abstract:English idioms, particularly culture-carrying language, are very expressive and implicative.The interpretation of an idiom depends on the cognitive context, surroundings, cognitive ability and social environment. View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we hold that the conceptual metaphor,the conceptual metonymy and encyclopaedia are three cognitive mechanisms of idiom interpretation.

Key words:idioms; culture; metaphor; metonymy; cognitive linguistics

(责任编校:彭 萍)

A Cultural and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of English Idioms

LIU Hong-ying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H 314

A

1672–1942(2010)03–0082–03

2010-03-12

刘红英(1966-),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英语语义语法学研究。

猜你喜欢
习语隐喻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幾樣概念店
《活的隐喻》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