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红霞 庞 静 陈晓英
(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 300211)
2008年5月27日我院将来自四川灾区11例伤员安置到精心组建的爱心病房,采取集中救治与护理,现报告如下。
11例伤员中,男5例,女6例。年龄4~72岁。头面部皮裂伤4例,胸外伤1例,多根肋骨骨折1例,骨盆骨折 1例,手部多发骨折2例,上肢骨折2例,下肢骨折7例,软组织挫伤2例,大腿囊性积液1例,伴有原发性骨质疏松2例,风湿病1例,腰间盘突出症1例,腓浅神经病变1例,双拇外翻1例。转入前已实施骨折复位内固定术5例,骨牵引术2例,小腿切开减张术1例,伤口感染2例(1例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转入我院后实施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术1例,髋关节置换术1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例,小腿减张伤口负压封闭引流术(VSD)1例(3次),伤口清创缝合自体皮片游离植皮 VSD术1例。分别于住院后22天(5例)和36天(6例)出院。1年电话随访,除1例伤员失访外,8例功能恢复良好,2例功能恢复尚可;6例正常工作或生活,4例可从事轻体力劳动。
2.1 救治经过
2.1.1 组建爱心病房。接到救治命令后,全院上下全力投入地震伤员的接收、立即将综合病房床位全部腾空,迅速调集医护人员组建爱心病房,走廊两边大红的中国结和田园风景画、美丽的千纸鹤风铃以及精心布置的爱心园地与欢迎标语都体现着天津人民与灾区人民心手相连、共度难关的心愿。病室中“心语园”贴满了来自医护人员的祝福与祈愿,崭新的电视、病床与被褥,舒适的陪护床,统一而齐全的生活用品,显示了天津人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
2.1.2 医院派出护理骨干随120救护车前往天津站迎接来自灾区的伤员。院急诊大厅11辆平车有序排开,每辆车由佩戴爱心标志的1名护士与3名经过培训的爱心志愿者负责,在统一指挥下顺利、安全地将伤员接下120救护车,专家组逐一对伤员鉴诊伤情,做好登记与编号,陪送伤员行X-Ray拍片等辅助检查,再由爱心病房医疗护理小组人员收治,安置到相应病床。
2.1.3 康复与治疗并重,注重心理与身体康复。心理治疗师对每位伤员进行心理筛查与评估,物理康复师结合伤情适时实施康复治疗,促进伤员早日全面康复。
2.2 护理
2.2.1 责任护士对伤员进行入院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明确护理目标,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并实施。院整体护理质控组组织别开生面的床边护理业务查房,由各专科科护士长及护士长逐一对每例伤员所涉及各专科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进行现场指导,并强化日护理查房,确保护理质量。
2.2.2 积极开展心理干预。地震伤员经历了强烈的精神刺激,面对身体残疾、亲人遇难、家园被毁等残酷现实,情绪极不稳定,出现恐惧、焦虑、谵妄、不语等异常表现,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1〕。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心理治疗师对伤员进行针对性心理安抚、疏导与治疗。从心理治疗师对每一例伤员实施的心理评估结果获悉:11例伤员中2例心理状态佳、性格外向且均可下地活动,4例伤员需实施心理干预,对此护理人员注重发挥前2例伤员的积极作用,促进他(她)们与其他伤员的交流,有助于心理干预的实施。并组织赴川医疗队返津护理人员与伤员交流,增强其康复信心。心理干预中本着尊重伤员、不强行介入,不主动引出有关其创伤经历或丧失亲人等情况的细节的原则,通过耐心细致而周到的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其信任感,加强与伤员的交流,从他们关注及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引导其倾诉内心的感受,耐心倾听,帮助满足他们的需求,传递来自社会大家庭的关爱,适时给予鼓励、疏导与支持,使他们面对现实,增强自信心,走出各自的内心阴影,早日心身全面康复。
病例1:1例伤员为年轻男教师,地震中为保护学生被埋于废墟中而后又被学生救出,来津救治仍牵挂着灾区的学生,同时因亲人(爱妻、幼女)的丧生而不愿回顾当时的经历,夜间恶梦…。干预中从他深深牵挂的学生话题入手给予疏导、鼓励其讲述灾难的过程,采取积极的应对方法,最终使其走出阴影,回归社会。现已走回讲台,步入正常工作与生活。
病例2:4岁小伤员(女),地震时其外祖母抱其由楼梯逃生中就在大楼倒塌的瞬间,其外祖母将其由楼梯窗口抛出致伤,而自身却丧生于废墟中。患儿入院后沉默无语,面无笑容,除母亲外不与她人交流,依墙而侧卧,不配合牵引治疗。对此护理人员主动与其接触,抚触并诱导启发儿童与同伴一起玩耍的期望,如问及:想不想早点下地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如果想要则要配合阿姨治疗,并帮助摆正体位,给予牵引,指导功能锻炼即时予以表扬与鼓励;并送至其喜爱的可控玩具、娃娃等,与其共同做游戏,“六·一”儿童节送去节日蛋糕并与其共享节日快乐。最终使其绽开甜美的笑容,愿与人交流在检查途中主动与熟悉的阿姨打招呼。现患儿功能恢复良好,日常生活与常人无异,可跳舞、跑步等。
2.2.3 加强感染防控。对有外伤的5例伤员遵嘱及时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250 IU注射,对有伤口者严密观察并送检分泌物细菌学检测,对1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伤员采取有效的治疗与消毒隔离措施,未发生特异性感染及交叉感染。
2.2.4 加强基础护理,做好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提供最佳的专科护理技术,针对性做好健康教育与康复训练,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促进功能恢复。
加强肺功能训练,鼓励深呼吸:地震伤员在灾区现场常受到粉尘等侵袭,深呼吸不仅能有效改善血氧状况,还能有效改善其通气功能。尤对1例胸外伤、肋骨骨折伤员加强训练,未出现肺部并发症。
负压封闭引流(VSD)术后护理:1例小腿减张术后患者行减张伤口VSD术、伤口清创缝合自体皮片游离植皮VSD术及伤口清创缝合VSD术各1次,术后持续负压吸引和引流管通畅是治疗的关键,也是护理的重点〔2〕,调整负压至-125~-450 mmHg(1 mmHg=0.133 kPa),观察透明薄膜塌陷无漏气现象,则证实封闭良好,负压吸引有效。最终伤员小腿伤口愈合良好。深静脉血栓形成(DV T)防治:根据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深静脉血栓防治指南〔3〕进行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分级评估,DVT低危伤员2例、中危3例、高危4例、极高危1例;8例伤员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值高于正常,遵嘱给予降纤酶5u治疗;并给予抬高患肢,但注意避免将软枕直接垫于伤员的腘窝下,以免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同时加强健康教育,说明预防DVT的重要性,鼓励肢体功能锻炼,保持下肢肌泵功能,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无一例发生DVT。
2.2.5 实施健康教育。成册印刷骨科护理内刊-抗震救灾特刊发放给每一位患者,特刊设有4个栏目:卷首语、心理护理、专科护理及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专题,传递灾区信息与救援资讯,尤在专科护理栏目涵盖了伤员所涉及病种的相关护理知识、自护技能与功能锻炼等内容,且力求图文并茂与通俗易懂,使伤员有章可循,促进心身全面康复。
3.1 爱心病房的优点 成立爱心病房集中救治与护理灾区伤员,集多专科病种于一体,包括创伤骨科、胸外科、手外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骨儿科及风湿病、骨质疏松与骨疾病等学科,为临床治疗与护理提出新课题与挑战。
3.1.1 有效地集中人力与物力,发挥较高的工作效率。成立医疗与护理专家组、建立专科查房与会诊制度、组织床边护理查房、逐一对每一位伤员的各类问题进行现场指导、确保护理质量
3.1.2 单独而温馨舒适且带有激励性的环境,统一管理,减少干扰,利于伤员康复。首先,使伤员在此得到特殊而周到的照顾,他们深深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关怀与支持,提高了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满意度〔4〕,增强自信心,促进心身全面康复。其次,政府、媒体、单位、志愿者等各界人士来访频繁奉献爱心甚至于过度关注,一方面集中救治便于统一限制管理,保证伤员休息;另一方面也避免了若分科收治伤员,由于各层次来访者对灾区伤员频频关注与献爱心,而使周围其他普通患者产生冷落感,对其也是一种无意的心理伤害。再者,便于统一配餐,均衡营养,加强赠送食品管理,尤是爱心人士送来的自制熟食,如粽子、肉类食品等。
3.1.3 便于伤员间的相互交流,语言相通,生活习俗相近,充分发挥能下地活动且心理素质好的伤员的积极作用,相互鼓励、支持,有利于心理干预的实施与成效。
3.2 亟待改进的方面
3.2.1 普及灾难医学与灾害护理学相关知识,加强护理人员多学科专业的培训,强化群体伤等应急预案的训练,进一步提高综合护理能力,使应对类似灾难事件中更得心应手。
3.2.2 加强心理学理论的系统学习与实践,提高心理护理技能及沟通技巧,更好地针对不同知识层次的个体伤员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促进心身全面康复。
〔1〕廖光华.救治汶川地震骨伤患者的护理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9-11
〔2〕李进,违仁浩.游离植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大面积皮肤损伤[J].临床外科杂志,2007,15(7):471-472
〔3〕Geerts WH,Pineo GF,Heit,et al.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theseventh ACCP conference on anti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J].Chest,2004,126(3):338-400
〔4〕顾红霞.突发灾难事件的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J].天津护理,2009,17(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