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怡,周 坤,冯 芸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急诊科,重庆400037)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生命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气管切开术作为一种抢救手段,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然而由于建立的是人工有创气道,使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的空气未经口鼻腔湿化过滤,若护理不当,常可引起肺部感染。所以其气道护理一直是护理人员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作者所在科室常年收治大量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现结合临床实践,将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1病房环境 收治气管切开患者的病房应减少人员走动,严格控制探视,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如条件允许最好为单人病房。定时进行空气消毒,保证室内空气中细菌数达到卫生部二级卫生标准。由于气管切开后患者失去湿化功能,且气管和肺的水分容易蒸发,致使气管黏膜干燥,气管内分泌物结痂,堵塞呼吸道,影响呼吸,因此空气应新鲜、流通,温度保持在21~22℃,湿度保持在50%~60%[1]。
1.2体位 为了减轻气管下端压迫,损伤气管内壁,并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引起吸入性肺炎,气管切开患者应取半卧位,颈下略垫高,使颈伸展,保持呼吸道通畅,可提高血氧饱和度和降低颅内压[2]。
1.3气管套管的护理 保持内套管清洁是术后护理的关键。因为术后内套管经常结痂或有痰痂堵塞,因此需及时取出清洗消毒,一般每4~6小时进行1次。气管套管每次消毒之前先将套管清洗干净,特别是将套管管腔内部的分泌物、痰痂等清洗干净,然后再用煮沸法消毒30min。气管套管口需用湿润的双层生理盐水纱布遮盖,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灰尘和颗粒从气管套管的入口处进入,同时又能起到湿化作用。目前也有使用气管切开罩的方法保护气管套管口的报道。
由于气管切开后建立的是开放性的人工气道,容易出现导管阻塞、气道感染、气道狭窄、意外脱管等并发症,导致严重后果,故除采取一般的气道护理措施外,还需针对其特殊的并发症做相应的特殊护理。
2.1.1湿化液选择 湿化液有减少黏液与支气管壁的黏着性、增加吸入气体湿度、润滑支气管壁的作用,能促进痰液稀释和排出[3]。传统方法是将药物加入生理盐水中。也有研究表明,1.25%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气道冲洗可较为可靠的保证气道湿化和预防肺部感染[4]。
2.1.2湿化方法 (1)间歇湿化法,予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2万单位,每次吸痰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也可间断使用蒸气吸入器、雾化器等;(2)持续湿化法,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6滴,每昼夜不少于200mL,湿化液中可根据需要加入抗菌药或其他药物。
2.1.3吸入气体加温和保证机体充足的液体入量 加热导线型湿化器可以调节吸入管道气体的温度,使之保持32~36℃,避免气体在管道内形成冷凝;同时呼吸道湿化必须以患者全身不失水为前提,特别是应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时。如果机体液体入量不足,即使呼吸道湿化,呼吸道的水分也会进入到失水的组织而处于失水状态,使气道分泌物黏稠,易形成痰痂。故需保证机体充足的液体入量。
2.2.1积极行雾化吸入 可通过气管滴药或雾化吸入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盐酸氨溴索等,起到稀释痰液、抗菌消炎的作用,使痰液易于咳出或吸出。
2.2.2做好翻身叩背 协助患者翻身,护理人员五指弯曲并拢,呈空拳状,由下向上叩击患者背部,使附着于肺部周围、气管、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以利于吸出。
2.2.3掌握吸痰时机 通过观察气道压力升高、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痰鸣音、咳嗽动作及听诊胸部啰音等确定适时吸痰的时间。
2.2.4吸痰方法 是气道护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应遵循先气道、后口腔、再鼻腔的原则,选用软质、圆头、外径不超过气管套管内径1/2的硅胶管,吸引负压一般限于10.64~15.96 kPa,婴儿吸引负压控制在7.98~10.64kPa,并避免深部大负压吸引。吸痰前用生理盐水试吸并冲洗吸痰管,然后将吸痰管自气管切开处的内套管中插入,通常插入10~12cm,然后边退边吸,旋转退出,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痰动作要轻柔,不可反复上下提插。上呼吸道痰液较多时,可经口、鼻腔吸引。吸痰操作中严格按无菌操作进行,须每次更换一次性吸痰管。值得注意的是应重视吸痰时供氧,可将吸痰前、后各给予3min纯氧列为吸痰的标准操作步骤。目前大多数呼吸机有吸纯氧3min的设置按钮,只要使用即可。
3.1一般措施 医务人员在检查、操作前、后用肥皂洗手,严格无菌操作,是避免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尤其是防止耐药菌群的暴发流行[5]。病室每天紫外线消毒2次,每日用1 000 mg/L含氯消毒液拖地2次,以降低空气中细菌密度,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同时酌情应用抗菌药,预防和控制感染。
3.2口腔护理 口咽清洁护理可减少分泌物淤积和微生物寄生、繁殖。因此根据口腔pH值选用口腔清洗液,加强口腔护理,能减少肺部感染机会。
3.3气管切口的护理 由于痰液分泌物的刺激,术后患者颈部切口易感染,故需及时清洁切口周围皮肤,使之保持干燥。气管垫每日更换3次,分泌物过多时则须立即更换。
意外脱管是气管切开患者容易出现的重要并发症,因此需提高警惕,加以足够的重视。护理措施:(1)切开早期应加强观察,气管切开后缚带一定要结死扣,松紧度以通过一指为宜,并且随着颈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缚带松紧;(2)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必须给予适当且稳定的约束,对严重烦躁者应及时使用镇静剂;(3)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在翻身、拍背、吸痰时至少应由两人合作,以保证气管套管不受大力牵拉,尤其应注意螺纹管长度应适宜,并辅以有效的支架扶托,及时清倒集水管内积水,以预防发生脱管。一旦发生意外脱管,应沉着冷静,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重新安放气管套管。
若原发病已痊愈或减轻,喉梗阻或下呼吸道阻塞症状解除可考虑拔管。拔管前须先进行堵管实验。堵管时一般第1天堵塞1/3,第2天堵塞1/2,第3天全部堵塞,如堵塞24~48h后患者无呼吸困难,能入睡、进食、咳嗽即可拔管。拔管后的瘘口用75%酒精消毒后,用蝶形胶布将创缘拉拢2~3d即可愈合,愈合不良时可以缝合。尽量早期拔管可降低气管感染、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
[1]王俊荣.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7,2(3):241.
[2]Fulgham JR,Lngall TJ,Stead Lg,et al.Manage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J].Mayo Clin Proc,2004,79(11):1459.
[3]方蓉.盐酸氨溴索持续气道湿化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中的效果[J].安徽医学,2009,30(8):967.
[4]陈超男.2种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60.
[5]樊慧珍,黄文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J].实用医学杂志,2003,19(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