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君立文献分类学思想研究*

2010-03-22 13:59王崇良韩爱萍
图书馆学刊 2010年3期
关键词:分类学中图法分类法

王崇良 韩爱萍

(咸宁学院图书馆,湖北 咸宁 437100)

王崇良 男,1961年生。研究馆员,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0多篇。研究方向:文献分类学。

韩爱萍 女,馆员,发表论文多篇。

在中国当代文献分类学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文献分类学家,如张琪玉、白国应、李兴辉、刘湘生、周继良、侯汉清、陈树年、俞君立、戴维民、曾蕾、汪东波、刘延章等人。他们对中国当代分类学思想的创立、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的思想、精神和学术造诣都很值得后人继承和发展。

俞君立,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三版、第四版编辑委员会编委,长期执教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俞君立毕生从事文献分类学教学和研究工作,致力探索和研究文献分类学理论和实际应用问题。他一生治学严谨,成果丰硕。关于文献分类学方面的专著有:高等学校图书馆学核心教材《文献分类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中国文献分类法百年发展与展望》;关于文献分类学方面的论文有:《文献分类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新论》、《关于〈中图法〉中邓小平理论的立类研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献分类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及其历史经验》、《对图书分类学教育目标的探讨》、《对依人列类问题的探讨》、《中国百年文献分类学名著研究》、《图书分类法的中国民族表编制的两个问题》、《论图书改编的本质、原则与方法体系》等。其文献分类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编写的专著和撰写的论文中,非常值得人们研究与借鉴。

1 关于网络环境下的文献分类学

21世纪初期,俞君立对网络环境下文献分类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在《文献分类学研究对象学术争论的回顾与思考》[1]一文中,通过分析研究“文献分类学学科地位的形成与确立”和回顾总结“文献分类学研究对象的八种观点”,又在《文献分类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新论》[2]一文中通过论述“文献分类法的编制实践是文献分类学得以产生与发展的基础”,“将网络信息分类法作为文献分类学研究对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势在必行”,“分类法是文献分类研究的出发点与归宿”,提出文献分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文献分类法与网络信息分类法,同时也研究分类标引技术问题”这一观点,并将文献分类学的定义表述为“文献分类学是研究文献分类法、网络信息分类法及其发展规律以及分类标引与检索行为的一门学科”。

俞君立认为,文献分类学的研究内容是由“研究对象所决定的”,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关于学科理论的内容”。即“对文献分类学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学科性质、学科体系、相关学科、学科发展史与发展趋势、学科前沿问题、学科研究方法论以及网络环境下文献分类学理论体系的变革与学科建设”等的研究。第二,“关于文献分类法、网络信息分类法的理论与编制实践的内容”。第三,“关于文献分类工作与文献分类标引方法的内容”。

在他看来,文献分类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与创新文献分类法与网络信息分类法的理论与编制技术,适应分类检索的网络化、社会化的需求”。21世纪初期要着重强调文献分类学的3个具体任务:第一,“总结与研究20世纪特别是60年代以来国内外文献分类法发展道路”;第二,“研究与制定具有方向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我国分类法近期与长期发展目标”;第三,“加强文献分类学的学科建设”。

俞君立提出的关于网络环境下文献分类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的学术观点,逐渐为图书馆界所共知共识,得到了普遍认可。

2 关于文献分类学的研究方法

21世纪初期,俞君立对文献分类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专门探讨与研究。他在《文献分类学》[3]一书中认为“文献分类学是随着科学研究方法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具体说来,研究文献分类学应采用下列方法:第一,“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就是要“坚持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的观点,避免孤立、静止、片面地研究;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避免笼统的、不加区别的研究;坚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避免封闭式的研究”。第二,“科学统一的综合法”。就是要“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对复杂的客体或重大的课题进行立体式、网络式”研究的方法。第三,“科学抽象方法”。是指“人们运用理性思维方式,对所获得的感性经验材料,进行整理、加工、研究,从而形成科学概念、范畴,揭示出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第四,“科学论证方法”。是指“人们对某些科学事实、科学理论、科学结论有深刻的分歧,通过学术上、理论上的争鸣,达到深刻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研究方法。除上述研究方法外,文献分类学的研究还应该运用“调查研究法”、“比较方法”、“系统方法”、“实验与模型方法”等,以促进学科的发展,推动新理论、新方法的创立。

3 关于科学分类与文献分类的关系

21世纪初期,俞君立对科学分类与文献分类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专门研究。他在《文献分类学》[3]一书中明确指出,所谓科学分类就是“根据各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各门学科进行区分和组织,确定每门学科在科学总联系中的地位,揭示整个科学的内部结构,建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分类体系。所谓文献分类就是“以文献分类法为工具,根据文献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与其他显著属性特征,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与揭示文献”的一种方法。并进一步指出:“建立文献分类法的基本类目体系要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科学分类与文献分类两者是有所不同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分类对象不同”。科学分类的对象“是各门科学知识”;文献分类的对象“是图书馆、文献信息部门所收集的古今中外文献”。二是“分类标准有所不同”。科学分类“以各门学科研究的特殊对象与特殊运动形式”作为唯一的分类标准;文献分类有两个分类标准;其一,“以文献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作为主要分类标准;其二,“以文献的其他显著属性特征”作为辅助分类标准。三是“分类体系及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科学分类体系及其表现形式有如下特征:“第一,在分类体系中,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三大基本领域;第二,分类体系的变革更新比较自由,处于动态之中;第三,在描述方式上,可以是线性序列,也可以采用列表式,还可以利用示意图;第四,科学分类体系不需要采用一套标记符号。”文献分类体系及其表现形式也有如下特征:“第一,文献分类体系,一方面体现着以科学分类为基础,另一方面体现着文献的各种特点,许多类目的设置与排列有着适应人们有效利用文献的特殊性;第二,分类体系的变革更新不像科学分类体系那样自由,而要求有相对的稳定性;第三,各种类目必然要采取线性排列的形式;第四,必须要用一套标记符号来表示各种类目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四是“任务与作用不同”。科学分类的作用就是“制定出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规划,确定科学研究的战略目标与科学发展的重点,合理地建立科研体制与科研机构”。文献分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组织分类排架与建立分类检索系统”提供先决条件。

4 关于文献分类学教育目标

20世纪80年代末期,俞君立对文献分类学教育目标进行了专门研究。他在《对图书分类学教育目标的探讨》[4]一文中明确指出:“正确制定文献分类学课程教育目标,对于保证文献分类学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促进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途径的革旧图新,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并进一步指出,文献分类学教育目标应体现两个教育观念:一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教育观念;二是“德与才同步培养”的教育观念。它包括“品德目标、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关于品德目标,俞君立认为文献分类学教育目标中的品德目标,“不必要从品德涉及的所有方面来规定目标要求,而应该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来确定品德目标的具体要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世界观与思想方法”;二是“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心理品质”。知识目标“应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适应文献分类活动现实与发展需要的以及为学生探求未知奠基所必需的文献分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其本技能与文献分类方法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力目标“由两个层次的能力组成:一是文献分类的基本能力;二是文献分类的创造能力”。

俞君立提出的文献分类学教育目标,不仅从根本上保证了文献分类学教育质量,而且从理论上促进了文献分类学学科建设。

5 在《中图法》第四版中保留A大类,并在A大类增设邓小平理论类目

20世纪90年代末期,俞君立对《中图法》第四版中是否保留A大类,是否在A大类增设邓小平理论类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研究。他在《关于<中图法>中邓小平理论的立类研究》[5]一文中明确指出,多年来我国图书馆界对《中图法》中A大类的设立问题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中图法》应设立与保留A大类;另一种看法认为,宜将A大类的文献按其学科内容各入其类。”同时,人们对邓小平理论的分类问题也提出了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在A大类增设邓小平理论类目;另一种意见认为,对邓小平著作、邓小平理论及其研究文献,应按其内容各入其类。”我们认为,《中图法》第四版中“应保留A大类,并在A大类增设邓小平理论类目”。并进一步指出,在《中图法》第四版中应该保留A大类。其主要理由是:“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中图法》中理应将其列为一个基本大类;②设立A大类,并采取依人列类,可以集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其研究文献,便于读者检索与利用。”在《中图法》第四版中增设邓小平理论类目。其主要理由是:“①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与科学体系的内容决定了它宜在A大类设立专类;②邓小平著作属于经典文献的范畴,不宜将其归入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类,应在A大类设立邓小平著作专类;③在A大类设立邓小平理论类目符合文献保证原则,适应用户检索要求。”同时,他还建议将原类名改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俞君立的提议和建议得到《中图法》第四版编委员的充分肯定和一致认可,为《中图法》第四版理论体系的构建做出了巨大贡献。

6 关于图书改编的原则与方法体系

20世纪90年代初期,俞君立对图书改编原则与方法体系进行了专门探讨与研究。他在《论图书改编的本质、原则与方法体系》[6]一文中提出图书改编应遵循4条原则:“①统一要求与因馆制宜相结合的原则。②图书改编工作同思想工作相结合与渗透的原则。③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相结合的原则。④集中指导与分工协作相结合的原则。”同时,他还提出图书改编的方法体系。认为“图书改编的科学方法应是以哲学方法为指导的,一般科学方法与专门改编方法有机结合的方法体系”。它应有3个层次:“一是哲学方法;二是一般科学方法;三是专门改编方法。”其中,专门改编方法主要是指“彻底改编的方法”,“改组分类目录,不改编图书的方法”,“分类目录细分、分类排架粗分的方法”和“部分图书彻底改编与改组分类目录相结合的方法”等。俞君立提出的图书改编原则与方法体系对指导图书改编工作产生过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7 20世纪我国文献分类法发展历程

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俞君立历时4年,在《中国文献分类法百年发展与展望》[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题成果)一书中,对20世纪我国文献分类法百年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和专门探讨。

一是全面总结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献分类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经验。俞君立以翔实的第一手材料为根据,从当时我国引进与研究的23种外国文献分类法与22种外国著名文献分类学家的论著、国内学者编制的90余种各类型文献分类法与15种著者号码表,以及他们对文献分类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等3个方面,全面地总结与论述了20世纪上半叶我国文献分类法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经验。

俞君立认为,“在我国文献分类法的发展历程中,20世纪上半叶特别是1910~1937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我国学者积极引进与研究外国文献分类法及其理论,编制了一批中西合璧的文献分类法,初步建立了我国现代文献分类理论与方法体系”。从总体上看,20世纪上半叶我国文献分类法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引进与继承、融合与创新”的过程。

俞君立认为,20世纪上半叶在我国文献分类法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程中,有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与思考,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第一,“中国文献分类法的发展必须面向世界,积极引进,合理借鉴,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第二,“中国文献分类法及其发展,必须有一大批爱国敬业、学贯中外、务实创新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是总结与分析20世纪下半叶在中国文献分类法发展中曾发生过的重大的学术争论与研究热潮及其所提出的新观点、新思想。俞君立认为“学术争论和研究热潮是科学认识过程中最富有活力的事件,是科学发展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在“20世纪下半叶我国文献分类法发展中,不同学术观点、不同学术思想之间的争论,使我国文献分类法的理论研究充满活力,给我国文献分类法的编制与修订带来了繁荣和兴旺”。因此,俞君立以学术争论与研究热潮为“切入点”,通过对这些学术争论与研究热潮(如《关于文献分类学研究对象的争论》等)的发端、内容、过程的总结与分析,使读者了解这一时期人们的认识是如何深化的,文献分类法理论与实践是怎样发展的。展现了这一时期我国文献分类法理论研究与编制实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蓬勃发展的生动画面。

三是总结与研究20世纪中国文献分类学名著。俞君立认为,“20世纪中国文献分类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名著,这些名著是与当时文献分类学的思潮、研究热点、前沿问题紧密联系着的”。在“我国文献分类法发展过程中起到过或还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因此,俞君立对中国百年来文献分类学名著进行一番总结与回顾,并将其概括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文献分类学名著,第二部分为研究新中国成立后至2000年的文献分类学名著。每部分中的名著均包括“论著、图书分类法与著者号码表”3个部分,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我国文献分类学发展的历程,并为新世纪文献分类学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学术基础。

[1]俞君立.文献分类学研究对象学术争论的回顾与思考[J].图书馆杂志,2002(9).

[2]俞君立.文献分类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新论[J].图书馆杂志,2001(12).

[3]俞君立,陈树年.文献分类学[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4]俞君立.对图书分类学教育目标的探讨[J].图书与情报,1989(3).

[5]俞君立,贺定安.关于《中图法》中邓小平理论的立类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1).

[6]俞君立,黄葵.论图书改编的本质、原则与方法体系[J].图书情报论坛,1992(4).

[7]俞君立.中国文献分类法百年发展与展望[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分类学中图法分类法
疫情背景下“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应用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K 近邻分类法在岩屑数字图像岩性分析中的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后现代中国植物志的修订——中国山矾科的分类学修订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
《植物系统分类学》教学改革模式探析——以青海师范大学为例
基于贝叶斯分类法的股票选择模型的研究
ABC分类法在介入耗材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中图法(儿童版)第3版》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类目修订刍议
知识图谱视角下《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研究演进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