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仕健 段晓玲 袁爱平 (武汉大学图书馆信息分馆 湖北 武汉 430072)
我国教育部在2002年修订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指出:“ 大学图书馆是高等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也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1]这项定位职能的条款明确规定了高校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利用其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人才、设备优势,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1]。因此,引领行业信息、服务高校和全社会是国家发展现阶段对高校图书馆服务领域及服务理念提出的新要求,但同时也为高校图书馆的科技信息服务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测绘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具,测绘事业关系着国家主权、民族利益。测绘成果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又是国家高新技术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国家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测绘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尤其为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家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也为作为基础保障事业的测绘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测绘资质单位总数达11 269个,测绘行业持证单位共有从业人员达26.06万人[2]。众多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测绘机构有着强烈的科技信息需求,也面临着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分析手段从海量测绘信息中获得有价值测绘信息的难题。这些测绘机构的专业信息占有量和科技信息处理能力成为他们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门槛,他们迫切需要拥有丰富的测绘文献资源、具有设备优势和专业信息人才优势的高校图书馆的科技信息支持。
武汉大学图书馆面向社会提供测绘科技信息服务既是当前国家测绘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图书馆本身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重点介绍了武汉大学图书馆利用本馆的优势学科——测绘学方面的资源、人才、技术、服务等优势,在坚持服务院校的基础上,拓展服务于行业和社会等其他领域;建立广泛而有效的图书馆与相关行业、机构的合作机制,努力为国民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提供科技信息服务。本文还论述了图书馆利用重点学科的特色资源服务于社会的各种形式,并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图书馆加快科技信息服务社会化进程的几点建议。
武汉大学图书馆的测绘学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及学科人才、技术力量在同学科、同行业中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测绘学是武汉大学的一级重点学科。武汉大学的测绘学在国际上居于本学科先进行列,拥有5位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和一批知名专家、教授。其图书馆馆藏的测绘学文献资源是全国收藏最完备的,90年代初就被全国文献资源调查委员会认定为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武汉大学图书馆收藏有国际上2 700余种测绘学及相关学科的外文期刊、国际专业学术会议录,其中有世界上出版最早的德国期刊《测量学》(从1873年创刊号至今);收藏有国内几乎所有测绘学及相关学科的期刊;收藏有近10万张各种比例尺地形图、航空航天照片、遥感影像图等;还收藏有国内外测绘专业相关专题数据库及光盘影像资料。同时,图书馆还有一支精干的测绘科技信息服务队伍。其中有测绘学科及相关学科背景的馆员10余人,他们大多具有研究生学历,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受过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训练,有较强的科技信息处理能力和服务技能。丰富的专业馆藏文献资源和专业的信息管理人才为该馆面向社会提供测绘科技信息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测绘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其学术机构“中国测绘学会”在北京设有“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分支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全国测绘行业的科技信息的开发服务工作。目前,在全国设有30个省级测绘科技信息站和6个大区信息分网,拥有成员单位2 000多个,形成了覆盖全国测绘行业的科技信息交流服务网络。“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和各省信息站通过编辑出版科技信息刊物、召开信息交流会、举办技术培训班和技术报告会、组织技术考察和信息咨询等各种方式,为广大测绘工作者提供各种测绘科技信息服务。武汉大学是“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副网长单位,学校的主管校长任副网长,图书馆代表学校参与“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的活动和有关工作,主管馆长任“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的常务理事兼联络员、湖北省测绘科技信息站副站长。早在20世纪80年代,武汉大学图书馆就开始负责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的《国外科技资料目录》、《中文科技资料目录》提供国内外测绘学文献目录。这两个目录的测绘学部分在20世纪90年代初合并成为《测绘文摘》,由“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办公室主办,武汉大学图书馆成为主要协办单位。该刊主要对国内外百余种测绘学权威核心期刊、重大学术会议录、科技报告、专著等测绘文献进行二次文献加工,以文摘形式跟踪报道,其年报道量达4 000余条。武汉大学图书馆每年向该刊提供近千条文摘译文。这些高质量的国内外测绘科技信息在国民经济建设及测绘技术进步、测绘行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武汉大学图书馆还于20世纪90年代创办了《测绘科技情报》杂志,主要通过编译、综述,报导国外测绘学科各专业最新测绘科技成果、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重点报导测绘遥感、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方面的热点信息。该刊不仅面向学校教学科研人员服务,还面向同专业的其他院校、测绘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等200多个机构提供无偿服务或进行资料交换。2006年,该刊被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录,升级为CJFD(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刊,这既是对图书馆测绘信息处理水平的肯定,也为更多的社会读者利用专业信息提供了方便。武汉大学图书馆提供的二、三次专业文献服务对我国测绘教育、人才培养、测绘科学技术的传播和发展以及测绘行业生产力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开展科技信息服务基础工作十分重要。武汉大学图书馆在科技信息加工整理方面作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科技文献信息只有进行分类加工整理后才能被利用,而文献信息的分类加工必须要有统一的、科学的规范标准。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图书馆界文献信息的加工整理普遍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及《汉语主题词表》等专业标准规范。但这些规范标准还存在某些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学科,这些规范标准往往错漏比较多,不适合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分类、文献加工使用。为此,20世纪90年代初,由武汉大学图书馆专业人员提出,“ 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办公室牵头,组织全国两校四所(武汉大学、解放军测绘学院、中国测绘研究院、西安标准化研究所、西安测绘研究所、海洋测绘研究所)的专业信息工作者在测绘界院士、知名专家、《中图法》编委会主编的支持帮助下,经过近4年的努力,先后编写出版了《中图法·测绘学专业分类表》、《测绘学叙词表》等专业工具书。《中图法·测绘学专业分类表》被《中图法》编委会认定为《中图法》的第一部专业文献分类表,并被《中图法》第4版修订时采用[3],还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这些基础性工作为测绘行业文献收藏单位的科技信息加工整理、出版行业类分书刊、教学科研人员和读者查找文献资料提供了一个国家相关部门认可的标准规范。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所有科研项目立项、成果鉴定、申请奖励等事项都必须经过国家有关部门认证批准的专业机构(文献收藏单位)进行项目内容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查证,即所谓的科技查新。科技查新既可为项目申请人员提供学术研究的参考资料,也可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4]。高校图书馆开展科技查新服务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具体行动。武汉大学图书馆利用测绘学科稳定的专业查新人员队伍、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展科技查新服务,并为全社会、各行业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还在电子文献资源十分缺乏的条件下,自建西文测绘科技专题数据库和中文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数据库。许多测绘企事业单位,如黄河水利委员会测绘大队、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勘测大队、武汉勘测设计院等单位慕名前来,向武汉大学图书馆提交科技查新请求。武汉大学图书馆接到这些请求后每次都能够及时给出严谨的科技查新报告,受到相关单位的充分肯定。
目前,普通高校中只有少数图书馆取得了国家有关部门认证批准的查新检索资格。2005年,武汉大学图书馆取得了教育部科技查新资格,可为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大多数学科专业提供科技查新服务,近几年来,为校外测绘机构及相关行业完成科技查新项目共70余项。其中有对省测绘局的一些大型项目的查新和认证,有对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学院等其他高校科研项目的查新,还有对一些大型企业及公司的新产品鉴定,如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菲旺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德融嘉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圆周率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等。
论文检索服务作为评定高校和研究机构学术水平以及科研人员在晋升职称和申报课题的重要依据,近几年来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自2000年武汉大学图书馆购买了“SCI、ISTP和EI”三大检索数据库以来,不断接受来自学校和社会的检索请求,为他们提供检索服务并出具在该数据库中检出具体论文的证明。此项服务为社会上的科研工作、技术人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虽然武汉大学图书馆在几个重点学科上面向社会开展科技信息服务起步比较早,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相关行业享有较高的声誉,但笔者认为该馆面向社会开展的科技信息服务发展不平衡,有的学科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一些重点学科在面向社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上也很不够。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过去业界普遍认为: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归学校所有,其宗旨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是学校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学生,而为社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责。因此,高校图书馆缺乏为社会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该馆虽然在少数几个重点学科开展了面向社会的科技信息服务,但学科覆盖面比较窄,并且由于缺乏具有学科背景的专业人员,无法有针对性地为用户开发二、三次文献,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另外,从武汉大学图书馆近些年来利用优势学科——测绘学为社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的统计数据来看,并未呈现与行业发展速度同步上升的趋势。
在当前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信息查找、存储、传递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字化信息资源正逐步取代印刷型传统文献形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科技信息服务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服务交流环境;科技信息服务的主体、内容、形式都出现了多元化分布。外部信息服务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上新兴的信息服务机构、信息服务商和以网络信息服务为代表的新的服务方式正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科技信息服务呈现出从高校图书馆作为独角老大逐渐变成图书馆与其他信息服务机构进行同台竞争的局面[5]。针对这个现状,图书馆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地展示和推销自身的对外科技信息服务业务,利用其资源和人才优势打开大门,面向社会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信息服务。
实行学科馆员制度、建立以学科为服务对象的学科馆员对口服务的全新服务模式、加强图书馆与学科用户的联系,是面向社会开展科技信息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面向社会、行业开展学科服务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即要有一支覆盖学科面广、熟悉学科知识的专业信息服务队伍。学科服务对馆员的素质要求很高,理想的学科馆员既要有对口的学科背景,又要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既要有敏锐的信息洞察意识,又要有较强的信息组织加工能力;既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又要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既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又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等。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在武汉大学图书馆的许多学科领域都很难找到。科技信息服务的成败取决于学科馆员的学识、素质和服务能力以及图书馆整体的信息服务人力资源保障能力。试想,学科馆员要为某学科服务,如果不熟悉该学科的专业知识,如何能够与用户对话?不了解该学科发展情况,又怎么能够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有用的科技信息?武汉大学图书馆之所以在测绘学、水利水电等特色学科的科技信息服务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关键是有一支相对稳定、具有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队伍。因此,图书馆要想做好科技信息服务工作,必须加强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尽快造就一支学科覆盖面广、熟悉学科知识的专业信息服务队伍。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展科技信息服务依靠的是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而我国高校图书馆经费全部由教育部投资,因此资金的运用范围必然受到约束,不能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做社会化服务。另外,由于资源的版权限制,图书馆的许多数据库不容许无偿提供给社会用户。那么在现行体制下,如何让我们的信息产品成功地用于社会,让社会信息受众不被高校图书馆的围墙挡住?笔者认为,可以在图书馆网站通道设计上进行技术改造,即设计社会读者专用通道,利用身份识别、自动付费技术,使社会读者方便、通畅地运用免费信息,即使碰上受版权限制的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系统直接链接数据库运营商购买获取。总之,只有让社会读者感到容易享受信息服务、方便获取所需要的科技信息,才能吸引他们对高校图书馆的注意力。
未来图书馆是开放的图书馆,面向社会开展科技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武汉大学图书馆利用测绘学特色文献资源和专业信息管理人才优势,通过编制二、三次文献,编制测绘学专业分类表和叙词表,开展课题跟踪服务、科技查新等科技信息服务工作,坚持为社会服务,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笔者认为,只要武汉大学图书馆充分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创造更多服务社会的机会和途径,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欢迎,从而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地位。
[1]张白影.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以广州大学图书馆为例[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9(4).
[2]国家测绘局管理信息中心. 2008年测绘行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EB/OL].(2009-07-17)[2009-10-11]. http://www.sbsm.gov.cn/article/tjsj/tjxx/fxbg/200907/20090700053658.shtml.
[3]华玉民《.中图法·测绘学专业分类表》出版发行[J].测绘文摘,1996(1).
[4]孙清玉. 科技查新的质量控制[J].图书馆学研究, 2004(8).
[5]姚志伟. 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几点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