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0-03-21 22:20周顺先甘金明
梧州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泛珠三角信息安全课程体系

周顺先,甘金明

(1.2.梧州学院 计算机科学系,广西 梧州 543002)

地方高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周顺先1,甘金明2

(1.2.梧州学院 计算机科学系,广西 梧州 543002)

根据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信息安全技术类人才的需求情况,提出了泛珠三角地区地方高等院校应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服务于泛珠三角地区的工程型、创新型信息安全技术类人才。

泛珠三角;地方高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

2008年,广东省制定了珠江三角洲地区2008年至2020年的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该纲要将进一步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新的发展,发挥其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先行示范作用。作为泛珠三角地区的高等院校应积极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区域信息技术类人才市场的挑战,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就业为向导,开展产学研结合,深化教学改革。针对区域性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企业结构等特点,因地制宜对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重大调整,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

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在 “九五”期间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即从以抽象的基本理论探讨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状况,逐步向以实际问题分析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状况转变。[1]“十五”期间高职院校重点研究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等课题,[2]“十一五”规划中更是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了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优先发展教育,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本文根据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信息安全技术类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泛珠三角地区地方高等院校应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服务泛珠三角地区的工程型、创新型信息安全技术类人才。

一、主动为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服务

(1)利用泛珠三角经济发达、IT行业技术应用发展迅速的优势,抓住时机、及时创建发展信息安全技术专业

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设置体现了“高”、“新”、“热”三个特点。所谓 “高”是指技术起点较高,而且需及时追踪高新技术的发展;“新”是指专业名称和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发展,反映经济及科学技术的最新动态;“热”是指及时创建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

党的十六大提出 “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大战略。信息产业部 “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我国信息产业总收入达到10万亿元,年均增长17.6%。广东省信息中心、广东省信息协会对省内335家企业信息化问题的调查报告指出,广东省企业急需大量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人才。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3]中提出,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重点发展信息服务等行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加快部署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推进无线宽带城市群建设,构建 “随时随地随需”的珠江三角洲信息网络,这些都将进一步促进信息安全技术行业的发展和对于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的需求。

最近几年,随着网络应用的迅速发展,信息安全日益凸显它的重要作用,最近国家在强制推行信息安全等级制度,这意味着需要大量的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人才。目前企业服务器普遍采用托管方式进行管理,仅广东省就有18万家企业托管的服务器需要安全防护,这需要大量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人才。同时随着网络外包服务的不断发展,网络运行与维护中也需要大量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人才。美国信息安全人才供需比为1:4,在我国,从事信息安全的公司有1000多家,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奇缺。据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预测:根据现阶段国家信息化建设的规模测算,比较保守地估计高级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在3万人左右,一般人才的需求是15万。因此必须抓住时机、及时创建发展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加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自身的建设水平,培养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依托行业,积极开拓产学研合作,整体构建实训实验教学体系,充实和调整实训实验内容,强化课内外一体,校内外结合,重视学生工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力争与企业、行业联合办学。

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实际应用环境相结合,使学生尽早顺利地适应未来职业环境,是面向区域经济人才培养的主要特色。[4]因此,在办学形式上应更多地借鉴市场运作方略,想方设法利用社会资源,寻求合作伙伴,建立行业依托,实行各种形式的联合办学。

由于当前社会对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因此在要求学生具备较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培养 “宽径、厚基础、倡个性、重创新”的复合型信息安全技术人才,是地方院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必须加强信息安全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开放式信息安全实训基地可为师生提供优良的教学、科研环境,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融合,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创新意识,开发创造潜能提供了一个平台,有利于使实训变成思考、探求、感悟的实践过程。因此信息安全实训基地建设应立足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立足于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适用的专业技术人才。开放式实训基地的建设不应局限于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而更重要的是教学管理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观念的开放,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重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内涵。除了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还应依托行业,立足区域产业,积极开拓产学研合作,建立广泛的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进行多方面有实际意义的、对双方有益的合作,尽力做好包括教师到企业兼职、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兼任教师,力争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真正把行业的工作要求引入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毕业与上岗的零过渡,使学生尽快成为适用于信息安全行业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二、构建适应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

(1)遵循高等教育基本原理,构建出独具特色的课程模式

教学与案例研习。信息安全技术类课程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应符合现行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突出操作步骤和效果,教学课件和教学环境特色突出、文字流畅、设计新颖、独特,具有启发性和可操作性。

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关注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整合与应用,推广成功的实践经验,采用实物操作及演示、人机对话等教学方式,实现对学生知识、技能、态度、兴趣等方面进行培养的教学目标。

开展互动论坛。对课题研究、教学模式探讨、教学理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同行中开展讨论,并在讨论中加入专家的点评和指导。

(2)适应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以专业目标为主线进行课程配置

在研究、设计信息安全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学校应坚持以专业目标为主线进行课程配置。教学计划的制订要以专业为方向,例如以社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为导向,以能力分析与分解为基本方法,围绕专业目标进行课程设置,专业基础课程是按照“必须、够用”的原则设置的,专业技能课程是针对某一关键能力的实现而设置的。基础学习与专业学习紧密相关,整体性强,学生在第一学期就可进入到专业领域,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就强调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技能的讲授与训练,打破各学科的封闭性与完整性,强调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的交叉与开放。按照这一基本原则,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开发并修订出适用于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例如,可采用 “多箭头汇集”式课程体系设计方式,不同的箭头代表不同的含义,每一个箭头代表一条知识、技能链,课程之间存在着顺序关系、层次关系、关联关系,课程体系由一系列的理论课程或实践训练环节组成,箭头最终指向同一终点——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实行“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创新”的教学过程

充实和调整实验内容,强化课内外一体,校内外结合,重视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通过充实增加课程设计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通过技术服务和到企业实习,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把科研引入课堂,加强毕业设计与实际科研课题的结合,开展学生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强化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学生中成立兴趣学习小组,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主攻某个或某几个方向的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一方面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在不改变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前提下,将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些弱项补强,弥补某些专业技能课程课时不足的缺陷;同时可以使学生获得某个或某几个方面的信息安全应用特长,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也可以满足各种层次竞赛需求,有利于学生获得信息安全行业的相关证书,便于学生获得就业优势。

同时,应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技能培训。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和企业联合开展应用创新研究;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跟踪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新动向。要求教师到网络安全相关企业进行学习与调研,跟踪掌握信息安全新技术、新设备和网络新应用,一方面为教学工作做好知识技能的准备,另一方面只有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完善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当然,对地方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在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可能存在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在如何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工程型、创新型信息安全技术类人才,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实践。

以上论述阐明了地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构建出一个体现整体融合和产、学、研结合,并且注重学生科技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信息安全技术类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办学理念、专业设置思想、课程体系的设计思想、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提出整体构建实训实验教学体系,充实和调整实训实验内容,强化课内外一体、校内外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高等院校针对区域性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企业结构特点,因地制宜设置专业,制定相应的专业教学计划,逐步建立起个性化教育模式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对基于区域经济转型和发展需求的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倪焕敏.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5(3):32.

[2]陈先运.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5(3):48-50.

[3]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EB/OL].http://news.sina.com.cn/c/2009-01-08/111717003494.shtml.

[4]马恒升等.依托行业学会强化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5(1):49-51.

F249.2 7

A

1673-8535(2010)04-0082-04

2010-05-26

周顺先 (1968-),男,梧州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机器学习。

甘金明 (1976-),男,梧州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

高 坚)

猜你喜欢
泛珠三角信息安全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遗憾的美 2018年泛珠三角超级赛车节闭
保护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刻不容缓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新形势下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