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钟原胜
代购:还未兴起已面临调整
文 钟原胜
在代购这一行业逐渐兴起之后,国家相关监管部门也做出了反应,面对监管部门逐渐收紧的管理,代购商家正面临市场的重新洗牌。
代购是近几年逐渐流行的一个名词,意指通过第三方代买商品,本文所称的代购则特指通过第三方机构在海外代购所需的商品。
代购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有库存商品的代购,另一种是海外直邮。库存商品的代购是由第三方机构将商品从海外大批量购进,然后进行市场销售。这种形式的好处是消费者无需等待,选择到中意的商品后立即可以成交,缺点是第三方机构与消费者之间不是一对一的代购关系,第三方机构选择的商品可能并不称消费者的心愿,此外,第三方机构往往不能提供商品的购物凭证,容易产生交易纠纷。
海外直邮代购是由消费者先提出购买商品意愿,第三方机构依据这一需求直接在海外进行购买,商品通过快递等方式直接发到客户手中。这种形式的代购,消费者可以指定商品,也可以指定国外网站,一般是一单对一单的形式。第三方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消费者解决支付和语言障碍方面的问题,使消费者只需支付本国货币便能方便地购买到自己喜欢的国外商品。
任何事物的诞生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代购的逐渐流行自然也离不开其特定的原因。如果回溯历史,我们会发现代购其实并不是个特别新奇的事物,经历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们恐怕都会对代购留有一定的记忆。在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由于地区间的物资商品呈现明显的不均衡性,因此每当有人出差到北京、上海或沿海城市,往往都会成为一名代购者,在左邻右舍的委托下,担负起为众人代购诸如手表、糖果、布匹、毛线、新潮服装等的差事,与现在相比,所不同的仅仅是这件代购的差事不是商业行为。
如今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各类信息的了解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众多国外商品的信息也能非常方便地查询。由于关税及市场环境的差异,许多国外商品进入国内后,价格往往呈现出与海外较大的差异,代购由此而产生。
从一些刻意留意海外市场的“先知先觉”的人开始,代购这一“时尚”的行为逐步形成蔓延之势。正所谓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表现出代购的意愿时,实施者也从简单的个体行为“升级”到真正的市场行为,一大批拥有着海外资源的第三方机构由此而诞生。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6月底,国内代购网站数量已飙升到480家,而且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预计到2010年底,国内代购网站数量将达到880家,海外代购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110.3亿元。
《2010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在众多的海外代购产品中,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十大品类分别为:化妆品、奶粉、箱包类、鞋帽类、服装、电子产品、高档手表饰品、食品、个人运动器材、海外特产。
如果更具体的罗列,便会发现,香奈儿、兰寇、雅诗兰黛等国际知名品牌在化妆品代购列表中占据了绝对“重量”的地位。由此不难看出,在全球信息化的滚滚浪潮下,中国的消费者也越来越紧密地与国际接轨,追求国际化的品质享受已成为年轻女性们的共同目标。虽然当前许多国际化妆品品牌都已在国内建立了专卖店,但在产品的丰富性上却依然与国外市场有着较大的区别。此外,由于这些国际化妆品专卖店的建店往往只选择有限的一线城市,即使在国内购买,众多消费者也免不了舟车劳顿之苦,使得人们更愿意选择网上购买,或者找人代购这样的方式。至少“原装正版”在人们心目中仍占据着相当高的地位,更何况价格的差异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杠杆。试想一下,一瓶买自巴黎的香奈儿和一瓶买自北京的香奈儿,在人际交往中体现的往往不是香水的本身价值。
奶粉成为当前代购商品的第二大类,跟国内奶粉市场近来接连出现的种种问题密不可分。在淘宝网中输入“奶粉 代购”关键字,出现的相关宝贝高达9804件,可见这一代购需求是多么的庞大。安全因素第一,价格因素次要,这显然是奶粉代购火爆的重要原因。三鹿奶粉事件、圣元奶粉“早熟门”无疑令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产生了空前的信任危机,在对待下一代的成长方面,中国的消费者从来不吝惜手中有限的金钱。
至于箱包类、服装类商品的代购,相信人们更能够理解,LV的皮包、耐克的运动服装等,似乎都已成为国内一种身份的象征。虽说这些东西都能在国内买到,但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是,在国内市场上,这些东西的仿制品大行其道,稍不留神便会遭遇到“李鬼”。
电子产品的代购就更不需多言,黑莓手机、PS3游戏机等至今未在国内上市,姗姗来迟的iPhone在功能方面也多少有些缩水,对于一众玩家而言,代购似乎是唯一的出路。
在代购这一行业逐渐兴起之后,国家相关监管部门也做出了反应。国家海关总署宣布,从9月1日起调整进出境个人邮递物品管理措施,其中关税免征额度从过去的400元(港澳台地区)或500元(其他国家和地区)降到50元。海关总署还特别提到:按照目前进境物品进口税税率标准,婴儿奶粉适用10%的进口税税率及200元人民币/千克的完税价格。
这一规定的实行,意味着将使海外代购原先诱人的商品差价“缩水”一大截,由此引发的后果将是代购商家不得不大幅上调代购的价格。事实也正是如此,很多代购商家已经调整了商品的价格,如瑞士产某款800克婴儿奶粉,以前每罐价格是260元左右,现在每罐是280元。
化妆品代购虽然暂未见明显的涨价,但代购商家也已经在心里算了一笔账,之前代购商品和国内专柜商品的价差在30%~50%之间,新政策执行后,化妆品将征收的关税税率是50%,代购商品和国内专柜商品的价格差可能只有10%~20%,涨价也只是早晚之事。
由此不难看出,代购“门槛”抬高之后,代购商家正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是用涨价维持利润,还是维持现状抢占市场?而对于消费来说,受到的心理波动似乎并不明显,代购一族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更是潮流的忠实追随者,价格因素并不是他们惟一考虑的内容。
所谓存在即是合理。代购商家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但面对监管部门逐渐收紧的管理,代购商家正面对市场的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