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振民
(兰溪市图书馆,浙江 兰溪 321100)
〔作者信息〕章振民,男,助理馆员,党支部书记。
近年来,兰溪市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规范化建设工作,不但开展了考核标准严密的“农家书屋”评测、验收,有的地方还探索性地开展了对家庭、企业、个人藏书的鼓励和引导工作,使“农家书屋”工程得以在更广泛的层面、以更生动多姿的态势坚实前行,润泽广袤的乡村大地、农家心灵。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2008年 9月兰溪市政府结合村庄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出台了《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这个方案以涵盖全市农村文化建设的“十项工程”为载体,力争“十一五”期间,以重点带动全局,以工程促发展,改善农村文化设施条件,提升文化队伍素质,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培育农村文化特色,全面开创农村文化建设新局面。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就是“十项工程”之一,“农家书屋”的建设也包含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里面,在以前“青年民兵俱乐部”和农村文化户图书室的基础上应运而生。
为顺应全省农村图书工作发展势头,按照省文化厅统一要求,兰溪的农村图书室 2008年度也统称“农家书屋”,第一批有 35个村图书室被授予“农家书屋”铜质牌匾。
“农家书屋”的新标准主要是“五个有”。一是有组织,规章制度标牌张榜、资料档案规范、数据统计完整、检查汇报有名有姓、专人落实,并可有合作共建单位参与;二是有经费,全年运行经费必须在 1000元以上;三是有设备设施和活动场所,至少应有互联网、计算机、投影仪(含幕布、音响)、互联网接入宽带、DVD播放机或移动播放器等,同时设备设施标识文字符合模式规定;四是有队伍,包括图书专(兼)职管理员、读者群骨干或老年退休人员图书志愿者等;五是有服务,文化信息资源咨询服务要全面、丰富、及时,服务时间每周至少 15小时以上,还要有视频放映、光盘借阅、专题讲座等集体服务活动每季至少一次以上,服务人次全年 400人次以上。
农家书屋虽然是过去村图书室的延续,但统一的标准和明确的量化要求赋予了它坚实的内涵与乐观的发展潜力。
农村图书室嬗变为农家书屋,书源也从纸质书本发展到了光盘共享的电子书。
本着服务农家的新理念,农村图书室要以示范点、藏书阁的形态在本村(社区、企业)呈现,借书、读书为主,兼而采用音响视频网络新技术为书屋扩充服务功能,那样的农家书屋才是有形的持久的农村文化图书示范工程。目前,兰溪市共有97个行政村建有农家书屋,其中 37个村达到标准。如该市灵洞乡上郭村的农家书屋就是农村图书室的新模式。
上郭村有 318户农户 864人。十几年前没有独立完整的村民文化活动场所,图书室只能设在祠堂里。当时图书不过百来册,主要都是小孩子看的图书。由于那时村民的生产忙,加上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而且书的种类少,每年几乎也没有新的图书买进,因此,图书室形同虚设,一年到头没人光顾。为改变这种现状,上郭村于 2007年 5月开始在原址新建文化大楼,2008年 1月底完工,总投资 68万元。新建成的文化楼总建筑面积 480平方米,设有多媒体室、图书室、阅览室、老年茶室等,集教育、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该村图书室有 2000多册图书,种类涉及种植、养殖技术、法律知识、小说等。每年村里都安排一定的资金购买新书,而购买什么新书则是根据村民的实际需要而定,比如种水果、养鸡鸭等方面的技术资料较少,村民就会向村里反映,村里就会安排购买这类图书。2008年,该村新购进 300多册图书,2009年购买了 500多册。
“自从村里有了文化楼,有了宽敞、舒适的图书室、阅览室,来看书的人越来越多了。”图书管理员郭桂梅每天早上 6时开门,晚上 8时左右关门。根据农闲、农忙的特点,平均每天有 2—3批次、20多人光临图书室。同时,上郭村还涌现了郭志宏等私人藏书室,藏书 1000册以上的有 6家。家庭私人书屋在村图书室指导下开展分类编目,同样具备对外借阅、互相调借和电脑宽带等功能。上郭村个人藏书室作为农家书屋的补充和扩展,已在兰溪市农村文化图书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和推广。
3 后续发展与建议
对于农村读书活动的进一步推广,笔者认为,在重点抓好农家书屋建设与服务效益的基础上,应落实以下措施:首先,要建立村级文化建设投入机制。如可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划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图书室的建设。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农村文化建设体制,通过市场化的方法,积极倡导个人投资办“租书屋”式的图书室。其次,要为农村培养一批图书管理人员,加强农村图书室的科学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避免图书丢失或损坏。第三,村里要购买适合农民阅读的书,提高购书质量。村图书室每年至少新增 500册图书。最后,要充分利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载体,使之经常化或定期化,把活动“大篷车”开进村组,让农民可就近买到新书,享受到“上门服务”的便利。
4 农家藏书:农家书屋的有益补充
类似于上郭村近年发展起来的私人藏书群体,农村家庭个人藏书热潮也正在兰溪各地不断富裕起来的新农民中兴起。兰溪近郊洪大塘村唐樟梁从小爱好藏书、读书,书法在当地也小有名气,他兴办纺织企业后造新厂房时专门辟有藏书“车间”,雅称“樟梁书阁”,购书经费被列入他的全年“财务计划”。他的藏书一部分针对员工的技术培训,一部分适用自己练习书法,一部分适合邻居借阅,每部分都单独排列,组合有序。
再如,年过不惑的郎会诚文化户,为顺应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网点需求,购买了两台电脑、配合了专职人员专门从事民间文化信息资料搜集和研究,以利于他从事的家谱编纂和地方文献档案的研究开发。目前他通过互联网及网上介绍的旧书信息,购买了两万多册史料图书(不包括文艺、小说、报刊类)。个人拥有两万多册文史资料图书的个人藏书,是“藏书于民”新举措实施较成功的一个范例。
蓬勃兴起的农村藏书爱好者作为新生力量,是新形势下农村文化工作可以大力借助的有生力量,也是农家书屋健康发展的有益补充。文化图书主管部门应采取肯定、奖励和推广的措施,积极予以引导和扶持。
农村俱乐部→农村图书室→农家书屋→藏书于民,这是时代进步带来的文化发展与文明提升的可喜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