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汉语程度副词初探

2010-03-23 07:31张家合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中古上古古汉语

张家合

(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根据表达意义和句法功能,中古汉语程度副词大致分为五类:(1)最类,表示程度到达顶点,如最、极等;(2)太类,表示程度超过常规,如太、过等;(3)甚类,表示程度很高,如甚、很等;(4)更类,表示程度的增加或变化,如愈、更等;(5)略类,表示程度低,如稍、略等。中古汉语而言,程度副词有单音词和复音词之分。它们既有继承上古汉语而来的程度副词,又有不少中古时期新兴的成员。继承而来的程度副词和新兴成员在构词方式、使用特点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依据中土文献与汉译佛经,对中古时期程度副词进行考察。

一、单音词

中古汉语程度副词有单音词和复音词两类。单音词有两个来源:一是继承上古汉语而来;二是中古时期新兴。继承上古汉语而来的单音词主要有“至、极、绝、穷、最”等(最类),“太、已”等(太类),“大、孔、良、偏、丕、深、甚、盛、殊、尤、重”等(甚类),“更、加、弥、益、愈、滋”等(更类),“差2、略、颇2、少、小”等①(略类)。

(1)必以食物乃为灾,人则物之最贵者也,蚊虻食人,尤当为灾。(《论衡·龙篇》)

(2)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汉书·张释之传》)

(3)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世说新语·德行》)

(4)若此诸贤犹不足任,校事小吏,益不可信。(《三国志·魏书·程昱传》)

(5)上与韩嫣戏,嫣少不逊,当户击嫣,嫣走,于是上以为能。(《汉书·李广传》)

根据使用情况的不同,继承上古汉语而来的程度副词有四种类型:第一类是上古时期常用,中古汉语仍常用,主要有“极、至、最,大、甚、太,益、弥、滋,少、小”等;第二类是上古时期常用,中古汉语不常用,主要有“加、孔、愈,颇2”等;第三类是上古时期不常用,中古汉语常用,主要是程度副词“更”;第四类是上古、中古汉语中使用频率都不高的程度副词,主要有“绝、穷,已,良、偏、丕、深、盛、殊、尤、重,差2、略”等。

中古时期新兴的单音词主要有“过、伤”(太类),“差1、独、笃、何、横、精、酷、奇、颇1、全、痛、特、雅、正”(甚类),“倍、转”(更类),“粗、稍、微”(略类)。

(6)无经艺之本,有笔墨之末,大道未足而小伎过多,虽曰吾多学问,御史之知、有司之惠也。(《论衡·程材》)

(7)王丞相云:“顷下论以我比安期、千里。亦推此二人;唯共推太尉,此君特秀。”(《世说新语·品藻》)

(8)元帝嗟叹,以此倍敬重焉。(《汉书·外戚传》)

(9)臣去朝稍远,太阳侵色益甚,唯陛下毋难还臣而易逆天意。(《汉书·京房传》)

与继承上古汉语的程度副词相比,中古新兴的单音词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中古时期新兴成员不及继承上古汉语的单音词数量多。这可能是与中古以后复音词的快速发展有关。众所周知,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上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程度副词也不例外,因此上古沿用至中古时期的程度副词必然是以单音词为主。而中古以后,汉语复音词发展迅速,新兴的程度副词必然以复音词为主,单音词为辅的局面。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之下,中古时期新兴成员的数量不及继承上古汉语的单音词也是语言发展大趋势决定的。

二是除“倍、过、颇1、稍”外,中古新兴的程度副词中使用频率普遍不高。部分上古汉语使用的程度副词,中古时期保持较高的使用频率,仍是中古程度副词的主要成员。而中古时期新兴的程度副词,必然需要一个经历发展、壮大的过程,所以多数中古新兴的成员使用频率不高也在所难免。在后世的使用过程中,一些使用频率不高的成员逐渐被淘汰。而部分成员能够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程度副词系统里的常用成员,如“倍、过、颇1、稍”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新兴的程度副词仅用于中古汉语之中,近代以后就不再使用,如“伤,雅、笃、正、独、痛、横”等。中古新兴程度副词中使用较多的成员,则在近代以后继续沿用,如“倍、差1、粗、何、精、酷、颇1、全、奇、稍、特、微、转”等。

二、复音词

中古汉语的复音词,一部分在上古时期已出现,还有一部分是中古时期新兴的。上古汉语复音词中原本不多,继承至中古的程度副词更少,仅见于最类、甚类和更类,最类主要有“最为”,甚类主要有“何其、甚大、殊大、一何”等,更类主要有“益大、尤益、愈益、兹益”等。

(10)天地之性,人最为贵。(《论衡·命义》)

(11)时会六万婆罗门众,欢喜踊跃,同声唱言:“称适我心,称适我意,甚大欢喜。”(《佛本行集经》,3∕666a)

(12)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中古新兴的程度副词以复音词为主,如“第一、极大、极甚、极为、至为、最差、最大、最极、最是”等(最类),“太伤”(太类),“不胜、大甚、深为、深自、甚为、盛自、殊自、痛自、雅自、尤为、尤绝”等(甚类),“倍复、倍更、倍加、倍益、更倍、更复、更加、更愈、弥复、稍益、甚倍、益更、益加、益复、益自、稍更、尤加、愈加、愈甚、愈自、转倍、转更”等(更类),“多少2、略小、稍稍、稍少、稍小、少小、小小”等(略类)。

(13)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14)江湛同侍坐,出阁,谓僧绰曰:“卿向言,将不太伤切直。”(《宋书·王僧倬传》)

(15)一切众女,皆称妙哉,甚为奇特,世之希有。(《修行本起经》,3/466a)

(24)伯父茂度每譬止之,敷益更感恸,绝而复续。(《宋书·张邵传》)

(16)佗舍去,妇稍小差。(《三国志·魏书·方技传》)

新兴复音程度副词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新兴复音词众多,在数量上超越了中古新兴的单音词。中古新兴的复音程度副词发展迅速,数量较上古汉语亦有大幅增加。这与汉语词汇的复音化有密切关系。上文已有论述,此不赘。

二是新兴复音词以并列式为主。中古新兴的复音词数量众多,结构上有并列式、附加式及其他一些类型。不过,并列式是一种很能产的构词方式,复音程度副词的主要构词方式,如“最差、太伤、大甚、转倍、稍小”等。其他构词方式,如派生式等均不及并列式能产。

三是新兴复音词的使用频率普遍不高,且不少成员生命力不强,使用时间较短。中古新兴的复音词数量虽众,但使用频率普遍不高。调查发现,中古时期最常用的程度副词仍是单音词,既有上古沿用程度副词,也有中古新兴的成员。这些新兴的复音词或独见于中土文献,或常用于汉译佛经,但很少同时被两种文献普遍使用。就使用时间而言,它们中的不少成员仅见于中古时期,近代以后则走向消亡,如“倍复、倍更、倍益、大甚、更倍、更复、更愈、极大、弥复、稍更、稍少、稍小、稍益、少小、甚倍、盛自、殊自、太伤、痛自、小小、雅自、益复、益自、尤绝、愈甚、转倍、最差、最大、最极”等。其它复音词虽沿用至近代时期,但使用频率仍不高。

三、发展特点

(一)复音化是中古程度副词的一大特点

复音词在上古汉语已经出现,中古以后发展迅速。汉语词汇的双音化是语言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单音词无法承担表述新概念的重任,复音化就成为必然选择。随着整个词汇系统的复音化,程度副词的复音化是语言内部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应该说,程度副词的复音化现象在上古汉语时期已见端倪,如“最为、何其、一何、愈益、益大、尤益、滋益”等复音词在上古时期已经出现。但相比较而言,中古时期复音程度副词数量众多,尤其是新兴成员以复音词为主。

(二)并列式是复音程度副词中最能产的形式

中古时期复音程度副词数量虽多,但以并列式为主,其它类型则较少。这种现象既是语言自身发展的结果,又与有其时代的原因。

1. 程度副词自身的特点决定并列式复音词的大量出现

一般认为,并列式和偏正式是汉语最能产的复音构词方式,然而程度副词却一直以并列式为主。并列式复音词在上古时期已经出现,如“殊大、愈益、益大、尤益、滋益”等,中古以后并列式大量出现,远高于其它形式的复音词,这与程度副词自身的特点有关。程度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水平和状态,反映说话人对事物性质状态的主观认识和评价。因此,程度量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范畴,与人类的认知心理密切相关。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人们往往把两个程度副词联合起来,构成并列式程度副词,使语言表达更加精确。

“程度磨损”也造成了并列式程度副词大量出现。所谓“程度磨损”,指一些程度副词在使用过程中,程度义不断减弱的现象。我们知道,语法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单向性,在这个过程中,词语的意义虚化、句法泛化、语用淡化、语音弱化。很多程度副词都是由实词或短语虚化而来的,只要这个过程一经开始,便会沿着这种趋势不断虚化,这必将导致词语的意义越来越虚,相应地其程度意义也会逐渐减弱。吕叔湘认为:“一切表高度的词语,用久了都就失去锋芒。‘很’字久已一点不‘很’。‘怪’字也早已不‘怪’,‘太’字也不再表示‘超过极限’。旧的夸张没落了,新的夸张跟着起来,不久又就平淡无奇了。”[1]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弥补程度磨损带来的“损失”,这就必须要求采取其它方式来弥补“磨损”带来的程度。其中一个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程度副词通过并列形式来强调程度,因此中古汉语中并列式程度副词极为常见,并成为此期最常见的构词方式。

2. 中古汉语的时代特征决定复音程度副词的大量出现

中古时期是个动荡纷乱的时代,不同民族的语言、不同地区的方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必然会对语言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认为,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一是魏晋以后形成的骈体文。这种文体讲究对仗声律,句子大多是四字六字,偶字句的节奏必然要求两个音节构成的一个自然音步的大量出现,这势必促进双音节词的发展。

二是中古以后汉译佛经的大量出现和使用。东汉初年佛教在中土传播并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汗牛充栋的汉译佛经。译经大多讲究句子的节拍字数,一般是四字一句,以造成一种较强的节奏,便于诵记。为此,译经者可能运用汉语已有的双音词语,有时也可能临时创造一些,不少并列式程度副词就是这种情况。由于译经的影响极大,那些汉语本已使用的复音形式得到更加广泛的使用,一些临时构造的复音词也会逐步推广普及开来。另外,中古汉语里不少复音程度副词仅见于佛经文献则是佛经文献的节奏要求使然。

(三)更替频繁是程度副词的又一特点

求新、求异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倾向,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刘丹青指出:“从说话人角度讲,有些更新可能源于人类语言交际的一种重要倾向:用新颖的说法取代陈旧的说法以取得更强的语用力量。所谓‘语不惊人誓不休’,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只是诗歌对新奇性的追求更甚于普通语言而已。追求新奇也是实词词义发展演变或实词词项新旧交替的常见原因,例如有‘日’不用而改说‘太阳’、舍‘行路’而起用‘走路’等。因此,实词的更新和虚词的更新本质上是相通的。最能体现这种更新的是程度副词,因为程度副词有较强的语用功能,用‘旧’了的词难以发挥这种功能,需要用新词来唤起听话人的注意。”[2]朱冠明则认为:“程度副词之所以更易于更新,原因在于它们所具有的显着的表情功能(emotional function),说话者需要用更新的语言成分来突出自己的情绪、加强说话的表现力。”[3]

在求新、求异心理的驱使下,人们不仅要说得准确,还要说得鲜明、形象、有新意,就不停地寻求新颖的表达方式,因此造成程度副词的更替,新兴成员不断产生。同时在语言“经济原则”的作用下,旧有成员也在不断消亡。因此,与前后期相比较,中古程度副词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即上古程度副词到中古以后大量消失,中古程度副词到近代以后又频繁消亡,这既有不少单音词,也包括很多的复音词。

[注释]

① 葛佳才[4]把一个程度副词既可表示程度高,也可表示程度低的现象称为“程度副词的混同兼用”。本文分别用“差1、多少1、颇1”和“差2、多少2、颇2”来表示“差、多少、颇”的程度很高或程度很低的意义。

猜你喜欢
中古上古古汉语
《山海经》与上古海洋学知识
古汉语疑问句末“为”字补证
上古
任时光荏苒——营上古寨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历史感谢发现 上古炎帝陵碑重见天日
论中古时期佛教类书的编纂
新出文献与中古文学史的书写和建构
谈谈古汉语的翻译
古汉语中表反问的一组能愿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