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的流动问题与对策思考

2010-03-23 08:57史若萌
统计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流动人才

史若萌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正面临着一种新的竞争环境,人才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人才正在进行着更广泛的流动。高校教师既是高层次的教育工作者,又是高层次的文化、科技工作者,因此高校教师的流动是不可避免的。

一、我国高校教师流动的现状及影响

我国高校教师的流动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系统内部之间的流动。它主要指的是高校教师在整个教育系统之间进行流动,这种流动是高校教师最普遍的流动方式;另一个方向是向系统外部流动,它主要指的是高校教师向教育系统以外流动,这种流动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校教师的流失。从目前来看,高校教师向系统外流动主要表现为三种去向:向国外流失、向其他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流失、向商界流动。

高校教师流动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经济的振兴,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此外,高校教师流动冲破了多年来教师职业“统包统配”的一潭死水,有利于搞活内部管理机制,促进了教师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刺激教师的竞争意识,给学校注入活力。

但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要向学生传授高、新科学知识,就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科研水平,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而高校教师流动使得一些教师人在曹营心在汉,应付度日,对承担学校内的教学工作不认真,科研工作不专心,影响校内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教学质量的大滑坡,给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破坏。

二、我国高校教师流动的原因

(一)需要因素

需要因素,主要指的是高校教师对物质上的需要和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因素是高校教师流动的基础和根源。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按由下而上的层次排列是: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以及自我实现。他把需要看作人的内在动力,而物质需要在人类各种类型与层次需要中占有不可动摇的基础性地位。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迫切的物质生活需要,如住房、收入、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仍得不到较好的满足,其中住房和收入问题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更为急迫。这些基本生活需要不能得到合理的满足导致了高校教师的流动。

同时,高校教师对“尊重以及自我实现”这一层次的需要尤其强烈。一些高校在职称评定过程中仍然存在按资排辈、以权谋私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领导干部的选聘过程中还存在讲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面对这种现状,一些学术水平相当高的教师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挫伤,有“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情绪,或被琐事缠身,专业才干得不到施展,事业成功没有保证,人才优势体现不出来。为了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实现自身的价值,他们就选择了另谋高就,放弃了教师职业。

(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指的是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工作环境。从宏观社会环境来看,这些年来,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已经成为令人羡慕和向往的职业,但是,这并不能说明高校教师就不流动、不流失了,当环境的变化影响到他们价值的实现时,高校教师的流动或流失仍然会产生。

从微观工作环境来看,工作环境对高校教师流动的影响不容忽视,它决定了高校教师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也决定了高校教师能否安心工作。如果一个高校规章制度不健全,人际关系状况不良,争权夺势的官场争斗现象严重,高校教师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没有继续受教育的机会,会使教师感到工作环境压抑,心情不舒畅,产生失落感和危机感,从而导致高校教师流动。

三、解决我国高校教师合理流动的对策

高校教师队伍必须不断调整,高校教师需要合理流动,这对于建设一支师德优良、素质高、结构优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为科教兴国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家应该完善有关政策、法规,为我国高校教师的合理流动提供法律保证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教师合理流动的政策、法规,如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加强高校之间教师的相互交流;1994年中组部、人事部在《培育和发展我国人才市场的意见》中提出“双向选择”的人才流动;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拓宽教师来源渠道”、“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到经济不发达地区、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任教,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要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提高教师队伍水平。”但在具体实施中还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例如建立促进、保障人才流动的法规,确保不履行服务合同给集体带来损失者,应受到经济制裁,应赔偿损失,而不能一走了之;同时建立准司法机构,仲裁教育部门在教师流动、内部管理等整个运转中出现的问题,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二)协调、控制和顺应教师的需要,努力提高教师的待遇

物质需要在教师的各种类型与层次需要中占有不可动摇的基础性地位,也是建立教师人才市场的前提条件。一方面,需要通过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以及财政专项拨款的倾斜力度,给予高校经费上的大力支持,提高教师待遇;另一方面,学校应多方筹集教育经费,大力开展有偿服务,大办校办产业搞好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从物质方面稳住人心,减少人才的外流。

在物质待遇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下,应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在任用、晋级、评职、奖励等人事制度上要给学校更多的主动权,以满足高校教师“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加强培训,给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要抓好人才的建设,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挖掘现有教师的潜能,对于教师的考学、深造等的进一步学习,应给予极大的支持。与此同时,创造条件使教师进行学历和知识水平的再提高,这样有利于教师加强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的修养,有利于教师树立敬业和奉献精神。充分调动每位教师学习、研究的积极性,从而带动全校整体事业的发展。

总之,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正在进行着更广泛的流动。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渠道,高校教师的不合理流动必然对整个人才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我们应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高校教师的流动趋于合理化、有序化,有效解决高校教师的流失问题。

[1]何长生.关于高等学校教师流动的探讨[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2,(2).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流动人才
人才云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流动的光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