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伟
(桂林理工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1)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
潘 伟
(桂林理工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建立起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乃当务之急。
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理论指导,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导方针。
高校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学习与成长的平台,在这一环境中,学生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引导,逐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先进理论的指导和不断的实践,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方面。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青年大学生,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要以学生为本,以他们的实际发展需要为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灌输理论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手段,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来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但是,这种单一的教育手段在新时期下已经渐渐缺乏活力。当代青年学生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生活和成长的环境是一个多元化的环境,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政治多级化的渐渐形成,他们的思想也受各种西方思潮的冲击,容易迷失正确的方向。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的是 “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单向式灌输的教育模式,教育者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突出自己的角色地位,教育者选择和应用的工作方法往往是从自身出发爱灌什么就灌什么,爱怎么灌就怎么灌,不考虑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受教育者往往是被动接受,对教育内容一知半解,难以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1]所以,一味地灌输会使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厌倦感,传统的以书本理论知识讲述为内容的课堂教学也渐渐缺乏活力,需要引入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予以补充。以学生为本就不能以目前单一的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标准,而是要把学生的学业与思想道德水平相结合,以他们未来发展为导向,采取各种形式的教育方式确保高校教育的高水准、高质量。在高校的管理中,我们尚未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在管理的手段上也只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没有创新,没有深入了解到学生的实际需要,没有结合他们的自身特点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导致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在后勤的管理上,如高校食堂饭菜的品种单一、口味不佳,造成学生对学校的后勤管理不满意。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就需要把新技术、新手段及新的教学理念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启发他们去思考,去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如何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起来,如何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在高校的教育当中,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让他们不但有扎实的学术底蕴、宽广的视野,也具备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具备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学习完善自身的自我提升能力。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手段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较少、德育实践基地建设滞后,这些使得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不能把眼光局限于学生智育的培养上,而应看到综合素质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自身的发展和对正确思想的认识。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由于升学和就业压力的加大,学校和学生对实践教育的忽视,容易对学生产生错误的价值导向,使他们的大学生活存在严重的功利性。缺乏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适应的德育实践基地,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差、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与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要培养出个人道德修养与学识相协调、个人价值与国家的发展需要相协调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当前,高校各种教育的比例安排还不够合理,思想政治教育视野的局限性使教育更注重短期的利益,没有充分从大局出发,协调好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的问题,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隔离开来,尤其在理工类院校较为明显,这对学生的协调发展是不利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基础,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发展,而具备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尤为重要。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指学生在工作学习中具有一种随机应变、终身学习的能力,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而不是单一模式的培养。当前一些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僵化、缺乏创新精神、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一旦面临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生搬硬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停留在老的模式下,无法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1世纪是一个资讯的时代,伴随着新的媒体和通讯手段的出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已经成为学生了解外界讯息的一个重要平台,同时伴随着互联网的开放性,大量网络精神垃圾也在冲击着学生的思想,色情、暴力、颓废、腐朽、反动的网络信息也对学生的思想产生迷惑和诱导。与这些错误的思想争夺青年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去做的。但缺乏一个有效的监管平台和完善的教育平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难度加大。
当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借鉴了多个学科的科学管理体系,在整体的管理当中同时又融入了许多自身特色,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指标的建立上还存在着不足。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不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所有的意愿、方式等都会失效。[2]在实际的操作当中,缺乏一个系统、科学、易操作的评价指标。这一指标的建立需要大量跨学科的数理模型、管理学等跨学科的知识支撑。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工作的开展是不利的,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评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很容易使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和改进,从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停滞不前。
在当前的高校中,本科学生基本由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学生构成,独生子女比例加大。这些学生由于从小受到父母与长辈的溺爱,在一个充满蜜意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往往不能够正确地认识自身,不能清晰地给自我定位,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更加关注自身利益的实现,从而无法很好地融入集体和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比如在日常管理中发现,部分学生严重缺乏社会公德意识,上课打手机;在图书馆因为占座问题发生冲突大闹图书馆;因为别人和自己意见不合而对其大肆辱骂,等等。这些都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所面临的一些列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将会严重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进而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我们没有很好地运用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缺乏大局意识,在制定教育规划、落实教育政策、拓展教育平台上往往从教育和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没有考量到全校的协调发展,没有从动态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兼顾到学生的实际思想和需求的变化、兼顾校内外的环境与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缺乏对事物发展规律与各阶段主要矛盾、工作重心的认识,导致工作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大大降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必须要重视统筹兼顾方法的运用,从全局出发,兼顾运行中的每一个环节,尊重客观规律,发掘自身的潜力。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帮助人们健全人格、获得全面发展的艺术。高校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为本,帮助和引导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有序推进,统筹各方面积极因素,同时兼顾到教育中的主客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必须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大学的生活当中,在学习、生活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进而把自身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好地结合起来。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利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各项积极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学生的管理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多一些倾听,多一点疏导,让学生把想说的话说出来,在与学生的谈话中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理解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把赏识教育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当中,遇到问题尽量少批评、多引导。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应当以学生为本,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更应该着眼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邀请学生代表出谋划策;在食堂饭菜质量的提高上,应该充分尊重南北学生口味的差异;在校园文化生活上,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开展活动。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当中不断改善自己的工作作风,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多种学科的知识储备和扎实耐心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要以学生为本,贴近他们的生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要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等,可以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讨论中师生达到一种良好的沟通,在讨论中使教育的主客体得到共同的提高,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起宽广的视野、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不断完善自己的发展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所以在教育当中,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而不是仅仅局限智育等方面的发展。在社会的发展当中,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有文化却无道德的人对社会的危害是极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思想道德的教育。要在高校教育当中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社会法制教育、创新能力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全面协调各种教育比重,力求协调发展,培养出具备可持续发展素质的优秀人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良好的教育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和国情,为他们以后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当中应该结合时代特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通过先前的经验积累,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运用数学、统计学的定量分析,建立起数理分析模型,细化评价指标,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入学生评价部分,从而建立起一套有效、易于操作、贴近学生的科学评价指标。通过对这一系列指标的分析,使我们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以及时整改,不断提高我们工作的有效性,更好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
充分认识网络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充分认识到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建立一个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立思想政治理论宣传网站,宣传积极文明健康的思想文化。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加大经费和设备的投入,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网页,发布健康文明上进的信息,开展热点问题的讨论,传递正确的思想导向,并且动员青年学生加入到网络平台的建设中来,使受教育者转变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从而更好地促使他们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培养他们的兴趣,根据他们自身的情况和特点来满足他们自身的发展需求。
当手机普及之后,短信这一领域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重视的新视角。把握青年学生的特点,抓住他们的喜好,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又好又快地贴近他们的生活,用那些正面、积极、健康文明、温馨的短信来传播我们的教育理念,使他们通过这一平台来获取自己所需的思想辅导、心理辅导,获取更多适应社会的技能,获取新资讯,了解时事政治。可以通过与电信部门的合作,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短信平台,比如在节假日向学生发送一些祝福短信,平时发送一些生活的小常识,发送一些宣传正确价值导向的短信,这样不仅能够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也让学生感受到了人文关怀,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发展的要求。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由多个因素与环节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在其运行当中需要多个部门、多种方式的有序配合。这就要求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必须树立大局观,要总揽全局、科学规划、有序开展,不仅要从事物的整体结构考虑,还应该从动态过程分析问题。要充分认识到有助于开展工作的各方面积极因素,同时也要看到影响工作开展的不利因素。要充分整合有助于开展教育的各方面资源,要统筹校内校外的种种有益资源。要加强与周边社区、文化纪念场馆、德育实践基地的联系,充分利用这些优良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锻炼平台。同时也要兼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方面参与者的实际情况、兼顾到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各个领域、兼顾到不同年级学生的切实需要,兼顾到各种教育活动开展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统筹兼顾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制定教育计划、落实教育决策,还是创新教育方法、拓展教育途径,都要做到总揽全局,全面规划,兼顾到教育活动中的各个方面主体,兼顾到教育活动中的各个领域,兼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思想实际。[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独特性,所针对的教育对象是正处在人格完善期的青年学生,我们必须要根据其自身特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教育活动中的客观规律,才能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突出其时效性,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充分利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根据时代的需要,针对青年学生的自身特点,采用适合青年人接受的教育方式,因势利导、培养兴趣、充分挖掘其自身的主动性,把社会的发展与其自身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1]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358.
[2]佘杰.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1): 42.
[3]任宇翔.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A New Research into the Polit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Pan Wei
(College of Humanity and Social Science of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 541001,China)
Puttingforward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development set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the polit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largely enriches the connotation ofthe polit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brings forward newrequirements for the polit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It is the top priorityat present to establish an education mod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development.
scientific concept ofdevelopment;polit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human-oriented
G641
A
1673-8535(2010)04-0031-05
2010-05-26
潘伟(1985-),男,安徽马鞍山人,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高 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