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互动型地理课堂教学情境

2010-03-21 08:44上海市仙霞高级中学200336赖才炎
地理教学 2010年9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课堂教学

上海市仙霞高级中学(200336) 赖才炎

创设互动型地理课堂教学情境

上海市仙霞高级中学(200336) 赖才炎

一、创设互动型地理课堂教学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互动型课堂教学的情境包括两大类,一是学习资源,二是活动场景。前者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学习资源和自主化、协作化的学习环境;后者借助环境氛围、动作表演等使学习内容与相应的情境相结合,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感知和把握学习内容。创设的情境是为互动型课堂服务,应遵循并突出以下几条原则。

1、情境性质的地理性

情境创设要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紧扣地理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当然,教学情境应是能够体现地理学科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学科知识对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一件事物或一种场景。

2、情境内涵的科学性

创设情境有“提供学习资源”和“创设活动场景”两种,我们提供的学习资源可以是地理资料、可以是相关故事、可以是地理事件、可以是科学推断;我们创设的活动场景,可以是小制作、小表演、小研讨以多种形式呈现,甚至可以虚拟夸张。但情境的内涵必须体现科学性,即情境是有效夸张、合理推测,有其正确性和合理性。

3、情境目标的聚焦性

从广义讲,情境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但它们大多是散漫的,中心不突出、焦点不明确。我们创设的互动型课堂教学情境要有明确的指向,情境的背后要有一个内在的焦点。这焦点就是我们这节课堂中的重要知识点。

4、情境内容的新奇性

初中生有其独特的好奇、好动、好表现心理特点,这要求教师创设情境时,要在情境的“新”和“奇”上下功夫。用“新”来实现一下子“粘住”学生,激活学生;用“奇”来牢牢地“套住”学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追问、想象、探究,并体验“想象之外,意料之中”、“顿悟”的境况。

5、情境呈现的合宜性

情境以什么形式呈现给学生,也是初中地理互动型课堂情境教学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如同样一则地理事件,可用视频来表达,也可用图表来表达,还可用语言来表达,或者综合性表达。即使选择语言来表达,也有口头说和看文字材料形式;即使“说出来”,可以设计为教师嘴里讲出来、还可设计为印发给学生自已看后说出来(包括呈现在多媒体大屏幕上)、还可设计为让学生演出来等等。各种形式都有其特色的优点,选择哪一种,主要从教师自身个性、设备条件环境状况和学生实际综合考虑。

6、情境表达的简洁性

情境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知识。故我们创设的初中地理互动型教学情境对课堂来说,情境是一种铺垫作用;对知识来说,情境是一种活化作用。故对创设情境的情境,必须是简洁的、易表达的、学生能清晰接受的,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呈现的。冗长的、繁琐的情境不仅会喧宾夺主,而且会削弱课堂教学效果。

7、情境问题的引发性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大多是内含新奇问题的情境。情境背后的新奇问题,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质疑和探索。具有引发性作用的情境问题,一般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三项特点。从而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现象及本质、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逐步推进。

二、创设互动型地理教学情境的方式

经文献研究,创设地理教学情境的策略很多,提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把语言(包括口头、文字和体态语言)、多媒体手段、图像图表等只作为呈现或表达情境的手段,即表达形式。它们虽然也影响着情境教学的效果,但不属于教学情境的内容。创设初中地理互动型课堂教学情境的方式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地理故事、地理事件、活动设计、角色表演、模拟旅游、相关新闻、民风习俗、地理谜语、诗词文化等十个方面。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创设“生活情境”就是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为此,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

如在讲到“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结合中国地图,介绍小明同学冬天来到哈尔滨的姥姥家做客,然后坐火车由北向南到广州叔叔家玩,一路上看到的景色差异,以及随着火车向南,衣服脱得越来越少。让学生判断哪些描述是真的,哪些是假的,理由是什么?再如,讲到各地气候的差异时,可以设计到某地出差,要穿什么衣服、带什么生活用品等。这种联系生活的情境,会让学生真实地感觉到,地理学习有用、地理学习有趣。

2、讲叙故事,创设情境

很多故事中,会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现象、或地理哲理知识。创设“故事情境”就是通过故事把地理现象(知识)引出或呈现,给地理现象(知识)套上了光环,能增强地理知识的吸引力,或增强学生对地理现象探索的激情。故恰当地把地理小故事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创设故事情境,有利于“让知识活起来”和“让课堂动起来”。

如在讲“时差”时,我们可以引入“打赌环游地球”的故事;在讲“地图的作用时”时,可引入“决定胜负的地图”或“毛泽东与地图”的故事;在讲“新疆的气候特点” 时,可引入“神奇的罗布泊”……这些故事的背后都会让人产生疑问,随着师生对疑问的层层理解,地理新知识、地理新思维、地理新能力就如同棋盘上的关键棋子一样,让学生影响特别深、感触特别大。

3、陈述事件,创设情境

历史上有很多重大而深远的地理事件,引用重大而深远的地理事件创设“事件情境”,不仅可以为地理知识提供切入口,而且为探索地理问题提供平台、激发地理情感提供导火线。引入的地理事件,可以是有划时代意义的,也可以是感人的,还可以是令人深思的、或者是新奇的。事件不仅能让学生从中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还能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品质,提高地理素养情操。

如在讲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可以引入“哥白尼日心说”事件;讲到地球的形状时,可以引入“哥伦布环球探险航行事件”;讲到环境保护与治理时,从古到今更是有许许多多触目惊心的事件;讲到一个国家时,可以用与该国有关的某一地理事件来创设情境。

4、安排表演,创设情境

表演是一种非常逼真的动感情境。“表演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把抽象化为具体,更可以把情境知识或情境问题典型化。“表演情境”中的表演,可以是课前有意编排的,也可以是课中随机安排的;可以是学生为主角,也可以是教师的独角戏。主要特征是用动作变化和语言表情来为地理知识的认知、理解、迁移、运用创设条件。

如在上到“海拔和相对高度”时,我们可以课堂中安排一个简单的小表演:找两个身高相差很大的同学到前面时,站在一起问谁高;然后搬出一条凳子,让矮个子站在凳子上,再与高个子比,又问学生谁高呢?从而产生一个疑问“这两个同学到底谁高呢?”这原因主要是什么呢?当学生把这个情境问题理解清楚后,对“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学习就会有非常好的铺垫作用。再如讲到“俄罗斯的文化”时,让学生扮演普希金,开展“与文学大师对话”教学情境,通过“小先生”扮演“大师角色”,不但让提问的学生消除了有意或无意中的畏惧心理,敢于直问;而且锻炼了“小先生”的应变能力,增强了同学间的凝聚力。极大地丰富了学习内涵,“小对话”反映了“大思想”。

5、模拟旅游,创设情境

模拟旅游情境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讲国家地理、区域地理时,国家特色、国家风俗、国家名胜都可以以旅游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甚至可以安排学生担当导游角色。模拟旅游情境,形式新颖,情节逼真,可以贯穿整节课,易调动学生好奇心与积极性。

在“埃及”一课教学时,整节课就可以以“智力大冲浪的形式”带领学生走近埃及,按照教师预设的一条旅游路线,与同学零距离地“游览”了埃及的城市景点、大河景观、特色特产、人文建筑等,并边游览、边思考问题,边解决问题。整节课张驰有度、轻松活跃。再如在讲“俄罗斯”一课时,也可以以模拟旅游的形式,带领学生坐上由海参崴开往摩尔曼斯克的“火车”,引导学生一路欣赏风景,一路学习知识,做到寓教于乐,让课堂“活”起来。

6、开展活动,创设情境

从静止的平面教案到立体的课堂活动,核心是把握好活动情境的创设。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机械、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学习方式。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外来的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地理能力是通过活动作为中介形成的;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活动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往往能起到出奇制胜、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对“地形对人类活动影响”知识点教学中,我们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给学生一幅有山、有河、有海、有矿产综合地形图,让学生在上面选择自己的居住地,或选择工厂的位置等。再如在讲完澳大利亚后,课堂练习中可以设计一个“选购礼品”活动,或让学生自行设计一条“十日澳洲游”的旅游路线活动。

7、围绕新闻,创设情境

创设新闻情境具有“内容新”、“时效强”、“事件真”、“跨度广”等特点,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在课堂各个环节充分运用地理新闻时事的最新动态,可使课堂教学充满时代生机和活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地理基础知识,使爱国主义、保护环境等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又能通过日常生活、娱乐过程中的事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可以把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通过的决议“开除冥王星行星‘大行星籍’”作为重大地理新闻,激发学生对宇宙天体的认识兴趣,并给学生作相关专题讲座。再如许多经济统计数据、大型工程开工、重大政府决策、国际重大新闻等,都可作为重要的新闻情境素材,引导学生思考新闻背后的原因及深层次的问题提供平台与切入口。

8、借助习俗,创设情境

很多地区、国家的风俗习惯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借助各地风俗人情,来创设情境教学,能起到一箭多雕的作用。因为习俗是一种文化,学生在了解习惯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能触摸到一种文化(智慧)的内涵,甚至感受到一种文化(智慧)的力量;另外,独特习俗文化的背后有其深层的地理原因,引导学生对各地独特习俗文化的思考,自然而然地在理解一种地理知识,在培育一种地理思维,在感受一种地理力量,形成一种地理人生。

如讲到西藏时,可以呈现出一张西藏人穿着打扮的图片,突出西藏人“穿衣露一手”的情境,然后引导同学思考原因;讲到新疆时,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习俗,让学生感悟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还也可以收集各地建筑物的独特艺术(如房顶、雕刻、朝向、结构等),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传说、佳节,让同学领略习俗的独特性的同时,思考背后的原因(即适合于或决定于当地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特征)。让学生感触到“民风习俗某种意义是地理环境的产物”这话的深刻含义。

9、设置谜语,创设情境

“灯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引用或自编地理谜语,创设“地理谜语情境”不仅有利于导入新课、突出知识焦点,更有利于激活学生的联想思维、营造课堂活泼氛围。

如在讲我国省级行政区时,可以设计这么一个教学情境。教师在大屏幕上显示出以下地理谜语的谜面:银河渡口、隆冬穿背心、鱼浮日上、三人站在稻草上、双喜临门、一望无际的大地、一模一样、理想境界、相差无几、永不动乱、见面不见发、压发帽、红山、春城无处不飞花、四季花开、四季温暖、闰三月、大家都笑你、船出长江口、金银铜铁、觉醒了的大地、东西北三面堵塞、空中码头、风平浪静、不冷不热的地方、氮磷钾、两个胖子、海中绿洲、烽火堡、冰雪消融、日近黄昏、刚建成的村庄、大力土、带枪的人、努力炼钢、千里戈壁、夸夸其谈、说大话的嘴、八月飘香香满园等,并提示同学谜底都在“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或简称、省级行政中心名称”里,看哪一个小组猜得最多、最快。

10、引用诗词,创设情境

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作为中华民族瑰宝之一的中国诗词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辅助材料,使地理教学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更活泼,学生在教师对精品诗文的评析下,既轻松学会了地理理性知识,又充分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进一步增加对祖国的热爱。

课堂中运用诗歌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恰如其分地描绘所要表达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而且能把这些知识讲得清楚明白,通俗易懂,形象直观。使学生感到形象鲜明,既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得到美的享受,又能在加深学生的记忆开拓思维空间和提高地理学习兴趣的同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湖北省”时,关于描写三峡的诗词信手都是。如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来说明地形与气候的关系,抽象的理论概念就变得直观起来,即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山上山下的春天各有早晚,自然桃花开放的时间也各不相同。

三、实施互动型地理情境教学的五大策略——以“埃及”一课为例

1、创新课堂组织形式是情境教学的润滑剂

为了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互动型课堂情境教学法的实际效果,我把“埃及”一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设计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首先,我把班级学生共分为四个小组,命名为“红队、绿队、蓝队、黄队四个方队”。为了让各方队“实力”相当,分组操作方法是:让班上四个综合能力较强、地理兴趣较高的学生作为组长,以“点将”的形式,轮流选择自己方队组员。这既体现分组学习的自主结合,也暗示了“组间竞争”的公平性与紧张度。

其次,为了营造出“舞台竞赛”的感觉,把学生座位布置成半圆剧场型,四个方阵间有些空隙,各方阵为三排,分别坐2、3、4位学生,前排学生作为本方阵代表,当答题板答题时负责把本方阵认同的答案写在题板上,中排中心同学作为本方阵组长,负责调动前后学生对“讨论问题”的参与,发挥团队精神,形成整体合力。

最后,还确定了比赛规则和计分标准,并在黑板一角侧设置了“比赛积分榜”,结束后给优胜小组和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小礼品奖励。根据竞赛题型不同,规定了不同的比赛规则:如抢答题看谁举手快,对了加10分,错了扣5分;多项选择答对一个得10分,选错一个扣5分,补充一个合理答案奖10分;讨论分析说理题,每说出一个(或一方面)正确(或合理)答案奖10分,多说多得;对于“火眼金睛”改错和“读图竞赛”要求轮流必答……这些都可发挥及时评价的总结、矫正、促进和催发教学的功能,有利于“表现——鼓励——成功——愉悦”良性循环的“互动型课堂情境教学”机制的形成。

2、预设课堂情境问题是情境教学的生命力

围绕上海二期课改地理学科的“四个关注”理念,我从四个“度”来预设教学情境问题:一是重视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与心理发展水平的“难度”;二是重视体现知识难点的“坡度”,层层展开、渐入佳境;三是重视贴近学生生活的“亲切度”;四是重视关注社会焦点的“热度”。情境的营造与知识点的问题化创设,让一连串的教学问题成为课堂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折射出课堂的活力和生命力。

这节课以 “埃及国宝展在上海博物馆隆重举行”的新闻介绍为新课导入,既拉近了埃及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又激起了学生对埃及的肃然敬意,紧接着邀请全体学生乘坐“法老号”游轮以“智力大冲浪(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一档流行电视节目)”的形式走进埃及、了解埃及和思索埃及,学生一下子进入兴奋状态。FLASH动画模拟“法老号”游轮从上海港出发驶向埃及亚历山大港,小船在一张高清晰卫星图上运动,根据船所处位置提出位于什么海与什么海峡等的抢答题,达到复习旧知识目的。当游船到达阿拉伯海时,提出情境问题,我们走哪一条航线去亚历山大港呢(A. 经红海与苏伊士运河;B. 绕非洲好望角)?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航线,并让学生阐述理由;船进入红海后,让学生选择“为什么称为红海?(A. 海水本身是红色的;B. 海水中有大量红色泥沙;C. 沿岸浅海地带长满了红色的藻类,海水看上去呈红色;D. 为了纪念一个叫红海的人);当游船即将进入苏伊士运河时,提出“船要不要收取通航费”的选择、“苏伊士运河连接哪两大海沟通哪两大洋”抢答,学生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增进了知识、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分析阐述问题。

游船到达埃及后,先让学生观看一段介绍尼罗河影片,然后让学生结合地图册,抢答或讨论“尼罗河发源于什么高原”、“发源地区是什么气候”、“流向和注入海”、“流经多少个国家”、“古埃及历法与尼罗河泛滥的关系”、“阿斯旺大坝的利与弊”、“尼罗河谷地与三角洲成为世界著名长绒棉产区”的主要原因等问题,学生对尼罗河有了全面认识的同时,也理解了“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最后,通过“开罗描写”的对错判断、金字塔建造原因的推理、对一位学生描写埃及的错误更正、“填图比赛”和“我来提问”等活动,达到了复习巩固作用。

3、挖掘课堂生成资源是情境教学的发展点

生成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项重要教学理念,它体现了教学不是封闭的、单向的、静态的知识传递与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充满对话和交流、具有不确定性和生成性的过程。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我们应该有效利用,充分重视课堂中生成的“分歧”、“错误”和“精彩”。

首先,要聚集“分歧”型生成资源,引发学生辩论。如学生在选择去亚历山大港的航线时,有的小组选择“绕好望角到亚历山大”,有的组选择“走苏伊士运河”,其中在阐述理由时,都提到“更安全”。一个说到好望角路途远、风浪大,不安全;另一组说到苏伊士运河又窄、又浅,船易堵塞、甚至搁浅,不安全。双方都有道理。我马上修正预设中“走苏伊士运河才对”的评判标准,认定两条航线都对,学生听后惊叹出“哦,我们都是对的啊!”,在轻松的气氛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加深了对海运的了解和对运河通航能力的理解,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教师要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

其次,要定格“错误”型生成资源,巧妙点化难点。如学生在抢答尼罗河发源于什么高原时,一位同学抢说“埃塞俄比亚高原”,另一位同学马上举手说“南非高原”。我追问为什么不是“埃塞俄比亚高原”时,同学一下找不到合适的地理语言表达,这时我适时引导学生回忆河流干流与支流概念,让学生懂得了用地理语言合理表达地理问题。

第三,放大“精彩”型生成资源,激活学生思维。如在回答推理题: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国家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骄傲。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目的是什么呢?各小组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及富想象力,有的认为“是古埃及帝王的陵墓”,并有板有眼地讲述了“著名的法老咒语”故事来说明;有的认为“是古埃及帝王储粮食的地方”,并举出金字塔奇特的内部构来说明;有的认为“是古代天文及地象观测台”,并举出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发现;有的认为“是让古埃及平民在尼罗河洪水期有事做、有饭吃”,并都能引经据典,让师生一起分享着各自发现的“精彩”。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体验,学生思想很活跃,他们想出比教师更多、更好的说明问题的理由,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总之,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在“精心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动态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努力达成“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平衡,让“动态生成”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绽放教学的精彩,是我们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的精神所在。

4、调控课堂教学节奏是情境教学的关键点

节奏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有序的连续。教学节奏是指教学过程中有规律的变化,是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教学双边情感与理智的契合。就课堂教学而言,含教学速度的快慢,教学内容的疏密,教学时序的先后,双边活动的动静,师生心理的张弛,师生情绪的浓淡,教学语言的抑扬等。教学节奏是教学美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情境教学法中有着重要地位,合理调控课堂教学节奏是通过教学中的动与静、张与弛、疏与密等多种对比和转化,形成强烈的教学节奏感,并把教学的节奏转化为学生心理节奏,引起共鸣,产生美感,是教师有效传达自己情感态度、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主要手段。

首先,在“埃及”一课教学中,我体验到了情境教学中动与静的搭配美。如随着模拟游船在高清晰的卫星图片上从上海港到亚历山大港,我设计“一串”问题,如“我们游船现位于什么海”、“我们正经过什么海峡”、“我们来到了什么海”、“我们旁边是什么岛”、“我们船现在停靠在哪一个国家”……这些问题一个接一个,主要以抢答为主,体现了课堂的动感和紧张度;“选择航线”、“红海名称来由”、“苏伊士运河是否要收费”等问题的写题板选择时,学生不仅获得了片刻的“静思”,而且有了组内商讨的时间。这动与静、张与驰的交替出现和有机结合,让问题教学法张驰有序、效果明显。

其次,纵观整节课所设计的问题类型和答题要求,都体现了动与静、张与驰、疏与密的节奏感,如可用的题型有判断题、简答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选题、分析说理题、讨论推理题、改错题、读图填图题等,丰富多彩的问题类型蕴含着强烈的节奏感;另外,答题的要求有抢答、轮答和必答之分,有口头回答和写题板回答之分。总之通过问题教学法传授的信息量有疏有密、时间分配有多有少,密处使学生感到兴奋和紧张,疏时使学生感到和缓与轻松,疏密相间会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振奋和愉悦。正如于漪老师所说的:“有疏有密,疏密得当,不是密不通风,令人窒闷,也非东零西散,给人以支离破碎之感”。

5、重视信息技术运用是情境教学的闪光点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是问题情境。能否创设典型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成为情境教学法能否发挥优势的关键。问题情境的设置手段多样,多媒体是重要的一种。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性、图文声像并茂、动态性、交互性、大信息量等优点,为创设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从而有助于充分发挥问题教学法的教育功能。

在“埃及”一课的候课时,制作了片头FLASH动画,在埃及国歌背景音乐中,轮流播放着二十余幅与埃及相关的精美图片,为课堂营造了良好的前奏氛围;另外,制作了轮船从上海到亚历山大的航线动画,船在高清晰的地球卫星图片上航行,通过地球卫星图片的放大与缩小,反映了良好的整体与局部相统一的效果,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问题情境化创设了最直观的效果。

在多媒体环境下合理呈现文字信息、图片信息和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课堂教学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