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0-03-21 05:24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三中学27200刘明辉山东省济宁市运河实验中学272017张广国
地理教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两极南极洲读图

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三中学(27200) 刘明辉 山东省济宁市运河实验中学 (272017) 张广国

“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三中学(27200) 刘明辉 山东省济宁市运河实验中学 (272017) 张广国

一、设计思路

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不断引导学生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讨论、表达思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潜能得以挖掘,个性得以彰显,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

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教学中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对比,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通过层层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知道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能够利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说明自然环境的成因。

方法与过程:通过对呈现资料的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达到对两极地区特殊自然环境的认识。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养成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培养热爱自然、勇于探索自然的人文精神。

三、难点突破策略

1.对于“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难点采取创设情景、课件演示、巩固提高的方法。

2.对于“读图分析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难点,采取引导发现的策略,注重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支持导入新课高大的浮冰,刺骨的海水,凶悍的北极熊,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区吗?冰天雪地,企鹅成群、冰川深厚,这又是什么地方呢?这就是遥远而神秘的两极地区。数百年来,两极地区以其原始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召唤着一代又一代的探险家、科学家,前仆后继,深入极地进行探险考察。下面我们准备对极地进行一次模拟考察。学生观看相关图片。显示图片:展示两极地区壮美的景观图片。出示问题。判断方向五星红旗飘扬在我们校园里,在北风的吹拂下,将飘向何处?如果竖立在南极点上,情况又会怎么样呢?巩固提升:①在地球上哪个地方“找不到北”?②长城站和中山站位于南极点的什么方向?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什么方向?学生回答后,教师运用地球仪演示总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研究。学生回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研究。学生回答。地球仪演示: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判断。接下来我们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请阅读北极地区图,并找出北极圈、北极点、北冰洋,说说北极地区的海陆分布。师补充:其中属于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师追问:你能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南极地区的问题吗?出示北极地区图。出示问题。位置范围阅读南极地区图,并找出南极圈、南极点、南极洲,说说南极地区的海陆分布。师:你能记住南极洲周围的大洋分布吗?师:大家先找到南极半岛,从其西侧,按照顺时针的方向,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整个的图片,远远的望去,真的像一枚太大的方印。太、大、印就是南极洲周围的三个大洋名称的第一个字。出示南极地区图。出示问题。提问:两极地区在位置上有什么异同点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研究。学生回答:北极地区,一般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地区。以海洋为主,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所环抱。学生思考,回答:南极地区是指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地区,以陆地为主,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环绕。学生活动:读图并交流记忆的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生思考回答。出示问题。出示两地异同点。过渡:正是两极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才造就了独特的自然环境。请看来自南极的资料。图片显示的虽然只是南极洲的一角,但却代表了整个南极洲单调的自然景观。提问:南极洲为什么被称为“冰雪高原”?学生回答后,师补充:南极洲是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库。冰山在海面上的部分体积小,不易被发现,但在水下部分的体积巨大,所以船只很容易被巨大的浮冰撞毁而沉没。南极大陆凭其“海拔高、淡水丰”而被称为“冰雪高原”。过渡:其实,除“冰雪高原”外,南极洲还有好多的“绰号”呢。南极洲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寒极”、“白色沙漠”和“风库”呢?你能说一说你的理解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运用图表、数据、文字、视频等依次总结。探究:为什么“白色沙漠”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库”?总结南极洲气候特点。观看图片。出示南极洲景观图片。自然环境学生讨论,回答:南极洲平均海拔2500米,但冰层的厚度就有2000多米。学生运用图表资料分组讨论。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回答。南极大陆平均海拔高度比较、冰层厚度图片。冰山图片。出示南极洲“绰号”。出示相关的图表、数据、文字和视频。出示南极洲气候特点。过渡:刚才我们领略了南极洲独特的气候特征,那么北极地区在气候上有何特点呢?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说出相同点和差异。教师总结。请欣赏《种太阳》。师(充满感情):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播种一个就够了,会结出许多的太阳。一个送给送给南极,一个送给送给北冰洋。师:你希望这个愿望实现吗?假如这个愿望真的实现了,两极地区将会怎样?教师总结:所以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否则只能好心办坏事。那么我们今天主要学习了什么呢?请大家畅所欲言。大家课下可以登陆一些相关的网站,继续探讨我们在课上没有解决的这样两个问题:①为什么南极的风那么大?②为什么南极大陆降水量这么少?让我们共同期待大家都有更多的收获。学生读图比较,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出示南北极气温比较图。播放歌曲“种太阳”。出示问题。益智探究学生思考回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生回答:如果冰川全部融化,全世界海平面将大幅上升。世界上许多沿海平原和岛屿、低地以及绝大部分沿海城市被淹没,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学生畅谈收获。课件出示探究问题及参考网站。

五、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本着倡导学生“合作探究”的理念,通过多种方法和渠道,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教学任务的完成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课堂进展得比较顺利。

1.利用比较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的认知参与,往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之主动思考,大胆质疑,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发挥,力求创新的意识也得到增强。如极地地区图上的方向判断为教材的一个难点,于是通过创设情景:五星红旗分别在校园和在南极点的上空,同在北风吹拂下向何处飘扬,来制造思维矛盾,以一系列问题情景作为教学组织的线索,营造峰回路转的效果,就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主动寻求生层次的情感体验。

2.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材料进行分析,尽可能让学生开阔视野,既了解一些重要实例,又掌握一般的分析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首先通过概括气候特点的“别称”来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资料进一步说明这些“别称”的含义,进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3.同时,本节课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如设计探究问题:为什么“白色沙漠”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库”?让学生体会积累的重要,以及对学习和做人的启示。设计“种太阳”问题,让学生体会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两极南极洲读图
南极探险日常
Explore Antarctica with the photographer 与摄影师一起探索南极洲
动物“萌主”在两极
地球的两极
南极洲——中山站
读图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