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应急预案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0-03-22 21:10:57魏思廷枣庄学院山东枣庄277160
图书馆建设 2010年5期
关键词:防灾预案演练

魏思廷 (枣庄学院 山东 枣庄 277160)

目前,各种灾害事故频发,公共场所的安全问题益发显得重要,制订并落实图书馆应急预案已成为当务之急。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或“应急救援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为迅速、有效、有序、科学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订的方案[1]。应急预案实际上是标准化的反应程序,它应该主要包括事故预防、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应急处置、抢险救援、后期处置等内容。

图书馆作为安全保卫重点单位,制订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应对突然发生的损坏国家财产、危害读者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及其它严重后果的事件的预案并落到实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

1 图书馆应急预案现状

就目前情况看,大多数图书馆都已制定了应急预案,预案中明确规定了领导机构、组织原则、应急措施、灾后处置等内容,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1.1 预案内容陈旧,不够全面。

大多数图书馆应急预案一经制定,多年不变,不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读者对象的改变而变化。预案内容不够全面,有待补充。

许多应急预案只偏重于对火灾的应急描述,对地震、爆炸、群体踩踏、风雪等灾害的应急描述只是一带而过,甚至很少涉及;预案对数字图书馆的内容(如光盘、CAI课件的防火、防盗等)涉及较少;预案也很少涉及因人口流动大等原因造成的大规模爆发性疫情(如当前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等)的应急描述。

1.2 监督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大多数应急预案写得头头是道、事无巨细,包括各种防灾设施,甚至手电筒、防水靴要配备多少等都写得非常详细。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图书馆的消防设施损毁严重,消防器材超期“服役”,紧急疏散通道堵塞或者装上了铁栅栏等,当灾害真正发生时,这些图书馆无疑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单位重视不够,缺乏监管。

1.3 对善后问题考虑较少

多数应急预案未能根据国家新出台的劳动保障、消防安全、工伤保险及各地出台的见义勇为奖励和保护(保障)等方面的法规条例及时进行修改,对在救灾抢险中伤亡、致残者的家庭抚恤、子女安置等问题考虑较少[3]。

1.4 宣传、普及力度不够

多年来,大多数图书馆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措施宣传力度不够,未能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大力进行宣传,连普通的张贴式宣传也很少。如果图书馆普通工作人员对应急预案知之甚少,广大读者就更不知应急预案为何物了。

1.5 演练方面几乎是盲区

有的图书馆由于重视不够、资金缺乏,从不进行演练。有的图书馆虽进行了演练,也大多是先领导讲话,再口头讲解,然后草草地用灭火器扑灭几堆燃着的柴草了事,中等规模、大规模的演练,单就图书馆来讲几乎未进行过[4]。

2 改变现状的对策

2.1 预案的制订要尽可能全面

以往应急预案的制订大多侧重于防火方面,对其它方面涉及甚少。随着形势的发展,地震、爆炸、群体踩踏、疫情、暴风雪、水患等灾害也要被考虑进去。否则,当这些灾害袭来时,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可能会变得惊慌失措,致使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受到威胁[5]。“非典”疫情、汶川地震等灾害所带来的损失要警钟长鸣。当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蔓延更是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比如如何隔离、如何紧急疏散、如何通风、如何消毒灭菌等。

预案要在数字图书馆方面加大力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图书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图书馆积累了大量的音像资料。这些资料的制作材料与原来馆藏的纸质材料有很大区别,在制订应急预案时要充分考虑这些新材料的防火、防水问题,要对原有的预案进行修改。如有可能,应对旧楼进行适当改造,加装防火墙、防火卷帘门等设施,以备在紧急状态下能尽可能地保护这些音像资料。如果是新建的图书馆,在建设之初就应该考虑这些因素。

2.2 构建应急处置管理体系,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图书馆要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联合保卫处等定期检查,并应有专人负责。可以设置应急处置办公室,并聘请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和综合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做兼职,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建议、专业咨询、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使应急管理军事化、措施科学化、指挥程序化。要将预警报告分为平时状态、警戒状态、战时状态,使常规应急物资与战时应急物资相补充,常规应急设备与战时应急设备相适应,从而构建具有全面性、层次性、集成性、操作性的应急管理体系。同时,监督人员也要接受群众监督,实行问责制。

2.3 预案要充分考虑善后

在突发事件面前,过去提得较多的是见义勇为,不计个人得失,较少考虑到英雄的抚恤等问题,通常认为这方面如果考虑过多,会被人认为思想境界过低。事实上,随着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的深入,大家更加关注英雄的未来,甚至其子女的抚恤问题,国家新的劳动保障制度也多次修改,更加人性化,使英雄流血不流泪。预案也要尽可能地减少流血,做好个人防护。

2.4 利用多种形式扩大宣传,提高读者防灾抗灾能力。

宣传的形式多种多样,尤其是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网页制作技术发展较快,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技术制作一些形象逼真、读者喜闻乐见的幻灯片、动画片等,选取一些具有震撼力的真实案例,以专题讲座, “关注灾害、共享平安”主题宣传日、宣传周等形式(宣传日、宣传周期间可有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宣传各种灾害自救措施,提高读者防灾抗灾能力,使防灾的观念深入人心。

2.5 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切实进行多种形式的演练。

演练能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操作性和衔接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只有“案”而无“练”,所有的计划都是纸上谈兵。此外,还应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明确演练的地位和作用。

一些图书馆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不强,预案制定后往往束之高阁,有的预案本来就是东拼西凑以应付检查,根本无法操作,何谈演练。有的馆几年进行一次防火演习,对于其它灾害的演习从未进行过。因此,领导要高度重视预案的演练,只有每年拨出演习的专项资金定期进行模拟演练,才能在灾害真正发生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演练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每次进行一个专题,甚至可以采取施救者与被救者角色互换的方式来互相体验,以积累更多的防灾抗灾经验,从而加快消防工作社会化、消防监督法治化、消防教育全民化、消防队伍正规化的进程。此外,演练的规模、难度的设定也是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演练次数的增加、演练熟练程度的提升,相关应急预案的演练也要不断提升难度,从有脚本演练向无脚本演练发展,从有情节设置向突发性无情节设置发展。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升救助应急能力,不断缩小实际突发事件应对与应急预案之间的差距。

3 对未来应急处置的设想

3.1 新馆建设

图书馆在建设新馆时除要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等要求设计外,还要考虑建设紧急避难房、逃生门等自动控制系统,预留各种自动化、智能化防灾系统布线线路。前期大的投资是为了后期减少损失,并且图书馆在竣工验收时要严格把关。

3.2 应急平台建设

要利用现代化的数字传输技术建设一个能迅速获取现场信息和数据、科学分析发展趋势、自动评估危险级别、快速从预案库中调出组合而成的最佳预案的智能化平台,同时,结合专家意见,制订切实可行的现场作战方案。 预案库可以在全馆或社会征集,也可以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后自行制订[6]。平台下可建立自动监测防控、预警、指挥调度、模拟演练等子系统。

在建立智能化应急平台时,要反复钻研,充分利用多种高科技手段,尽可能使平台的功能更加完善、反应更加迅速。如为了在紧急状态下使预警信号迅速传递,在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时,蓝牙技术(一种短距的无线通讯技术)的应用不可忽视,它能在包括移动电话、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甚至各种家用电器、自动化设备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一般是10米之内),传输速度可以达到每秒钟1兆字节[7]。

事实上,国外的一些大型图书馆在图书借阅方面智能化程度已经较高,美国Topeka and Shawnee公共图书馆自动还书系统的后台处理像一家大型工厂的流水线[8]。瑞士4DigitalBooks智能型自动翻页扫描仪每小时最多可扫描3 000页[9]。我国智能化应急平台的建设也指日可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来甚至可以考虑研制用于安全监测、应急处置、抢险救援的机器人。

3.3 个人保险

各图书馆可以考虑将上级主管部门发放的保健费拨出一部分,用于交纳本馆职工的保险金(不要忽视图书馆的临时工)。在灾后支付时,可以由保险公司一次性支付;也可与保险公司协商,采取分期支付的方式进行。同时还要考虑图书馆职工子女的未来问题,以解除职工们的后顾之忧。

3.4 可与企业联合筹措演练资金

演练可以采取和企业联合的方式进行,由企业赞助一部分资金,演练时如有媒体在场,还能起到为企业做广告的作用。与企业联合时要掌握“统一规划、科学定位,突出特色、分步实施,单位主导、市场运作、互惠共赢”的原则。

3.5 重奖应急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1章第7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支持消防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广使用先进的消防和应急救援技术、设备。”[10]所以要重奖各种防灾创新,使防灾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应急防范体制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若要提升图书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创新运行机制。解放思想既要“破”,也要“立”,要破旧立新,以“破”促“立”,要破除粗放蛮干、消极畏难、墨守陈规等观念,树立“推陈出新、不断开拓”的创新意识。要树立注重调研、团结协作、真抓实干、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要把狠抓工作落实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应急防范工作的始终。要理清思路指导落实、把握重点促进落实、强化措施保障落实,使应急预案能够真正应急。

[1]张维平. 关于公共突发事件和预警机制[J].兰州学刊,2006(3):156-161.[2]周 民. 我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预案体系基本形成[J].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 2004(6):7-8.

[3]王 超, 佘 廉. 社会重大事件的预警管理模式研究[J]. 武汉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26-29.

[4]李明强, 张 凯, 岳 晓. 突发事件的复杂科学理论研究[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5(6)23-26.

[5]刘秀娥. 编制图书馆应急预案, 提高图书馆防灾能力[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6(2):86-87.

[6]吴道鹏, 高 娟, 郭建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透视与再思考[J]. 理论观察, 2006(6):82-83.

[7]新兴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EB/OL].[2009-11-10].http://hi.baidu.com/rdfuture/blog/item/5917b3a21ac526a8cbefd0b3.html.

[8]自动还书分拣系统[EB/OL].[2009-11-10].http://catwizard.blogbus.com/tag/%E8%A7%86%E9%A2%91/.

[9]金伦科技(香港)有限公司.瑞士4DigitalBooks 智能型全自动描仪 [EB/OL].[2009-10-29].http://www.86pla.com/st1233/product_19483.html.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EB/OL].[2009-10-29]. 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08-10/29/content_16680891.htm.

猜你喜欢
防灾预案演练
启东市强化预案演练
首次演练
环球时报(2023-03-20)2023-03-20 15:15:32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核电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考虑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军事文摘(2021年16期)2021-11-05 08:49:12
“防火防灾”大作战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未雨绸缪演练忙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中国民政(2016年9期)2016-05-17 04: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