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自2009年以来已连续四期将光明网文化言论以略览的形式呈现给广大读者朋友,在学界以及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文化学刊》仍将深入关注光明网博客的发展动态,一如既往地为各界同仁以及广大读者朋友献上丰盛的文化大餐。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光明网博客中各位博友的智慧和才华,共享博友的快乐和悲伤,与素昧平生的朋友进行心灵与思想的沟通和交流,“使智慧更加智慧,聪颖更加聪颖,善良更加善良”。
雪樱桃针对国家文化软实力阐发个人观点,她认为,“‘领导世界’的文化,来不得半点做作和虚假,企图以假、大、空的手段,欺骗大众,结果只能是逆文化战略方向而动。如果你真的想要建设,真得想开创先进的文明,就拿出诚意筑好文化基础工程,则一切迎刃而解”。(见其博文《文化基础工程保障文化战略》)针对东、西方文化的走势,她认为,“未来文化的发展走向,无论是‘东化’还是‘西化’,或东或西,这不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概念,也不是一个国界区分如此明晰的概念和意义,而是东西文化碰撞和融合后‘合文化’。哪一方处于优势和占主导地位,则哪方文化为主宰方。‘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抢占文化的主宰权和话语权,无论东西,究其文化质地而言是一条‘合’之路。”(见其博文《东西文化融合——东方文化将包络西方文化》)
针对国民性与民族精神,司马牛指出,“我们通过许许多多具体文化的寻找来发现和充实‘中国性格’的具体性。今天无论是读经、祭祀还是恢复传统节日等等,都是我们对于具体的‘中国性格’寻找的一部分。我们发现,正是这些具体的事物才赋予了我们‘性格’。‘中国性格’的这些新的发展,其实就是30年来我们对于‘中国梦’的追求超越了我们的‘国民性’的限定的结果,是中国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开始重新建构的巨大的可能性。”(见其博文《“国民性”与“民族精神”》)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他转引了铁凝的《用我们最好的东西加入文化竞争》,“毋庸讳言,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还处于弱势。由于语言、文化甚至政治的原因,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还面临着重重困难,还需要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包括进一步加强与国际主流文学界、国际汉学界的联系。越是在这种文化交流不平衡、不对称的情况下,我们越要保持文化自信和艺术自信,越要警惕被‘他者’化。”
心兵法认为中国教育严重扼杀了青年学子的个性和创造力,成为生产统一思想的“教育”车间。因而,他在其博文《爱因斯坦的哪句话令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坐不住!》中指出,“作为一个研究教育与培训的学者,感知美国和日本在脑科学与右脑教育研究上的日益领先,我不能不感到可怕,不能不感到焦灼,不能不感到忧虑,因为如果说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曾经是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思想武器的话,那么爱因斯坦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句话就必将是21世纪世界最强大国家的思想武器。与拿破仑的‘想象力统治世界’异曲同工。对此,推行以开发想象力为主的右脑教育是必由之路,我们别无选择!”何永国的《学术造假罪责在谁》将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揭示得十分深刻,他指出,“学术造假,罪责不在学生,而在我们的教育。在于我们的培养模式。我们只有转变教学模式,变接受学习为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研究能力、探索能力提高了,写起论文来才能从容自如,游刃有余。这时,你让他造假,恐怕也没有几个学生愿意”。谢云章在其博文《从院士出身看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中指出,“高等教育和其他公共事业一样,也要讲投入和产出,尤其是1999年扩招以前的本科教育,基本上由政府投资,而其产出的受益者,却不仅仅是中国,当然大量毕业生出国,同样可以回馈祖国,但总不如留在中国的人才对这块土地、这个民族贡献大。恢复高考后各校本科校友当选两院院士人数,或许可作为我们思考高等教育投入产出的一个不错的角度”。
光明网博客群闲云集,内容包罗万象,在有限的篇章中我们不能一一甄选、摘录,只能撷取一些关注社会现实、学术视野开阔、观点创新独到的博文与读者共享,旨在通过本刊搭建的学术交流的平台鼓舞更多有思想、有内涵、有深度、有远见的学者在“学术创新”思想的指导下打造更多的文化精品,在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