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校本课程与统编地理课程教学整合的探讨

2010-03-22 00:49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361003李依铭
地理教学 2010年10期
关键词:高中课程活动课校本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361003) 李依铭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与统编地理课程教学整合的探讨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361003) 李依铭

与国家统编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不同的是,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即选修Ⅱ学校课程)作为普通高中课程整体构成的一个部分,是近年来国家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推出的一项制度性安排。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厦门市从2006 年秋季开始,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要求,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多途径、多形式采取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的教研组及师生合作开发、校际教研组合作开发和教研机构(教研员)——学校(老师)合作开发三种策略进行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经过群策群力,基本做到每一所学校开发出1~2个高中地理的校本课程模块,形成具有全市各校特色的高中地理选修Ⅱ模块系列,与国家统编地理课程相配套,构成目前普通高中课程系统。

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与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相比较,教学实施的进展明显滞后。国家虽然颁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在高中阶段需要开设选修Ⅱ校本地理课程,但对校本地理课程教学实施与学分认定细则等缺乏配套;学校在沉重的高考升学压力下,校本地理课程的实施积极性不高,处于高中新课程的边缘状态;教师的课程理念和意识薄弱,受专业水平限制,校本地理课程的实施水平有待提高。

我们认为提升校本地理课程的实施水平,学校的课程自主权必须有效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实现学校课程权利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措施,必须为教师留出一定的自主空间。只有拥有自主空间,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只有教师个体创新能力的充分发挥,才能拓展校本地理课程的实施空间。三年来,我们以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教学实验为抓手,努力探究通过校本地理课程与国家统编地理课程的教学整合,寻求一种突破普通高中校本地理课程实施瓶颈的策略,取得一定效果。

选修Ⅰ22学分综合实践活动23学分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及课程教学整合示意统编课程学科性必修93学分校本课程(选修Ⅱ)6学分

一、镶嵌式整合,校本地理课程与国家统编地理课程的互补,增强高中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发展的适应性。

我国这一轮的新课程实验鼓励教师开发课程,因此在编制课程时为学校预留了供教师创造的空间。我们可以把国家统编地理课程、校本地理课程的有关章节、专题相互嵌入,形成逻辑严谨、内容更丰满的完整课程体系。

厦门市地处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海洋文化是这个城市最基本的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特色,海洋地理及与此有关的经济特区、旅游、海洋灾害,往往成为各个学校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关注、开发的共同点,由此同课异构形成以海洋为主题的校本地理课程约占全市选修Ⅱ总数的四分之一。各校在实施《厦门海洋地理》教学中多采取镶嵌式策略,与国家普通高中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进行教学整合,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受到学生的欢迎。

以厦门六中的《厦门海洋地理》课程方案为例,将其教学内容和要求与国家选修课程《海洋地理》的比较,看出镶嵌式策略对提升教学具有有效性、可行性。

注:楷体字为可镶嵌整合的课程内容

类似的情形还有:

从以上看出,镶嵌式教学整合省时、省力、可行,易为许多学校、地理教师所接受。实验表明,校本地理课程与国家必、选修课程的教学整合,能密切联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满足地方、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对实现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了课程与地方社会发展、学生社会生活的联系,优化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使课程的设置与当地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有利于形成各地区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各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二、延展式整合,延伸和拓展高中地理课程内涵,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发展需求。

教师在实施国家统编地理课程的过程中,学校老师可以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要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对学生感兴趣和教师自己专业发展方面有所研究的内容,开发设置若干选修Ⅱ模块,供学生选择作为高中必修和选修Ⅰ课程学习的拓展。

例如,厦门双十中学是一所福建省著名的重点中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为学校办学的传统。该校在近几年国内知名重点高校的自主招生中非常活跃,输送了许多各方面学有所长的学生。这所高中在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尝试将校本地理课程《天文活动课》与高中地理必修1的“宇宙中的地球”内容进行延伸式整合,让学生以“宇宙中的地球”为主题,开展《双十中学天文活动课》研究性学习,受到学生的欢迎(如下表)。

《双十中学天文活动课》教学实验表明,该校将天文活动整理形成学校的校本地理课程,不仅改变传统课程的教学模式,实现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增强课程的实践探究水平。而且起到延伸国家统编地理课程的作用,校本地理课程资源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在促进学生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的同时,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元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多方面丰富高中地理课程内涵,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更主动的发展。

三、结合式整合,优化课程内容与资源配置,实现校本地理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双赢。

综合实践活动是高中统编课程中8大学习领域之一,但就内容而言与选修Ⅱ校本地理课程都需由校本开发。校本地理课程实施的方式具有多样化(有讲座式、自学式、研讨式、体验式、实践式等)的特点,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将二者课程的实施加以整合,具有课程自身的合理性和互补性。例如,学校在实施校本地理课程《厦门海洋地理》中,组织学生开展厦门的海岸类型、海岸带的开发利用、海港区位选择考察,海滨浴场分布、水质普查与海洋旅游资源评价,海洋污染调查等,同样也是当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科目很好的课程项目。

新课程实验表明,校本地理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结合式整合,很好地起到优化课程内容与资源配置的双赢。一方面校本地理课程资源丰富,与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探究性的“交叉点”,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增添更多充实的课程要素;另一方面学校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配置的教师、交通及相关物力资源可以兼顾、支持到校本地理课程,有利于校本地理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避免陷入纸上谈兵的“纯学科化”倾向。因此,在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的层面上,许多学校乐于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开发上升到相对稳定的校本地理课程,再将校本地理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从内容上、活动方式上有效地加以整合,鼓励学生进行研究、讨论、调查、考察、参观、服务等,达到体验性学习、交往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多种方式融合,更好地引导学生对地方自然、人文地理与社区现实问题相结合的研究与思考,发展学生的反思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实现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同步发展,受到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的欢迎、好评。

三年来,厦门市在实施高中校本地理课程教学中,重视进行校本地理课程与国家统编地理课程之间的教学整合,其实质是教师在实施国家统编地理课程中应充分利用校本地理课程的资源,进行校本化教学;在实施校本地理课程中,教师应充分应用国家统编地理课程的学科核心价值(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指导学生学习、理解校本地理课程,不仅能提高校本地理课程的教学效果,还能发挥校本地理课程的教育教学效益,增强国家统编地理课程的主体地位,进而调动学生选修校本地理课程的积极性,使课程的实施更容易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猜你喜欢
高中课程活动课校本
基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活动课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变革中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的调查研究——以浙江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例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骈散写作与高中课程的结合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