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功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8)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公布,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网民数量达2.98亿,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到1357.2万个,这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第一位。网络已把全球连成一体,在网上高职生可以查阅世界各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的信息,而且在网上查阅信息有成本低、省时间、资料全、内容新的特点,让高职生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新技术,拓宽了高职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互联网的无限可能是高职生乐此不疲的重要动力。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的条件上传和下载相关的信息,平等、自由地讨论问题、交流观点、宣泄情感。互联网在高职生个人求助以及求职择业方面也提供了很大帮助,很多网站中有关于高职生自我发展、能力测试、医疗保健、心理咨询、求职择业的知识和技巧以及招聘信息等内容。通过网络,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网络为高职生的交往和交流提供了便利,有利于高职生主体能力的发展。
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生产者,学生是产品。随着网络的发展,特别是在高职院校校园网建成的环境下,学生开始占有信息资源,享有自主的学习空间。这一变化,调动了高职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使得学生对知识、信息和技术的占有比以前更广阔和深刻,在某些方面学生掌握的网络技术超过了教师,师生之间已不存在谁主谁次的问题,而是师生共同占有资源,合作开发课件,一起解决问题。网络的发展使的为高职生与教师建立平等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创造了条件。
高职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易受外在文化的影响。而网络的虚拟性,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间接性的特点。长期面对多媒体画面的“人机对话”交流方式,容易使人产生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并失去现实感和有效的道德判断能力,影响正确“三观”的形成。一些学生沉湎于网络环境,不能自拔,网上言论的不负责任并由此引发出颓废、消极、缺乏诚信等病态心理,养成觉得无趣但又放不下的“鸡肋”心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任其在互联网这块虚拟时空里堕落,易造成高职生在社会生活中价值取向紊乱。
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凭借其网络优势,源源不断地向其他国家、地区输出他们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对青少年进行诱惑。因此,网络文化必然夹杂一些消极、腐朽的价值观,这对于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和可塑性强、渴望接受信息而过虑信息能力弱的高职生来说,必然产生不良影响。
高职学生年龄段不一,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年龄在十五六岁到二十一二岁,三年制高职学生的年龄在十七八岁到二十二三岁,思想单纯,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缺乏,生理开始发育成熟,但心理还不成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发展特点,由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情感的需求日益强烈而又面临繁重的学习和单调的生活方式,他们渴望网上轻松、刺激的情境,有些高职生一旦接触网络后,便沉湎于其中不能自拔,产生孤独、离群、偏执、狭隘的心理。
网络世界是自由、隐蔽而又缺少监控的世界,互联网上信息量大,同时也有不少庸俗、无价值甚至有害的信息。这种情况,对于知识还不丰富,判断能力不强的高职生来说,很难正确、科学地选择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由于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其后果是轻者学习效率低下,该学的没学,不该学的学了不少,即使学了不少知识,也不能有效地把这些知识转化为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的能力;重者食古不化,机械照搬,是非不分,心理和行为与实际生活格格不入,影响了自己的社会化进程。
信息网络化创造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培养人的现代文化精神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无形性”。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我们更多地接触到人类文明的成果,但另一方面,互联网的信息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真假难辨,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大学生接受信息途径发生的变化,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善于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其中,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1]
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交融在一起,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冲突更加剧烈,价值取向更加多元,价值选择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必须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不断将党的方针政策和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导入网络,引导高职生在网络中吸取营养,陶冶情操,增强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的能力。
建立校园网道德栏目,构筑新型育人阵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优越性是网络所不具备的,重要的是如何充分发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高职院校要开辟积极向上的网站。在网上既要有党团组织的声音,也要融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弘扬主旋律,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以抵消反动、色情、暴力等信息垃圾的入侵。一是在校园网上开设“思政园”专栏,及时向高职生传播国际国内时事,介绍党的知识,宣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并配发相关的理论文章,使理论学习更吸引人。二是在校园网上开设“新闻园”专栏,全方位报道学校各方面工作和高职生关心的事情,并通过网上讨论等形式引导高职生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决策,用健康的思想,信息占领网络阵地;三是通过校园的BBS,开设“校长信箱”,就高职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问题,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政课教学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网络时代,面对“接触新事物多,信息面广,思维敏捷”[2]高职生,我们仍然要发挥主渠道的作用。一是要适应形势,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占领网络传播阵地,网络是全世界共同的文化产品,西方可以利用它来传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我们也可以利用它来传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二是要做好“改”,“改”就是要改变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要用创新精神来改造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法,要改革思政课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增强教育内容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三是思政课教师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规律,制作一批思想性高、教育性强、适应性广、生动、直观的思政课教学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特点,将思政课内容设计成吸引人、教育人、娱乐人的易为高职生接受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应对信息网络化的挑战。
无论网络文化带来了哪些社会思潮和思想文化的挑战,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要坚持以正确的理论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优势,善于利用网络技术拓展新的领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着眼于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分辨信息、选择信息、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
要把网络建设成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舞台,建设成为师生信息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通过网络自由选择点击校内外名师和精品课程,进行学术探讨、思想交流、获取知识;让教师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引导、点拨、启发、释疑、解惑、传道授业。通过信息网和信息桥的架设,使学生、教师、组织都能够及时高效地了解社会信息、校园信息,从而充分利用最新的信息资源,达到学习、教育和决策管理的最优化。
一所学校的优秀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校园文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集中体现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学生进行审美熏陶和技能培养,可以抑制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我们要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氛围,例如举办网络文学作品大赛、网络征文、软件编程大赛、网页制作以及电脑绘画大赛等,引导学生广泛地参与。通过制作、传播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使人们在和谐、轻松、愉快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接受知识、陶冶情操,让中华民族古老而璀璨的优秀文化通过网络使高职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我们还可以利用电子论坛、聊天室等交互式的信息传输方式进行有说服力的、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沟通,把科学理论灌输和渗透到高职生的头脑中去,培养他们是非判断能力,让他们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观念的侵袭。
高职生作为网络社会中的主要群体,一方面,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自我表现欲望强烈,法制观念淡薄,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网络道德失范。另一方面,网络社会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约,高职生相应地就缺少法律的保护,个人隐私、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容易成为网络犯罪的侵害对象。因此,我们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与网络法制建设,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宣传教育,规范他们的网上行为,更要求高职学生自觉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履行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还要制订相应的“网络管理办法”,规范网上秩序,严肃网络法纪。包括规定“不得泄密,不得制作、复制、查阅、传播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危害党和国家安全”的信息,不得从事恶意诽谤等有害信息的活动。在高职院校,一般的学生组织或学生个人未经学校批准不得私设网络服务器,对于因工作需要而设立的网络服务器,要实行专人管理、维护。这样,才能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网上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1][2]胡锦涛.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