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候”内容的复习

2010-03-21 08:46上海市市西中学200040朱俊彬
地理教学 2010年9期
关键词:季风例题气候

上海市市西中学(200040) 朱俊彬

关于“气候”内容的复习

上海市市西中学(200040) 朱俊彬

高考地理内容涉及气候知识的部分主要有三块:一是气候基础概念和原理;二是区域地理中具体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三是气候和人类的相互关系,包括气候及其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人类对气候资源的利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正负两方面影响等。近年地理高考注重系统知识在某一区域的实际应用,相应题目多以气候内容与区域地理整合为主,而这个区域可以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这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高了,同时也意味着靠背书考地理的时代结束了。本文试就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复习气候成因、气候特征和不同气候的分布以及它们和人类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

一、关于气候成因的分析

首先,太阳辐射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它在宏观上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这从气候名称的组成上也可以看出,如热带某某气候、温带某某气候等,所以气候分析首先是抓住纬度因素。

其次,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最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的降水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气候。

中学地理涉及的大气环流主要是行星风系和季风环流,行星风系是影响降水的最主要因素,尤其是大陆西岸,降水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区在行星风系中处不同的风带气压带控制,导致降水的不同;大陆东岸(主要是亚洲)的降水受季风环流影响较大;大陆内部受这两种环流带来的海洋水汽都比较少,这样就产生了大陆东中西部的气候分异以及大陆同侧不同风带气压带控制下的气候分异,形成了世界气候的基本格局。

季风这部分内容,关键是要讲清楚海陆热力差异及其形成冬夏风的推导过程,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季风在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在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所以季风区共同的气候特征是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冬季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夏季风反之,所以季风区另一个共同的气候特征是夏季较同纬度热,冬季冷,气温年较差大。同时还要说明,并不是所有具有海陆差异的地区都有季风,如南北美洲东部仅仅形成了季风性湿润气候,原因是它们的海陆热力差异不够大。亚洲季风气候最典型(季风区面积最大、类型最全),原因是最大的大陆濒临最大的海洋,产生了最大的海陆热力差异。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容易忽略“最大”这个关键词。

季风的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但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也是热带季风形成的的成因之一。2009年上海高考第33小题“解释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大部分同学只回答了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没有答到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夏季亚洲大陆形成热低压,造成印度洋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加强了西南风,因为北移了的赤道低压与印度低压合并,印度低压的形成是海陆热力差异的结果。

第三,下垫面(地面状况)使各地气候进一步复杂化。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垫面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如:沿海与内陆、信风带地区的大陆东岸与西岸、高原山地与平原、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覆盖状况与水面等,它们都深刻地影响了一个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状况。

例题1:欧洲和澳大利亚东部都有南北向山脉,它们对气候影响有何不同?南北美洲西部都有高大山脉,气候特征为何不同?

例题2:秦岭大巴山对四川盆地冬季气温的影响。例题3:(2009年上海高考29题)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例题4:(2009年上海高考56、58题)甲地气候类型是什么?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__的地带性差异。

南美洲部分地区自然带示意图

二、关于气候类型的判断

1.掌握全球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从空间上判断。

例题1实际上说明了在行星风系控制下全球、尤其是大陆西岸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判断依据,即空间位置,一个地区在什么位置就可能是什么气候,如在30~40度大陆西岸,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地中海气候。

2.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气温降水及其季节分布,从数值上判断。

这是教学中的难点,因为要将数值和文字描述如“温和湿润”对应起来,而同一种气候数值的变化幅度又是比较大的。

首先,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中十种气候典型统计图,知道温带与寒带以最热月平均气温10℃为界,温带与热带以最冷月平均气温16℃为界,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以最冷月平均气温0℃为界,知道各种气候类型的年平均降水量及其多雨少雨月份的大概降水量。而后,将各种图表中各月的气温与降水转换成数字资料,可以指导学生从年均温、最冷月、最热月气温、气温年较差、年降水量、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等方面着手,依据最冷月、最热月的月份和气温判断所在地的半球位置和温度带;依据降水总量与季节分配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需要强调的是,气候的变化是渐变的,处在过渡地带的气候是很难判断,需要综合其他条件判断;还有一些气候(如乞拉朋齐,美国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降水量)特例的数据和课本上提供的一般平均数据有很大的差距。

以下是几种常考的气候类型,试说明它们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例题5:判断右图气候类型。

解题提示:气温3-22℃,年较差较小,冬季不冷,夏季不热;降水55-75mm,全年较均匀。

例题6:判断甲乙两地气候类型。

解题提示:甲地全年高温,年较差很小,降水每个月都较大。乙地从气温上看肯定是热带,有明显多雨的季节。

3.根据文字表达的描述判断

要知道气候特征中气温与降水的表达,例如: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可以称“高温”,10-20℃之间称“温暖”;0℃以上10℃以下可称“温和、凉爽或低温”;0℃以下称“寒冷”;零下十几、二十几摄氏度可称“严寒”等。

例题7:“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草经冬不枯,花非春亦放”、“冬短无夏,四季如春”。上述气候谚语对应的地区依次是……………………………………( )

A.青藏高原、华南地区、云贵高原

B.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华南地区

C.华南地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华南地区

三、气候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1.气候与农业

气候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它通过光照、热量、水分影响农业。热量是决定农作物分布和复种指数的重要因素,这部分教学要联系中国温度带;水分资源主要指大气降水和湿润状态,降水的季节分配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不同的干湿地区适宜不同的植物和农作物的分布。中国农业的三大区域划分主要依据就是水热状况。

例题8:右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比图中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___(大、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2)分析图示地区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增大的主要原因。

(3)B地区和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比较两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生产条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表格中

例题9:美国乳畜带是图中哪个数码代表的地区?并分析其布局的条件。

解题提示: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思考;该地位于美国北部,夏季气温偏低,土地贫瘠,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但利于牧草的生长,且周围地区为美国两大城市群,对畜产品需求量大。

2.气候资源与城市工业规划布局以及建筑设计

一地在进行城市规划或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光照、温度、风等)的有利一面,避开或减小不利的一面。如在城市建筑设计时,为了保证居住区街道两侧所有建筑物都有较好的光照条件,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使街道与子午线成30 ~60 夹角;又如风对大气污染物既有稀释作用又有输送扩散作用,为尽可能减少工厂排出的烟尘、废气对居住区的污染,工厂应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区,如季风区工业应该布局在主导风向的垂直方向。

例题10:气候对建筑的影响

解题提示:北方西北风强,四合院主屋北墙不开窗,南面开大窗以增加光照,墙厚加强隔热功能(保暖)以适应北方气温年较差大的气候特点;云南气候湿热,吊脚楼防潮,竹墙通风。

3.气候资源与交通以及人口分布

海、陆、空交通运输常需要穿越不同的气候区,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气候资源,并尽量避开气象灾害,才能保证运行的安全和较大的经济效益。

例题11:分析四大文明古国布局的共同自然条件。

提示:气候都较干燥,(潮湿地区病毒较多,古代医疗水平低,死亡率高),位于大河的中下游,有水源灌溉,土地平坦肥沃有利于农业文明的发展。

例题12:为什么说低碳经济是今后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提示:一从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角度思考,再从资源的有限性等方面考虑这个问题。

在历年的地理高考中,有关气候的题目都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且从以往的情况看,考生普遍感到难度大,总体得分率比较低,因此在我们复习中应高度重视,只要帮助学生弄清原理,掌握规律,辅以较大强度的训练,就一定会取得较好的结果。

猜你喜欢
季风例题气候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绿水青山图——海洋季风的赞歌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户撒刀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万马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