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时代下的后现代阅读

2010-03-22 15:37陈晓娟
统计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阅读者后现代网络时代

陈晓娟

(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浅析网络时代下的后现代阅读

陈晓娟

(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网络作为新兴传播媒介,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探讨了网络时代下后现代阅读方式的形成成因及流行特点,揭示了后现代阅读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指出了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网络时代;网络语言;后现代阅读

伴随网络的流行,人们的阅读方式也随时代的步伐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传统阅读推崇读万卷书,现代阅读推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后现代阅读则要“一览无余”、“一网打尽”,推崇的是“网行天下”。后现代阅读方式已经对现代出版产生很大的冲击,并由此引发了所谓“出版危机”,人们对这种现象给予了高度关注,对其原因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莫衷一是,众说纷纭。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的不是阅读的危机,而是传统阅读和现代阅读方式的危机。我们要正视阅读方式的变化趋势,客观分析这种变化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推动阅读方式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一、网络阅读的背景和主要内涵

(一)网络阅读产生的背景

目前,网络成为大众获取及发布信息的主要手段,而网络的特点使人们在网上获取发布信息的方式与传统媒体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纸质媒介和印刷媒介的阅读主要依靠人的视觉器官,而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传播符号为一体的网络媒体重新调整了传统媒介强调线性视觉和电视单方面强调画面而忽视信息内在意义所导致的人们感官延伸的分配比例。在网络技术特点下,传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

(二)网络阅读的主要内涵

传统的阅读是有一定的规范性的,它要求我们坐下来,从左到右汲取思想,并作出真与假的判断。而本文所指的网络阅读主要是指包括网页、纯文本、电子文本等形式在内的以计算机屏幕为工具而进行的阅读,即使没有上网,利用其他软件形式阅读的也被归入网络阅读。

二、网络阅读的后现代化特征

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人的延伸”,任何媒介无外乎是人体感觉器官的延伸,印刷媒介是人视觉的延伸,广播媒介是人听觉器官的延伸。但是传统媒介使人们只强调一种感官。比如:印刷媒介使人们的思想变成线性的、连续的、规则的、重复的和逻辑的。而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时代下,人们投入其中的感官比例发生了变化。网络阅读的后现代化特征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后现代阅读以读者为中心

后现代所反映的是消费社会的特征,体现的是消费者主权的观念,这是一种个性化的、具有充分主体性的阅读方式。在后现代那里,要一切围绕读者或者消费者转,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为最高尺度:读者不再是单纯的被动者,作者要考虑读者的阅读口味和阅读兴趣,考虑如何才能吸引读者、满足读者。

(二)后现代阅读是一种感性的、享受的阅读

罗兰·巴特宣称,从文本中获取快感是阅读的至高境界,而接受美学则根本上否认文本的客观确定性,认为阅读是个召唤读者“填空”的过程。在后现代阅读者那里,人们注重的是当下的快乐,那管天塌地陷,只管当下的享受。

(三)后现代阅读是一种是非线性的、跳跃式的、破碎的阅读

在后现代者看来,世界是不确定的、无中心的、无等级秩序的。他们所醉心的是语言文字的操作游戏,全然不顾作品是否有意义,它对传统和现代经典构成激烈的反叛。

(四)后现代阅读是海量的、浏览性的浅阅读

如果说传统阅读重在“深入”,现代阅读既有“深刻”,又有“广阔”,那么后现代阅读有的仅是“广阔”,缺少了深度。它对知识的掌握是浮光掠影式的、表面的、肤浅的,但却是海量的。

(五)后现代阅读是调侃的、消解(解构)和颠覆传统的

后现代阅读藐视严肃的话题,调侃是他们最擅长的语言表达方式。后现代阅读要的是“戏说”,追求的是“无厘头”。

总的来说,传统的阅读要求我们循序渐进、由上至下地阅读,因此有利于对信息形成系统的整体把握,在需要回顾复习时方便。线性的印刷传播要求读者注意力十分投入,因为阅读本质上是一种翻译。而网络阅读是快速的、跳跃式的,信息彼此横向联系。即便信息以纯文本形式组织,超链接这种组织有时也使阅读者不能就一个问题纵深注意。而且网络阅读的背景中字体、色彩通常可以改变,阅读环境有很大的随意性,内容复制也可以借助各种计算机软件来进行。网络阅读打破了传统媒介的单向传播模式,以其双向交互的特点,使受众享有了前所未有的参与权。网络阅读中,受众主动发现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同时,“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手中地位收到充分尊重,手中的主体性增强,双方的地位趋于平等,出现了“传授合一”的趋势。

三、读者阅读行为后现代化的现状分析

网络时代的影响下,人们句子越写越短,阅读节奏也越来越快,人们对事物的关注耐心每天都在降低。经调查,多用互联网的读者的阅读方式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

1.网上冲浪型。阅读者处于网络阅读的初级阶段,他们往往容易迷失在网络信息的海洋之中,阅读信息快而浅,多而杂,往往耗费大量时间却没有很大的收获。

2.互动阅读型。这类阅读者上网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阅读者往往习惯浏览固定的网站并参与互动,虽有进行学术交流的,但消遣者占很大比例。这类读者有一定的互动性,但并不居主导地位。

3.搜寻资料型。这类阅读者比较善于检索资料以促进自己的学习和科研。

四、阅读后现代化的影响和弊端

电视虽然呈现出后现代化的某些特点,但只有由电脑技术支撑的互联网才充分显现出后现代的真正来临。互联网技术的成型经历了一个“从大到小”、“从隔离到兼容”、“从集中化到分散化”的过程,潜藏着一种消解中心的文化理念。网络传播消解着传统媒体以传者为主体的“中心——边缘”的传播模式,使传播权力发生流变。

目前,网络阅读的后现代化主要存在下面几个弊端。

1.由于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人们阅读节奏越来越快,对事物的深层次了解兴趣降低,这实际上是为了避免信息超载的自我保护。于是,一种放弃深度,追求速度、广度、利益度的浅阅读价值观正在形成。

2.由于网络上信息种类繁多,网络阅读总是耗费人们大量的时间才能进入与学习相关的阅读阶段,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3.网络阅读着必须具备一定的相关能力,主要是两个能力:一是对网络资源的检索能力;二是注意力的控制能力。这个弊端决定了初学者和青少年驾驭网络资源比较困难,所以网络发展成为大众传播的平台较容易,但是发展成为大众阅读的平台却比较难。

4.网络上缺少纸本阅读中提倡的拓展性阅读。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须阅读一定量的经典名著,虽然网络上有这些经典名著,但亲少年很少会通过网络来阅读这些东西。

五、正确应对网络阅读后现代化

为避免产生网络“迷失”和网络“浅阅读”问题,最重要的首先应该是我们要重视网络资源的整合。具体方法可以是: (1)参考一些多媒体网络杂志的整合方式。例如,“trends”杂志,这是一份外形模仿纸本、逐页阅读的整体感很强的杂志,其在内容中列有扩展性连接,阅读者在使用这种方式扩充知识量时,其心理过程类似于听课后在课外阅读老师推荐的相关资料。(2)考照网络新闻网站对资源的整合方式。网络新闻编辑中有“整体大于原创”的说法,意指网络新闻机构重视新闻的整合编辑胜于重视新闻的采访。

[1]宋 飞,卓 铭.网络时代青少年阅读习惯调查[J].传媒,2005.

[责任编辑:李志清]

book=36,ebook=245

猜你喜欢
阅读者后现代网络时代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阅读者的春天
“青春阅读者”——教师读书会纪实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90后现代病症
阅读者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网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