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丽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随着国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观光农业以其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和高品位的特点,迅速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漳浦县因其快速发展的经济、丰富的旅游资源及良好的区位优势,十分适合发展观光农业。原因有三,第一,漳浦县旅游消费实力强。漳浦县处于中国经济特区厦门市和汕头市的中间地带,两大经济特区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2005年厦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 403元,泉州、漳州也相继迈入中等小康行列,旅游消费实力强劲。第二,漳浦县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自唐垂拱二年置县迄今,已有1 300余年;境内自然环境优美,山海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独特,文风鼎盛,素有 “金漳浦”的美称[1]。第三,漳浦县区位优势明显。漳浦县位于福建省闽南金三角地区,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南隔东山湾与东山县对峙,西南与云霄县相连,西及西北与平和县、龙海县毗邻,北及东北与龙海县接壤。漳浦东北往厦门125km,南下汕头176km,324国道和漳诏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较高[2],良好的区位为客源市场的开发提供了依托。
漳浦县的观光农业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壮大的。自20世纪90年代末,漳浦就在大力发展花卉、茶叶等产业的同时引入观光项目以吸引游客,经过近10年的发展,漳浦的观光农业度过萌芽阶段进入了初步的发展阶段。
位于漳浦马口的花博园是百里花卉走廊的中心,园区面积520hm2。作为一个全面展示漳州花卉、生态产业的旅游地,在已有花卉种植、生产、展览、观光等设施的基础上,增加策士溪乡村俱乐部、生态农庄、高尔夫球场、阳光山庄、户外团队培训基地、大地艺术景观等多功能生态旅游项目,形成一个集旅游、娱乐、休闲、会展、购物、商洽、经贸为一体的 “中国东南花都”。
1993年创办的盘陀天福茶庄是一家集科研、种植、加工、销售、观光于一体的茶叶企业集团。先后引进台湾茶叶优良品种20多种,拥有高山茶园100hm2,有机茶园34hm2和世界最大的茶文化博览馆 (国家4A级旅游区)。在2003年投资1亿元的 “唐山过台湾”石雕园与观光茶园通过了国家旅游局 “国家农业旅游示范园”的验收,成为了茶文化旅游的项目补充。
沿324国道建设的福建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包括了农产品保鲜加工基地、农业科普培训中心、农业科技试验中心、花果菜生产示范园,可向观光者提供农业教育、工厂参观等服务项目。
总体而言,漳浦县重在发展观赏、购物型的观光农业,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科普、疗养度假型观光项目仍是空白,整体格局出现了 “西强东弱,花果茶突显”的态势。
调查显示,来自本市的游客比重为72.2%,外省市游客为 23.6%,港澳台及国外游客共计4.2%,港澳台及国外这部分游客基本上是第八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期间来东南花都进行投资考察,贸易洽谈的。根据李悦铮、俞金国[3]的区域旅游市场演化规律中旅游发展指标,结合漳浦县观光农业市场偏重于本地的地域构成、高等教育层游客较少、市场稳定性差、消费力低下及景点项目开发程度低等特征判断,漳浦县观光农业发展尚未成熟,处于旅游的初始阶段。
整体上看,游客的停留时间较短,消费水平较为低下。停留半天的占34.5%,一天的占33.1%,两天的占20.6%,两天以上的为11.8%。旅游人均开支在100元以内的占42.2%,100~150元的29.1%,150~300元的占17.8%,300元以上的占10.9%。其中,消费300元以上的停留时间多在1天以上,为59.9%。消费的项目中,主要集中在门票 (33.1%)、住宿饮食 (29.1%)和花卉盆景 (17.2%)。漳浦县观光农业以一日游为主的市场结构,说明人们虽然有一定的消费倾向,但是由于单一的产品内容造成了难以留住游客的局面,无法增加观光农业对整个经济的带动作用,再加上一日游的游客在短时间内 (尤其是黄金周期间)的突然增加,会造成对景点基础设施和环境的过度使用、甚至破坏。从长期看,这种现象对观光农业景点所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潜在威胁。
调查中,游客对当前所在景点的总体印象认为一般的占43.6%,较好的占30.5%,很好的占10.1%,较差的占9.2%,很差的占6.6%。影响评价的因素主要是缺乏特色 (30.1%)与参与项目少 (24.2%),可见旅游产品与游客期望值差距大。此外,游客认为漳浦县发展观光农业应该首先发展的项目中,综合游乐园排在首位 (32.3%)、生态农业园 (23.4%)、花果采摘园 (19.8%)、野生动物园 (15.1%)、其他 (9.4%)依次降低。通过对游客的评价与对未来发展期望的调查可以看出景点的设计与游客的兴趣没有找到契合点。在获取旅游地信息途径比较单一的前提下,口碑宣传作为一个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这种情况对游客的口碑参照群体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不仅对开发回头客市场不利,也对拉动旅游市场产生消极作用。
从旅游方式上看,与家人同行的游客最多,占46.1%,与朋友同行为39.9%,有旅行社组织的随团游客比例最小,仅为6.2%,其他7.8%。此外,在信息获取途径上,经他人推荐最多,达52.8%,媒体网络宣传为38.9%,旅行社的推销仅占8.3%。数据显示由旅行社组织的随团游客很少,游客通过旅行社的推销获取信息的比例很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旅游产业组织在市场开发方面处于小、散、差的格局。旅游产业组织对市场的贡献率低,媒体及网络宣传在促进消费者对景点感知缺乏帮助,落后的旅游产业组织无法为潜在的消费者提供更为综合的旅游产品信息。
观光农业发展的基础是农业,而农业的季节性很强,存在明显的淡、旺季差别。对游客的出行倾向性调查中,高达60.7%的游客选择在节假日出游。无法吸引持续稳定客源的局面造成了旅游基础设施的闲置和浪费,不利于维护与保养,波动的市场也不能支持景点经济的协调发展。
观光农业的开发理念上应以农业特色为基础,市场需求为导向,凭借其区位与传统的农业生产优势,产品开发以优美原味的田园观光、高新农业技术示范教育、参与性强的农事体验为主,抓住节假日、双休日市场,重点面向工薪阶层和青少年学生,发展体验型的旅游项目,最大化适应旅游者的需求。在具体的开发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漳浦县农业基础较好,具有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关部门对观光农业的认识与投入不足,此外园林、文物、宾馆、农业等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当地旅游业仍然停留在粗放的经营状态。要发展观光农业,政府要加强部门协调,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定位客源市场,准确进行客源市场预测,做好宏观布局,制定旅游实施标准与管理条例,发展观光农业的软环境。
在景点的规划开发中,突出 “新、奇、特、全”。项目安排上应不断创新,能够让游客有一种“常新”的感受,同时还要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一定的余地。围绕游客体验为中心,设计富有创意的产品,以此满足游客的多种参与和特殊活动需求。力求在各个环节中形成观光、休闲、体验等多功能的综合体系。完善各种服务设施,调动游客的消费意愿,延伸产业链,譬如马口花博园中的跑马场,骆驼、鸵鸟养殖参观等。
针对观光农业的季节性问题,应在前期规划中做好科学论证,解决农产品的季节生产与全年观光经营的矛盾,加强各相邻单位和行业的协作。充分利用因季节产生的闲置资源,以提高效益。例如农业观光中搭配不同季节的品种,延长可观赏期;在旅游淡季组织青少年学生进行工厂参观、农事体验、农业示范教育等。
在旅游线路的空间布局上,突出西线 “花果茶”特色,以324国道联结马口花博园、长桥果园基地和盘陀天福茶庄为主构建精品线路,开发不同消费群体的系列产品,实现 “百里观光”。在开发旅游产品的同时还要加强市场营销。可在周边县市、车站码头等人流集散地设置广告牌,争取城市散客,加强电视网络上的旅游宣传;借助各类展览会提升知名度,打造过硬知名的旅游品牌。同时还要规范旅行社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引导旅行社从细处着手,加强信息沟通。
根据国外观光农业调查,在校的中小学生是观光农业的重要参与者与体验者,而在1997年美国的一项休闲旅游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1600个美国成年人中,有57%认为孩子对选择旅游目的地有影响,加之本身具有的丰富的文化特性,观光农业成为青少年体验农事,提高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4]。调查中,漳浦县观光农业游客青少年学生在市场构成中位居第二,但是比例并不高。因此在市场开发策略中应该围绕学习、科技、环保等主体,突出观光农业的高参与性、知识性、趣味性,重点打造中小学生春秋郊游和农业体验的市场。
[1]方荣和.漳浦县志 [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136-139.
[2]范高明.漳浦县旅游业的SWOT分析与开发构想 [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3,19(4):98-101.
[3]李悦铮,俞金国.区域旅游市场发展演化机理及开发 [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23.
[4]陈素谊,肖玲.广东观光农业开发问题与对策分析 [J].经济师,2004(6):22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