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罗春燕
新的一年到了,很多的糖友都有自己的联欢会活动,唱歌、跳舞、知识竞赛……各种活动的组织和交流,增进了糖友之间的友情,更给了大家一个交流的平台,也展示了大家一年来的身体健康情况。
参加完北京朝阳糖尿病医院的联欢会以后,大家的健康、积极热情的生活态度,让人开心。让我想起了一位年近80的老先生高福林,他一个人乐观积极生活,身体很健康。
认识高福林老先生是在2008年,记得去采访高福林老先生那天,气温特别高。高老先生穿着洁白的半袖T恤衫、米色的休闲裤、雪亮的黑皮鞋,神清气爽。迎面走来,一点也不像一位年寻77岁的老人,更不像一位有27年病史的糖尿病患者。
高老先生是80年代初患上糖尿病的。最初是因为脚踝骨肿,在单位指定的卫生所做了简单的检查,发现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偏高,但是并没有确诊为糖尿病。平时比较爱好医学的高老先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自己分析有可能是营养不良或者心脏方面有问题。于是,高老先生去医院进行了详细的化验检查,才确诊得了糖尿病。
去医院看病的病人非常多,大夫每天要诊断那么多的病人,平均每次接待一位病人的时间约为15分钟左右,并不能对每个人的情况面面俱到地了解和分析透彻。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患者自己多留心病情,多配合医生做一些。
高老先生坚持每三个月就去检查一下肾脏、血糖、血脂。他说:“多学医学知识,能自己看化验单,对自己的病情很有帮助。”
我给高老先生打电话,他正在家看书。接到我的电话,很开心,跟我侃侃而谈。我想起那次与高老先生去北大医院,看他就诊的过程。当时,他给他的医生贾培红大夫递过去一本“血糖监测日记”,上面工工整整记录着他每天的血糖情况,还有结果分析。他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咨询医生:“大夫,我如果在饭前吃山药,血糖值就会升高,但是如果在饭后再吃一点山药,血糖就不会升高,这是什么原因呢?”贾大夫很快就根据他的血糖监测结果分析:在饮食过程中,如果吃碳水化合物类食物,要与主食进行交换,减少相应的主食量……
像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病,不能光靠医生开药治疗,日常生活主要还是得靠自己。高老先生在家做的血糖监测都记录在本上,每次都有记录,而且,出现血糖升降明显的情况,高老先生还在做出原因分析,比如,有一次吃蒜薹以后,餐后2小时血糖8.7mmo l/L,比平时有所升高;后来再有一次吃蒜薹的情况,血糖也升高比较多,高老先生就有了吃蒜薹对餐后血糖影响比较大的结论。高老先生还得出很多的个人饮食结论:大米饭和燕麦片一起混合着吃;早上吃一个鸡蛋、一袋鲜奶、一个馒头;包子不好计算主食和菜的成分,就吃的比较少。
因为尿蛋白检查发现比较高,所以,高老先生对豆制品一般控制严格,吃得很少。现在高老先生比以前控制得更加严格了,他两天才吃一个鸡蛋,以前每天平均吃2两肉,现在也减少到了1.5两。他决定这个月再去医院做一次尿蛋白检查。
高老先生说起饮食经验来就如数家珍:“很少去餐馆吃饭,因为餐馆的油都比较多。即使有朋友聚餐之类,也一定很注意饮食,吃肉控制也比较严格。烹调方式主要选择蒸、煮、凉拌等。火锅汤不喝,酒不喝。”
高老先生在患糖尿病前,是一个运动健将,尤其爱好足球、排球,那时候还每天骑车去公司上班。确诊糖尿病后,年纪比较大了,主要靠骑车和走路来运动了。
饭后走路半小时,是高老先生一直坚持的。高老先生家里比较宽敞,卧室和客厅之间是直线,可以迂回散步做运动。他说:“下雨天的时候,不能出去散步,我就在家里来回地走动。”
高老先生一直反复地向笔者说,国家在医疗上的费用开支很大,医疗、检查、预防,都要花很多的钱。其实在药物上,不管是自己花钱,还是国家花钱,只要能治好病都是好药,药并不是越贵越好。
目前4000万糖尿病病友,希望大家都能自己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自己懂得与大夫沟通。多去医院听健康讲座,多学糖尿病知识自我科学控制血糖。高老先生平均每周去听一次健康讲座,有时候是去医院,有时候是去一些产品商邀请专家做的健康讲座。
高老先生有段时间餐后血糖比较高,生活饮食都与之前一样没有变。他后来主动跟医师建议,是不是该换一种药了?医生给他换了一种药后,病情果然得到了控制。高老先生平时在家经常学习医学知识,他已经有了临床医生的潜质了。很多时候,如果哪儿不舒服了,他就能判断出是身体的哪个部位需要去医院检查了。他的五六十岁的子女们,身体都没有他好,经常向他请教一些病理问题。
他退休前就职于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主要做设计工作。工作之余,高老先生爱好广泛,喜欢医学、音乐、摄影、旅游。他家客厅写字台上,摆放着一对长方体大音箱,采访之余,高老先生拿起话筒高歌了一曲,嗓音洪亮,丹田气足。他还从壁柜的箱子里拿出一整套的摄影设备出来,相机、镜头、三脚架……工具很齐全。厚厚的相册里,满满的都是高老先生去全国各地旅游的照片。
与高老先生交流的过程中,能感觉到他的心态非常好。他说,既来之则安之,与糖尿病和平共处,好好地面对病情才能好好地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