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祖彬
(广西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022)
黄祖彬 男,1954年生。副研究馆员,发表论文20多篇,主、参编专业著作两部,主持完成科研课题1项。
读者阅读总是带着一定目的,没有一定的目标和动机,是不会有阅读的,如果说有这种阅读,也是一种外来条件强加的行为。人本来不想有阅读行为,却被文字、图片(画)、视屏内容强迫推送出现于他的视线之中,这是一种动机弱化和目的被侵占的阅读行为。它强力改变、起动被动阅读行为,在非注意而受到突然袭击的被动现象中,有时突破了记忆的坚强防线,内容深深地烙印于脑海之中。打断人们正常的接收习惯,冲击正常的神经运动规律,这一突如其来的力量,改变人的行为,往往使接受者发生特别的记忆升华。在此我们称之为被动阅读行为。
阅读的基本要素即阅读必须有目的、动机和行为,但现实之中,却大量存在非要素的阅读行为,而且它被人们普遍使用和重视,其影响很大、很广,作用不可低估。譬如,法院向当事人发出的法律文书,如传票、逮捕令、裁定书、判决书等等;公安机关下达的搜查令、逮捕令、罚单;政府或党派发出的对当事人的处分决定,如罚款、纪律处分、开除处分或责令其限时、限质、限量恢复和整改等文件。还有像广播影视、屏幕画面、文字、音响等内容,在人们非愿意视听的情况下,打断了原先阅读之内容,以强迫人意识的行为方式,接受与自己根本无关的信息,如广告占时,互联网特急新闻弹出的窗口。
要使民众认可和接受,成为自觉行为,必须在传播形式上、在内容解析上符合民众的接受习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力量,是经过强力推动之后才产生了民众的自觉行为。这一过程就是强力推动阅读过程。强力推动阅读过程的作用显而易见,同时在一定环境下是必须的。图书馆探讨被动阅读行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被动阅读效果的存在,给输入、推介之内容创造了实现共同认知的可能。人们研究被动阅读的目的,是借强力推动、转变人的记忆行为,实现知识转移。
知识转移是教育过程要完成的任务。将知识移植入被教育对象的思想之中,这一过程是艰难的,但又是必须的。被动阅读实际是一种知识转移的过程和方法,是知识转移的突发性表现。
在人们不在意或不愿意、不准备接受知识移植的情况下,推广方就会研究如何改变被动阅读行为,打开被动者的接受意识,将知识强迫输入,使被动者接受,并在记忆中留下烙印,实现知识转移。
如广告发布时段紧紧地与连续剧捆绑播出,尽管如此设计会遭到观众的反感,然而记忆中却留下了广告的印象。
又如广告和政治说教,密密地、不间断地、长时间地重复同样的内容,强占人们记忆空间。人对某一话语和故事多次视听自然形成记忆。
如一幅栩栩如生的艺术画,勾起无数人因画而联想,因联想而受多维教育;其联想虽然不一致,却盖及多层次水平的欣赏者。具有较高艺术理解和欣赏水平的人,从画中品味深层的思想性;具有一般或不具理解、欣赏知识的人,从画中也能读懂其内涵,联想到所见美丽自然或人们生活空间的情趣。如获奖作品“黑芝麻糊”的表演和设计,从细节上刻画产品受众性质,自然勾起人们对喜欢、渴望或永不满足心理和行为的对号入座。由于作品的艺术产生力作用,使人们从被动向主动接受转变。
人们常说第一印象和第一感觉,这个第一,往往改变人们对事物的看法。这是一块敲门砖,同时很快进入角色,形成定制,往往很难被其他概念占领。
如品牌服装或其他品牌产品,人们偶然遇上,如获珍宝,爱不释手。这都因产品的某方面特质打动了顾客的芳心,在不经意之中,产品的个性元素,立刻进入人们视野,凸显高贵形象,排斥所有的竞争。
被动性阅读者(潜在读者)本来是不存在阅读行为的。图书馆对未进入阅读行列的人,有争取、吸引、动员和帮助阅读的义务,包括政府重视,加大投资建设良好阅读环境;图书馆大做组织、引导和宣传阅读的文章,如制订方便、免费制度吸引读者入馆阅读。
图书馆知识展览是推动被动阅读,追求知识转移的步骤和方法。这必须研究以最能吸引人们眼球的方式展示图书馆在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图片、显示屏播报等;展示图书馆所藏知识精华,以最接近人们关心的内容和形式,向人们不断灌输有益的知识,同时忌长篇大论和难懂的理论说教。
以广播电视和网络为媒介进行图书馆知识宣传,如读书广告,编导读书目,讲益智故事,长期固定时段在媒体上播出,不断地向观众灌输读书的乐趣和益处等。
网络推送弹出式干扰了读者浏览网络的惯性。按礼俗,这种强制干扰方式,是不道德的,不那么受人欢迎,但图书馆以公益意识为出发点,可以减少人们的反感并易于接受这种形式。网络推送必须以内容取悦读者,也就是说内容和形式必须是切入人们内心的、有益的,令人易于接受,通俗易懂,形式活泼有趣。
通俗地说就是搭配。在人们喜闻乐见的实用生活用品或其他必须物件上作图书馆知识附带。让这些用品带上图书馆知识,进入人们生活之中,使之第一时间意识到图书馆,如馆藏关于健康、谋生策略等知识,印制在毛巾、雨伞等日用品上,免费发送给市民。
近几年,图书馆界品牌意识有所增强,使人们对图书馆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但仍然不够。一是普及性不高,未能根本改观图书馆整体形象;二是发展不平衡,只有具有超前意识的管理者实施品牌建设,其他都是看客,未展示图书馆公益性质的整体形象;三是未进行系统规划,项目重视和选择主观性较强,没有能够从整体上和短、中、长期发展规划上关注和努力,于是出现了急功近利,一闪而过的品牌推广现象,效应无法持久,品牌未形成便销声匿迹;四是对品牌使用认识肤浅。为改变被动阅读群体意识,品牌打造必须深含丰富的文化底蕴。没有文化魅力作后盾的品牌,是虚荣的、没有生命力的,而且被复制和变异的可能性大。
图书馆是文化传播的社会教育中心,馆员是文化传播的使者。馆员的群体形象和人格魅力,图书馆建筑以及图书馆环境外在的文化表现,都能够冲击被动阅读者心理,使其好奇并接受图书馆的文化推广服务。
应着力打造图书馆文化,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形成磁场效应,以优质的服务、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来吸引被动阅读者的眼球,使被动阅读行为转换成主动阅读。
图书馆服务除了室内还应更多地移出围墙之外,置于人群集中的每一个角落,建设没有门槛的图书馆阅读现场,如免费服务品牌的树立与打造;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树立独特的公益服务形象;研究被动阅读心理,精选人们普遍关心的内容和形式推送服务;设立专业机构,长期不懈地努力,专心于推广活动。用实质效益的魅力引导人们转移阅读。
总之,图书馆必须在思想意识、机构设置、人员组织、运作机制和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认真反思,从新的视角审视图书馆的一切活动,为改善图书馆服务,推动阅读社会建设而不懈努力。
[1]曾祥芹.阅读新论[M].北京:论文出版社,1999.
[2]黄选振.自主学习的定位、策略实践[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