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010-03-22 00:48江苏省清江中学223001刘金龙
地理教学 2010年10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气温大气

江苏省清江中学(223001) 刘金龙

例谈“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江苏省清江中学(223001) 刘金龙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案例

本案例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对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1》中“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实施教学。课前,教师认真进行了预设,并布置学生做了适当的准备。课堂上,教师严密组织,学生高度投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一步:运用示意图诱发问题

指导学生阅读图1,分析A、B两处气温哪处高?

图1

不同学生会得出不同答案,一部分认为A比B气温高,另一部分认为B比A气温高。

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并尝试说服对方。(交流3分钟)

认为A比B气温高的学生,运用图中信息,说理似乎很充分,但不合实际,落入问题陷阱;认为B比A气温高的学生其结论源于生活感受或已有知识,但说不出理由。双方争执不下。问题白热化,提出问题的时机成熟。

及时发问:这里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提出问题:气温随海拔升高是如何变化的?

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使用情况,关乎大中型水库移民工作的成效,在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使用和管理过程中,采取科学有效的资金管控制度与管理方式,是保证移民资金利用率和水库移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县级报账制是目前县级财政工作中,运用较为广泛的管理办法之一,将其有效地应用到山西省中大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工作中,能够结合地区实际情况优化移民资金的使用,促进资金使用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第二步:运用示意图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读图2,回答下列问题(短线上留空给学生填):

1.低层大气主要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 ;

2.海拔越高,获得地面辐射能量越 少 ,气温越低 ;

3.大气逆辐射使地面辐射净损失的能量 减少 ,使地面温度下降的幅度 减小 。

图2

4.冬季睡觉时,为了御寒,常用盖被子来保温,铺电热毯来加热。同样的道理,对于地面来说,太阳辐射起 加热 作用,大气逆辐射起 保温 作用。

5.大气中的 CO2和 水汽 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这是大气起保温作用的根本原因,所以把它们称为 温室 气体。

6.大气中CO2浓度升高,会使全球气候 变暖 。

第三步:通过应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根据下表资料,分析有关问题(提前布置学生到校气象站观察记录,选典型的三天资料):

日 期天 气风气 温(℃)7:00 14:00 18:00 10月6日晴 朗微风13 25 22 10月7日白天晴,傍晚转阴微风12 26 21 10月8日阴有小雨微风18 20 19

1. 为什么白天气温都比夜晚高?

2. 6日晚到7日早上,夜间气温大约下降了 10 ℃,7日晚到8日早上,夜间气温大约下降了 3 ℃。请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说明两个夜晚气温下降幅度不同的原因。

让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教师点评指导,最后给出规范的答案。⑴ 白天,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而增温,地面辐射再把能量传递给大气,使大气增温;夜晚,没有太阳辐射。⑵ 晴朗的夜晚,空气中水汽少,对地面辐射吸收程度低,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效果差,气温下降幅度大;阴天的夜晚,云层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强,保温效果好,所以降温幅度小。

第四步:通过总结规范学生思维

师生共同构建大气受热过程(教师搭框架,学生填空):

指导学生小结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能是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但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很少,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通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所以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海拔愈高,大气获得地面辐射能量愈少,气温愈低。大气逆辐射把大部分地面辐射损失的能量还给地面,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进而保护了地球的体温。

二、对“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思考

这里的问题,对学生而言,一般应具备三个特征:接受性——学生愿意接受这个问题,并且具备解决这个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障碍性——学生对解答问题的最初尝试常常以失败而告终;探究性——学生需要对失败的尝试进行反思,重新进行探索,并排除思维定势,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问题解决”是认知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问题包括三个基本成分:给定的条件、达成的目标和遭遇的障碍。当学生面临一种情景,即学生可利用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行动目标之间出现空缺时,根据问题的给定条件,采取一定的转换方法克服障碍达到目标,就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索和解决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师生合作,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收集资料、提出假设、引发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践探究,得出结论,通过应用又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不断得以发展和升华。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运用中,应处理好下列问题:

1. 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提出核心问题

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多以描述性为主,不一定是以问题形式提出的,即使以问题形式提出,也往往难以激发学生求解欲望。所以,需巧妙安排,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的、能激发学生有强烈求解欲望的问题,这是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第一步。如本案例的课题是“大气受热的过程”,而这里设计的问题是“气温随海拔升高是如何变化的?”。只要学生真正搞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的原因,大气的受热过程就真正弄懂了。同时,在未解决问题之前,所有学生通过尝试都难以解决,这才是真正有效的问题,如果是学生轻易能解决的问题,那就失去了解决问题的意义了。因此,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是课堂教学永无止境的追求。

2. 分层指导,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这里的分层可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指导,二是将大问题分解成层层递进的、学生易于解决的小问题,以降低问题解决的台阶。这里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及时获取学情,并加以科学指导。就第一层含义而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在研究学情的基础上,设计不同能级的、多样化的问题,努力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就第二层含义而言,教师需提供必要的素材,并加以必要的解释、说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最终使整个问题得以解决。这里将因时、因地、因师、因生、因问题而异,不可生搬硬套。

3. 通过运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所有问题都不是孤立的,都有相关问题,并能解释实际现象,故要及时选取适量恰当的相关问题或现实现象,让学生运用刚刚学会的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加深理解,学会运用,既能巩固教学效果,又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不能运用的知识是死知识,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就培养了创造性思维。另外,学生在课堂上的口头答题往往只是近似答案,其语言的规范、观点的鲜明、阐述的准确、论证的严密程度远未达到应有的标准。因此,可采用口答与笔答相结合的方式。口答时让同学之间相互补充完善,启发提高;笔答时选择典型错误进行针对性的集体“会诊”。因此,通过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交往能力和协作精神,还能强化学生阐述地理事物和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

4. 问题意识,学生学会创新的前提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难以激发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所以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5. 问题解决,体现师生双主体

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教师就象编导和主持,负责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整合教学资源、调控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评价等,负责创设问题情境、诱发问题提出,并通过分解问题、素材提供、适当解析、创设新情境、联系实际、拓展应用等引导问题的提出、解决。所以,教师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但学习是不可替代的体验过程,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学过程归根到底是教师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而在具体的教育情境和日常生活中构建知识、发现学习,从而不断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

6. 建立模式,是为了超越模式

教学模式不是单一、机械、终结的,而是多样、可变、发展的。一种模式可能适合一类问题的解决,不可能适用于所有问题的解决。即使用某一模式解决同一问题,也因师、因生、因教学条件而应有所不同,必须灵活运用。如本案例第一步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可不用示意图,只用语言情境;再如第三、四步也可颠倒进行,即先总结,后应用,都同样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依据学科特点,建立多个好的教学模式,以利于不同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选择使用、灵活运用,不断地打破、超越旧模式,创造出个性化的新模式,才能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不断促进教与学走上新台阶,使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气温大气
基于FY-3D和FY-4A的气温时空融合
宏伟大气,气势与细腻兼备 Vivid Audio Giya G3 S2
深冬气温多变 蔬菜管理要随机应变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
大气古朴挥洒自如
大气、水之后,土十条来了
与气温成反比的东西
大气的小“壮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