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词派与常州词派的交汇
—— 张翥词接受研究

2010-03-22 22:03袁志成唐朝晖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浙西词学词人

袁志成,唐朝晖

(1.湖南城市学院 中文系,湖南 益阳 413000;2.湖南商学院 中文系,湖南 长沙 410205)

常州词派与浙西词派乃清代词学史上笼罩词坛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词学流派。因常州词派在批判纠正浙西词派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而风生水起,故二派观点颇为相佐。然而,元代词人张翥地位在清代颇为特殊,既受到浙西词派及吴中声律词派词人的青睐,也是常州词派词人学者填词创作学习的典范。故张翥词作经过有明三百年之后在清代特别是在清中叶以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其《蜕岩词》流传甚广,明代有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选张翥词百三十余首、李西涯《南词》对其词亦所选录。明代学者杨慎《词品》有言及张翥之词,但皆未涉及张翥词之思想与艺术,仅浅叙张词相关本事。至清代,张翥《蜕岩词》迎来了传播与接受的高潮,据不完全统计,仅手抄本即有十余种,如清初钞本《蜕岩词》二卷、康熙金侃钞本、鲍氏知不足斋钞本、汪氏摛藻堂钞本等;刊刻本有《四库全书》本、《四库备要》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彊村丛书》本。其中诸多刊刻中皆以厉鹗校本为底本,并附有厉鹗所写跋。因此,本文拟在厘清张翥词作在清中叶以后接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浙西词派与常州词派的融合与新变。

一、学姜派词风:与浙西词派相接

有元一代以戏曲著称,诗词多被人遗忘。数百年之后,浙西词派开山祖师朱彝尊称赞曰:“张翥、杨基皆具夔之一体。基之后,得其门者寡矣。”张翥曾随仇远游学,《历代词话》曰:“仇远近居钱塘,游其门者张雨、张翥,俱以能词名。”[1]胡薇元《岁寒居词话》云:“元人词,以仇山村仁近为最。名远,钱塘人,溧阳教授。一时游其门者号为词宗,若张翥、张羽等有盛名,而蜕岩尤为人传播。”[2]张翥有词《最高楼·为山村仇先生寿》。按山村乃姜派词人,仲举出其门下,故张翥亦属姜派后期词人。因此,张翥词作沉寂了数百年之后于清中叶得到词坛的认可与接受,与以姜夔为宗的浙西词派的推崇息息相关。

1. 与浙派同崇姜派

张翥之所以得到浙西词派词人的喜爱,与其师从仇远、词风近姜派有关。仇远,字仁近,号山村,钱塘人,居白龟池上,入元之后曾任溧阳学正,后隐居栖霞岭,有《无弦琴谱》二卷,与玉田、草窗为近。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云:“山村在宋为名家,张翥、张雨、莫维贤皆在门下。”[3]故张翥在清中叶得到浙西词派词人的全面接受,表现在选词、序跋、词论、和张翥词韵等方面。在选词上,清初《御选历代诗馀》选录张翥词作87首,可窥一豹;清中叶浙西词派朱彝尊编纂《词综》,收张翥词27首,与北宋初期名家张先并列第七。在序跋方面,浙西词派中坚领袖厉鹗不仅亲自手抄张翥《蜕岩词》,而且肯定其姜派词风。《蜕岩词跋》:“与贞居子、张伯雨俱学于仇山村先生之门,故诗文俱有源本。而词笔亦复俊雅不凡,足继白石、梅溪、草窗、玉田诸公之后。”[4,p486]厉鹗给张翥词集作跋,着力将《蜕岩词》推向了词坛,在张词传播与接受史上有着导夫先路之功。在词论方面,清初词学家田同之《西圃词说》评曰:“白石以后,有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箭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5]田同之较合理地给予张翥词在词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效于姜派之后。《词苑萃编》卷八亦云:“赵璞函词,瓣香于碧山、蜕岩,故轻圆俊美,调协律谐。以近词家论之,尤堪接武竹垞,分镳樊榭。”[6]赵璞函词因师法蜕岩而词风接武朱彝尊。此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蜕岩词风与浙西词派内在相似之处。不唯浙派词人注意到张翥词风与浙派词人的共鸣之处,浙派外词学家亦关注蜕岩词之姜派之风。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评张翥词学姜夔,陈洵《海绡说词·通论》亦云:“自元以来,若仇仁近、张仲举,皆宗姜张者。以至于清竹垞、樊榭极力推演,而周吴之绪几绝矣。”[7]陈洵作为岭南词坛名家,词学思想近常州词派,从反面阐述朱彝尊、厉鹗等浙西词派在开宗明义之时力推张翥词风。在填词实践中,张翥效仿白石于词中作折腰句。杜文澜《憩园词话》卷三:“考之姜白石、张仲举各词,皆作折腰句。盖原是还老尽桂花影,《词律》钞误。今此词作折腰法,可知究律之细,确为词坛名手。”[8]

2. 妙解音律,颇受万树推崇

词之音律在晚唐五代即已受词人关注,但真正将音律视为词之独特的性质乃李清照,其《词论》所言“词别是一家”即指词与其它文体不同之处在于词之音律性。周邦彦、姜夔、吴文英、张炎等词人接踵于后,进一步发扬词之音律特色。虽元代词坛有入曲俗之趋势,但以张翥为翘首的部分词人上接南宋末期姜派词人之绪,重音律以填词。《元史》称张翥随仇远游学,尽得音律之奥。笔者从张翥词作中亦可见出张翥对音律的沉迷。张翥《风入松·清明日湖上即事》:“归来自按新声谱,凭谁解、唱与东风。”《沁园春·次韵李元之听董氏双弦》:“正宫商分犯,拽归双调,伊州入破,攧遍三台。”《春从天上来》序云:“广陵冬夜,与松云子论五音二变十二调,且品箫以定之。清浊高下,还相为宫,犁然律吕之均,雅俗之应也。不觉漏下,月满霜空,神情爽发。松云子吹春从天上来曲,音韵凄远。予亦飘然作霞外飞仙想,因倚歌和之,用纪客次胜趣。是夕丙子孟冬十又三夕也。”故张翥重音律之词学观于清初、中叶之际得到万树等词学家的重视。如张翥《多丽·西湖泛舟,夕归施成大席上,以晚山青为起句,各赋一词》,万树评曰:“玩其词句,非蜕岩无此手笔……求其谐协婉丽,无逾此篇者。起句他家多不用韵……然如本词可谓精当之至,学者所当摹仿也。”[9,p445]万树《词律》选词皆以符合声韵格律为准,以便后世词人仿效。近代著名词学家吴梅评曰:“仲举此词,气度冲雅,用韵尤严,较两宋人更细。《多丽》一调,终以此为正格。”[10,p95]吴梅所评亦是以张翥词作用韵细致,而成为此调正格与典范。又如张翥《瑞龙吟·癸丑岁冬,访游弘道乐安山中,席宾米仁则用清真词韵赋别,和以见情》,万树评曰:“此调以清真《章台路》一曲为鼻祖,向读方千里和词,爰其用字相符。今此蜕岩词,亦和周韵者,平仄亦复,字字俱合,信知乐府之调,极如针古贤之心,细如发也!”[9,p445]历代和清真词以杨万里、方千里、陈允平为佳,然万树认为张翥词作《瑞龙吟》针古贤之心。《四库全书总目》亦曰:“以一身历元之盛衰,故其诗多忧时伤乱之作。其词乃婉丽风流,有南宋旧格。其沁园春题下注曰:‘读太白素《天籁集》,戏用韵效其体。’盖白朴所宗者,多东坡、稼轩之变调。翥所宗者,犹白石、梦窗之馀音,门径不同,故其言如是也。又春从天上来题下注曰:‘广陵冬夜,与松云子论五音二变十二调,且品箫以定之。清浊高下,还相为宫,犁然律吕之均,雅俗之正。’则其于倚声之学,讲之深矣。”[4,p487]

二、以词为史:与常州词派共鸣

浙西词派对元代词人张翥词作的推崇是出于对张翥词作艺术风格的认同,而常州词派对张翥词作的认可则是欣赏其词作所流露出的情感内容,以词为史,从而与之产生共鸣。张翥身处元末乱世,故其诗词多忧时伤乱之作[11]。如《忆维扬》:“蜀冈东畔竹西楼,十五年前烂漫游。岂意繁荣今劫火,空怀歌吹古扬州。亲朋未报何人在,战伐宁知几日休!惟有满襟狼籍泪,何时吹洒大江流。”充满悲凉之情。胡应麟《诗薮》推许张翥诗风:“新喻、晋陵二子,稍自振拔。雄浑悲壮,老杜遗风。有出四家上者。”“晋陵”即指张翥。胡氏以“雄浑悲壮,老杜遗风”评价张翥诗歌,肯定其以诗为史的特点。张翥词作亦如是,反映了其于元代动荡不堪的社会历程,如《忆旧游》(重到金陵)、《百字令》(芜城晚望)、《摸鱼儿》(春日西湖泛舟)、《木兰花慢·次韵陈见心文学孤山问梅》等。因此,时隔五百余年,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倡词亦有史的常州词派陈廷焯、吴梅、王僧保、张德瀛、郑文焯、况周颐等人上承张翥以词为史的史录精神。近代常州词派理论之集大成者陈廷焯自言素不喜元词,然于张翥情有独钟:“余雅不喜元词,以为倚声衰于元也。所爱者惟赵松雪、虞伯生、张仲举三家。然子昂原属宋人,道园老子,所作无多。元代作者,惟仲举一人耳。”[12,p3727]张翥词作虽习白石词法,但内容却可证史、存史,故陈廷焯赏其词作内在之气骨:“仲举词,亦是取法白石,屏去浮艳。不独炼字炼句,且能炼气炼骨。以云入室则未也,然亦升白石之堂矣。余每读仲举词,一喜一哀。喜其深得白石之妙,哀者,哀此硕果不食。自仲举后,三百馀年,渺无嗣音。使非国初诸老出,词至此,不亦亡乎。然则仲举之词,虽在竹屋、梅溪、白石诸老下,而读仲举词者,竟作竹屋、梅溪、白石、玉田观可也。”[12,p3728]另《白雨斋词话》卷三云:“元词日就衰靡,愈趋愈下。张仲举规模南宋,为一代正声。高者在草窗、西麓之间,真气稍逊。仲举词树骨甚高,寓意亦远。元词之不亡者,赖有仲举耳。然欲求一篇如梅溪、碧山之沉厚,则不可得矣。仲举词去宋人已远。”[12,p3822]陈廷焯不仅在词论上突出张翥词作,而且在选词上亦有所突破。陈廷焯拟辑《古今二十九家词选》,元代仅选张仲举一家。其主要原因乃是陈廷焯认为“词至张仲举后,数百年来,邈无嗣音南宋者”[12,p3945]。因此,当陈廷焯给历代词人词作品评等级时,陈廷焯赋予张翥词作较高的品位:“词有表里俱佳,文质适中者,温飞卿、秦少游、周美成、黄公度、姜白石、史梅溪、吴梦窗、陈西麓、王碧山、张玉田、庄中白是也。词中之上乘也。有质过于文者,韦端已、冯正中,张子野、苏东坡、贺方回、辛稼轩、张皋文是也。亦词中之上乘也。有文过于质者,李持主、牛松卿、晏元献、欧阳永叔、晏小山、柳耆卿、陈子高、高竹屋、周草窗、汪叔耕、李易安、张仲举、曹珂雪、陈其年、朱彝尊、厉太鸿、过湘云、史位存、赵璞函、蒋鹿潭是也,词之次乘也。”[12,p3969]此处,张翥虽然未列为上乘,陈廷焯亦将之与柳永、欧阳修、朱彝尊等相提并列。近代词学家吴梅紧随陈廷焯之论,称张翥词作树骨高、寓意远:“张仲举以绝尘之才,论者谓其冠绝一时,非溢美也。仲举词为元代之冠,树骨既高,寓意亦远,元词之不亡,赖有此耳。其高处直于玉田、草窗相骖,非同时诸家所及。”[10,p102]吴梅评张翥《水龙吟·广陵送客,次郑兰玉赋蓼花韵》“系以感慨,意境便厚。船窗数语,更合蓼花神理。此等处皆仲举特长,规抚南宋诸家,可云神似”[10,p103]。郑文焯《大鹤山人词话》:“元人词亡虑数十家,见之李西涯南词录目,以乐府名家者,惟虞集《鸣鹤遗音》、张翥《蜕岩词》最称雅正。”[13]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蜕岩词》《摸鱼儿·王季境湖亭莲花中,双头一枝,邀予同赏。而为人折去。季境怅然,请赋》云:‘吴娃小艇应偷采,一道绿萍犹碎。’《扫花游·落红》云:‘一帘昼永,绿阴阴尚有,绛趺痕痴。’并是真实情景,寓于忘言之顷,至静之中。非胸中无一点尘,未易领会得到。蜕翁笔能达出,新而不纤,虽浅语,却有深致。倚声家于小处规仿古人,此等句即金针之度矣。”[14]郑文焯注重的是张翥词之雅正,而况周颐则认为其词浅语而深致,二者所接受的内容大同小异。

与陈廷焯、况周颐等词学家在词论方面注重张翥词作不同的是,张德瀛则选词警句以示范后学。《词征》卷一:“张蜕岩词之所自,李后主词:‘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张蜕岩词:‘梦里不知身是梦,只在吴山。’行役之情,见于言外,足以知畦径之所自。”[15,p4081]晚唐五代词乃受常州词人推崇,特别是李煜之词尤被青睐。张德瀛将张翥词与李煜词进行比较,见其词蕴藉有内涵,行役之情显于字里行间。因此,张德瀛《词征》卷六有选张翥《蜕岩词》十余首词句以作警句:“蜕岩词无自制腔,其词腴于根,而盎于华,直接宋人步武。于元之一代,诚足以度越诸子,可谓海之明珠,乌之凰皇矣。陆辅之《词旨》,摘乐笑翁警句十余条,吴子律又为之补,美已尽矣。因仿陆氏《词旨》,录《蜕岩词》警句,使与乐笑翁匹焉。《多丽·清明上巳同日会饮西湖寿乐园》:‘纵留得栋花寒在,啼鴂已无聊。’《摸鱼儿·春日西湖泛舟》:‘山容水态依然好,惟有绮罗云散。’《摸鱼儿·钱万户宜之邀予赋瑶台景》:‘多情正要人拘管,无奈绿昏红暝。’《疏影·王元章墨梅图》:‘恨翠禽啼处,惊残一夜,梦云无迹。’《水龙吟·赋倩云》:‘把柔情一缕,都随好梦,作阳台雨。’《高阳台·题赵仲穆作陈野云居士山水便面》:‘谁将玉斧修明月,奈琼楼高处无人。’《陌上花·使归闽浙岁暮有怀》:‘丝笺密记多情事,一看一回肠断。’《玉漏迟·春日有怀》:‘送影过秋迁,蓦然闲笑。’《浪淘沙·临川文昌楼望月》:‘一片白鸥湖上水,闲了渔竿。’《踏莎行·江上送客》:‘碧云江雨小楼空,春光已到销魂处。’皆琅然可诵也。”[15,p4171]

三、二派交汇之原因

张翥亦仕亦隐,陈莹《此生终拟依莲社,犹若尘缘未破除——张翥亦隐亦仕矛盾心境探析》评曰:“张翥的‘隐’与道家在心理上完全否定世俗社会、在行为上全身而退深居简出的‘隐’在本质上是不同的。经历了仕与隐、进与退的痛苦折磨之后,张翥认识到他不是救世主,而是一尊自身难保的泥菩萨,他以幻想的方式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结果酿成了自己的人生悲剧,这也是元代士大夫文人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16]此种行为方式亦备受清初、中叶文人的青睐。清初、中叶,文字狱盛行,诸多词人为人行事更加小心谨慎,亦在仕与隐的边缘徘徊。除此之外,张翥之所以备受浙西词派与常州词派的推崇,与其诗词观密切相关。张翥主张兼收并蓄,转益多师:“诗三百篇外,汉魏、六朝、唐宋诸作,毋虑千余家,殆不可一一论。五七言、古今律、乐府歌行。意虽人殊,而各有至处,非用心精诣,未知其所得也。”张翥在诗词创作当中忠实地实践其诗词观,故其作品显示的风格不是单一的,而是融合众多风格特色于一家。吴衡照《莲子居词话》云:“张仲举词出南宋,而兼诸公之长。如《题梅花卷子》云:‘墨池雪岭三生梦,唤起缟衣仙子。仍独自伴,瘦影黄昏,和月窥窗纸。’绝似石帚。《西湖泛舟》云:‘藕花深,雨凉翡翠,菰蒲软,风弄蜻蜓。’绝似梅溪。《玉簪》云:‘琢就瑶笄光映,鬓云斜矗。’绝似梦窗。《西江月·客舍闻梅花吹香满床》:‘一树瑶花,可怜影低映。怕月明、照见青禽相并。’绝似碧山。《蓼花》云:‘船窗雨后,数枝低入,香零粉碎。’绝似玉田。张仲举雨词章法绝奇,从辛稼轩《贺新郎》化出。”[17]吴衡照所言正说明了张翥词学众家、融诸家于一体的词学特色。张翥词作不仅有婉约柔软的一面,也有若干仿辛派词风的作品,如《鹊桥仙》(丙子岁予年五十酒边戏作)、《水调歌头》(御河舟中)、《洞仙歌》(辛巳岁燕城初度)等。虽缺少了辛弃疾词作的慷慨苍凉,但隐约之中可见辛词旷达的一面。故邓绍基云:“自从南宋姜夔仿效江西诗派论诗高谈斧斤法度而倡始讲习与传授词法后,词坛本已存在的词风‘正’‘变’之界限,越发严格,但从元代后期作家的创作实践看,传词法如传家法这种南宋后期词派特有的现象却逐渐消失了,两种词风的相互渗透逐渐明显了。”[18]

四、余论

作为元代第一词人,张翥词作转益多师,融合众家词风,既有姜派之风,也显辛派影子。张翥融南北宋词风的观念与填词实践,在近代词学史上影响颇大,给词学史上注入了一股兼收并蓄的词风,即在浙常二派之外树立中间一路,糅合浙常二派的长处、摒弃二派之糟粕,如刘熙载、谢章铤、叶申芗、周之琦等词人不受浙常二派之拘束,欲自立门户,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词学道路。刘熙载《词概》云:“虞伯生、萨生锡两家词,皆兼擅苏、秦之胜。张仲举词,大抵导源白石,时或以稼轩济之。”[19]周之琦词学活动主要集中于嘉庆、道光、咸丰年间,此时正是新生常州词派与没落浙西词派相互较劲之时,故周之琦的词学思想介于浙常二派之间。其《心日斋十六家》所选词人正体现了周氏不偏不倚的词学观。且以张翥为压轴大家,故可见周之琦对张翥融合南北宋词学的重视。近代闽中词学先锋叶申芗因词学交游之广而未陷入浙常二派的藩蓠,其《本事词》赞“张仲举擅长乐府,为元代词宗”[20]。近代词学史上于浙常二派缝隙中形成的中间词人群体创作颇多、影响亦大,既不让某一词学流派独享词坛,也全面推进了词坛的繁荣与发展。

猜你喜欢
浙西词学词人
江顺诒《词学集成》的特点和意义
濮礼建
词人的职业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浙西传统民居生态观探析
浙西屋脊清凉峰
2016年山东词学理论研讨会在济南召开
论杨慎词学思想对其词创作的影响
溪洛渡-浙西±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浙西换流站绝缘配合
林逋梅妻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