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小平
自20世纪60年代竞技艺术体操首次举行国际大赛以来,被誉为“体育芭蕾”的竞技艺术体操就始终在探索竞技动作与艺术美完美结合的发展之路。用艺术美韵的元素,赋予竞技动作健与美的高雅内涵和体美展现,使原本单调的竞技动作在与艺术美韵的完美结合中,激发出充满体姿魅力的健的活力、美的高雅。
近20年来,竞技艺术体操有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以俄罗斯天才运动员卡巴耶娃为标志的竞技难度发展是艺术体操追逐的主体。从对近年来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解析中就不难看出,规则以不断提升难度分值、难度数量和难度级别为突破口,用激励竞技难度快速发展的方式,激活了早期艺术体操,使其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竞技难度带动下的艺术体操,越来越展现出艺术体操的发展潜质。1984年,艺术体操被正式列入奥运会竞赛项目,1986年,欧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40余个国家开展了艺术体操项目,其中,大多数国家成立了艺术体操国家队参加世界级大赛。从2000年起,在已有的艺术体操世界锦标赛、奥运赛、国际邀请赛等众多国际大赛的基础上,国际体操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体联”)又增加了“世界杯艺术体操系列赛”,这些都寓意着艺术体操美好的发展前景。
然而,提高艺术体操难度的规则导向,在促进艺术体操迅猛发展并取得辉煌业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偏激。难度分值的大幅提高、难度数量和难度级别的超强发展、竞技难度的过分追攀,导致了艺术体操艺术价值理念、艺术美感、艺术表现力和艺术元素完美运用的整体滞后。音乐风格的意韵、身体动作的韵美、成套动作编排中多种艺术风格的展现,皆被竞技难度的分值导向所压抑,成为难度分值导向下份量很轻的附属品。这不仅有悖于艺术体操起源的初衷,严重背离了艺术体操发展的方向和基本原则,更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观众、练习者、专业人士和专家们对难度与艺术比例过度失衡的担忧。
2008年11月24日至12月2日,国际体联艺术体操技术委员会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举办了“2009年国际艺术体操新周期规则学习班”,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最新国际评分规则的首次出台。新规则修改颁布后,引发了人们对当今艺术体操竞技难度与艺术价值关系及未来发展前景的反思和争论。
艺术体操从其诞生并被正式列为国际竞赛项目后,国际评分规则便随奥运周期进行过数次重大变革。每次规则的变化,都对艺术体操在规则期内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们可将近30年来规则变化对艺术体操发展的影响大致划分为初级惯性发展、难度高速发展、竞技难度与艺术美韵结合发展3个时期。
1.1 初级惯性发展期(1982—1993年)
初级惯性发展期贯穿于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国际规则采用难度分值与艺术分值总计为10分的混合式评分体制,对竞技难度和艺术价值的评定细则相对不明晰。艺术体操运动发展长期滞缓,基本处在规则约束下的“韵律体操”阶段,其主要表现为:身体动作类型缺乏丰富性,难度动作少、难度级别低、动作速度慢、器械运用简单,成套动作中身体动作的数量约为40~45个。1983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第11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中,作为当时最高水准标志的保加利亚优秀运动员古尔基娃囊括了个人全能的金牌。在古尔基娃夺金的4套动作中,平均每套动作数量仅为43个,身体难度动作的类型大多集中在各种简单的跳步、转体和平衡动作类。就跳步而言,仅有“向前大跨跳”、“侧跨跳”、“鹿结环跳”等类型,就转体而言,也只沿用了古典芭蕾中的“巴塞转体”、“阿提丢”及“阿拉伯式”转体。难度级别和类型更不能与现在相比。又例如:由于规则规定只允许由一名乐师使用一种乐器伴奏,所以,更多的艺术元素无法被融入编排,更难有融会贯通的艺术美韵的展现。1984年,在首次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洛杉矶奥运会上,加拿大的罗莉·冯获得个人全能冠军,在几个月后的四大洲艺术体操锦标赛上又几乎以相同的成套动作再次获得个人全能的金牌。由此可见早期规则影响下艺术体操的水准状况。保加利亚队是该时期世界锦标赛集体全能项目的霸主,而极赋天才气质的前苏联队却因规则之束无缘金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俄罗斯艺术体操国家队总教练伊莉娜·维涅尓(ИРИНА-ВИНЕР)在俄罗斯队包揽艺术体操的全部金牌后回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情景时,激动地对笔者说:早期规则已到了非变革不可之境地了。
1.2 难度高速发展期(1993—2008年)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体联艺术体操技术委员会鉴于早期规则对艺术体操发展的束缚性影响,对规则进行了第1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变革。
此时期规则变革的主要特征是:以大幅提高竞技难度为突破口,以促进国际竞技艺术体操的快速发展。例如:1993年的规则把成套动作中难度动作的数量从早期规则中的8个增加到10个,1997年的规则再次将其增加到12个,2005年的规则形成了该时期的最高点,成套动作中难度动作个数达到了18个,是早期规则的2.3倍;难度类型总数也从早期规则中的136个增加到501个,是早期规则的3.9倍;成套动作中难度动作的级别规定从早期规则中的2个增加到10个以上,难度得分分值也从早期规则的5分(总分值10分)大幅度将身体难度动作和器械难度动作的分值提高到17分(总分值30分)。表1、表2详细列出了本时期规则变革的内容和进程。
表1 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动作中单个难度动作级别、数量及分值变化一览表
表2 艺术体操规则中动作难度数量变化统计一览表 (个)
表1和表2显示这一时期难度动作数量迅猛增多、难度级别迅猛增大、难度创新日新月异,采用联合难度的超难连接,大幅度体现难度优势的成套编排层出不穷。力挺难度动作超强发展的鹰派代表俄罗斯艺术体操国家队总教练伊莉娜·维涅尓执掌的俄罗斯艺术体操国家队和俄罗斯艺术体操天才运动员卡巴耶娃成为此时期竞技艺术体操高速发展的时代标志。
1996年,年仅13岁的卡巴耶娃在其教练伊莉娜·维涅尓的带领下,首次参加艺术体操国际大赛就表现出超高身体难度的天赋和潜质。首赛就包揽AEON杯个人全能冠军和卢布尔雅那国际赛个人全能冠军,在夺冠的成套动作中,卡巴耶娃以超高柔韧性难度动作,并将其天衣无缝地融贯在跳步、转体及平衡类所有身体难度动作中,在令全场的观众近乎疯狂的同时也令几乎所有女子艺术体操运动员无缘金牌,卡巴耶娃在狂扫5届欧洲锦标赛冠军、3届世界锦标赛冠军、2000年悉尼奥运会铜牌(因失误)、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的同时,也将竞技艺术体操的发展速度和身体动作难度推到了历史的最巅峰。
在这一时期中,身体难度动作的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以往一个身体难度动作结合单一的技术阶段,而朝着一个身体难度动作结合复合技术的方向快速发展。如“交换腿跳空中转体180°同时躯干后屈”(图1-a)和“跨跳,整个身体转体360°体后屈”(图1-b)。另外,此时期的单脚转体难度在身体姿势、转体度数的变化更是多样,改变了以往在转体时,躯干仅处于直立的控制状态,而是大幅度地劈腿结合躯干向不同方向姿势完成的转体(图1-c),以及“复合式”的转体(图1-d),转体度数更是向着3周、4周及5周方向发展。
图1 身体难度动作结合复合技术示意图
身体动作难度的发展随之带动了器械技术运用的快速发展:“不用手抛接”、“视线外抛接”、“熟练性抛接”、“惊险性接”等变换层出不穷。器械使用难度的级别成为器械分值加分多少的评价标准。在这一时期中,艺术价值的发展明显滞后,对艺术价值的发展和关注在规则中虽能体现出一定的分值,但对艺术价值的具体内容、分值划分、裁判员分组等仍处于波动和不确定状态。动作难度价值迅猛发展所影响的艺术价值明显滞后,为艺术体操健全的发展埋下了潜在的隐患。
1.3 竞技难度与艺术美韵结合发展期(2009年—)
伴随2009年新规则的问世,在修正2005年规则对身体动作难度和器械难度快速发展的导向后,制定出竞技难度与艺术美韵完美结合发展的规则导向。可以预言,竞技艺术体操的发展,将大步迈进竞技难度与艺术美韵完美结合的全新发展期。
2009年9月,在日本举行的第29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是2009年新规则颁布后的首次艺术体操世界锦标赛,同2007年在希腊举行的第28届艺术体操锦标赛相比,参赛国和参赛运动员都有所增加,各参赛国的表现风格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例如,参加个人项目全能决赛的前4名运动员共16套动作中,仅有1套动作沿用了迪斯科风格的音乐,而在其他15套动作中,无论是在编排主题还是在音乐风格的选配上,明显有了追求艺术价值的变化趋势,如金牌获得者俄罗斯优秀运动员卡娜耶娃在球操的表演中就较多地融入了俄罗斯舞蹈的艺术元素;白俄罗斯新秀斯坦妮乌塔的圈操中,也大量运用了白俄罗斯民间舞蹈的艺术元素;而长期备受观众喜爱的艺术体操名将乌克兰运动员彼索诺娃尤为突出,带操中“竞技难度与艺术美韵完美结合”的经典展示,感动了现场的所有教练员和观众。虽然,这位最能感染、最受观众喜爱的乌克兰姑娘仅获得了个人全能的铜牌,但她是始终保持难度与艺术相结合风格的优雅典范!由此可见,2009年新规则对艺术价值的评判导向已初见端倪,2009年新规则影响下的竞技艺术体操,即将迎来竞技难度与艺术美韵完美结合的全新时期。
其实,对2005年规则竞技难度偏激导向在2005年规则颁布不久就开始了。2006年,在俄罗斯伏尔加格勒举行的世界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比赛中,不少国家的教练员就深感难度发展过快带来的困扰和力不从心的无奈。2007年4月,在连续两站艺术体操世界杯系列赛中,参赛国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6个国家减少到了19个国家,其中还包括了前苏联解体后诞生的乌克兰、白俄罗斯、阿塞拜疆、乌斯别克斯坦等国家。2007年9月,在希腊举行的艺术体操世界锦标赛中,国际体联艺术体操技术委员会对参赛的17个国家发放了征求艺术体操个人和集体项目成套动作中身体难度数量的调查表,除俄罗斯以外的几乎所有国家一致投票赞成大幅度降低身体难度动作的数量,要求将个人项目中身体难度动作的数量从18个减少为12个,集体项目中难度动作的数量由18个减少为14个。正是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在与国际体联艺术体操技委会委员玛利亚的讨论中得知,在国际大赛中因参赛国和参赛运动员逐渐减少,艺术体操项目的普及率逐年降低,国际奥委会已有了是否还继续保留艺术体操项目的考虑。由此可见,在2005年规则的实施过程中,国际体联艺术体操技委会已察觉到该规则对艺术体操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开始讨论和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
2009年新规则重新梳理了艺术体操“难美运动项目”的属性,阐述了竞技难度与艺术美韵完美结合的辩证关系,划分了竞技难度与艺术价值两大分值体系,明确了竞技难度与艺术美韵是评判艺术体操水平高低的两个主要方面,二者既相互联系和影响,又相对独立。难度是艺术体操发展的产物,艺术体操的发展又首先离不开难度的支撑,这也是所有竞技性项目发展的必然。难度既是体现运动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艺术体操艺术价值赖以发展的核心要素。艺术美韵主要包括音乐韵美、舞蹈韵美、形体韵美及身体动作的艺术美表现。艺术价值的体现必须要有难度基础,失去艺术美韵的竞技动作会枯贬干涩,而没有难度基础,就彰显不出艺术美表现水准的高低,更谈不上流畅奔放的艺术美感和高质淋漓的艺术感染力。竞技难度与艺术美韵的完美结合与均衡的发展是支撑竞技艺术体操生存和发展的两大根基,相依相融,缺一不可,过度偏侧也不可。这就是2009年新规则对艺术体操发展理念的重新诠释,是大幅提升艺术价值分值比例、调整并限制动作难度评判分值、修正2005年规则中难度偏导趋势的理论依据。
2.1 减少难度数量,降低难度分值,取消高损伤率的难度动作,修正竞技难度过度发展的趋势
回顾在上一周期规则中,难度与难度分值不断攀升,虽促进了竞技艺术体操的快速发展,但规则中不同类型高难度动作的使用,却导致了因过分追逐难度和难度分值使运动员受伤的机率明显增高,特别是在膝、腰、髋关节部位。许多优秀运动员因不同程度的受伤而过早地停训、停赛,或轻或重留下了身体伤疾,也有很多“天才幼苗”因难度大和受伤率高而放弃对艺术体操的选择。例如:曾创造了竞技艺术体操身体难度历史巅峰的俄罗斯天才运动员卡巴耶娃,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因过度使用双膝直接落地动作造成膝部重伤而停赛,2005年复出后,又因伤势过重最终未能圆梦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年仅25岁之际就过早地离开了她心爱的曾创造过无数神奇的艺术体操生涯。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集体全能银牌的我国优秀运动员章硕、孙丹和获得2004年亚运会个人全能冠军的国家队运动员武梦燃,都因多次受伤的原故,被迫手术治疗后而停训。特别是,由于孙丹伤势的原因我国取消了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29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集体项目的比赛,这对刚刚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集体全能银牌的中国队来讲,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2009年新规则首先取缔了25个用膝部直接落地、用膝部支撑完成平衡、转体、跳步的高损伤率的难度动作。与2005年规则相比,新规则虽然保留了极个别用膝部支撑的平衡动作,但动作分值却被大幅降低。与此同时,对脊柱持续向后大弯屈的柔韧动作等易损伤类的难度也降低了其分值,并对同类型的身体难度动作进行了重组,避免了难度的重复使用,也大大降低了难度的数量。
其次,2009年新规则强制性地把成套动作中的难度数量由前一周期的18个降为12个,各类身体难度动作总数也由501个减少到291个,被删的难度数量多达210个(表2),如按成套动作难度数为18个,成套动作时间上限90s计算:平均每5s就要出现一个难度动作。将难度数量降为12个后,仍按成套动作时间上限90s计算,平均7.5s才出现一个难度动作。这样,成套动作中用来完成富有艺术美表现(非难度动作)的时间就比原有时间增加了15s。
第三,2009年新规则明确了难度与艺术分值相互独立的分值体系,降低了难度得分的分值,规定了难度分值的计算方法。难度分不再与艺术价值分交叉评判,难度分评判分值为20分,其中身体难度评判分值与器械难度评判分值各为10分,难度得分的最高分值却只有10分,其计算公式为:难度得分=(身体难度得分+器械难度得分)÷2。同2005年规则相比,2009年规则将难度实际得分值降低了7分之多。
取缔难度动作,减少难度数量,降低难度分值,2009年新规则从根本上遏制了竞技难度过度发展的趋势,使竞技难度与艺术价值能够得以均衡健全地发展。
2.2 提高艺术价值分值,明确艺术价值评判标准
在对规则发展的长期研究中不难发现,艺术体操的艺术分值变化也惯穿于整个发展时期,而2009年新规则对艺术价值的变革则又是一次突破性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革。
2009年规则首先将器械难度的评判与艺术价值的评判彻底剥离,让困扰多年的难题得以解决。从2001年起,国际规则就将器械难度、音乐及舞蹈编排三大方面的评判共同列入到艺术价值裁判评判的内容之中。到2005年,对器械难度的评判和加分在艺术价值中的比重更是占到了70%。裁判员在面对纷繁复杂、眼花缭乱的器械难度评判的同时,还必须对音乐和舞蹈编排的艺术性进行评判,这自然就降低和削弱了对后者评判的关注力和专业性,不利于对音乐和舞蹈编排的艺术水准进行准确、客观、全面、专业的评判。此外,由于音乐和舞蹈编排所占分值比例极少(仅有3分),裁判员也无法从根本上拉开参赛者之间艺术水准的差距。2009年规则将器械难度评判同艺术价值评判彻底剥离,首次取消了以往裁判员在艺术价值分值中,既要对极其复杂的器械难度进行评判,还同时要对非常专业的音乐、舞蹈编排、艺术表现力等进行全面综合的评判方法,消除了裁判员因评判内容交叉而出现的不确定性、盲目性、任意性和非专业性现象,为艺术价值评判创造了专业化评判的平台,也为艺术价值专业化评判的发展奠定了保障。
其次,2009年规则对艺术价值评判的评判符号、评判内容和相对应的评判分值首次做出了明确又详细的规定。例如:首次增加了艺术价值评判的符号和相对应的内容及评判分值,仅个人项目就有20个之多。同时,对艺术价值评判内容与相对应的分值也做了明确的界定,对评判方法也有了一系列具体要求。例如:对艺术价值中音乐方面的评判就做了明确又详细的规定“不同音乐主题之间缺乏一致性:-0.20分,动作结束时音乐突然中断:-0.20分”。在舞蹈编排中又规定“必须充分利用与音乐有关的连接要素(技术、美学和情绪),以便协助发展成套动作的主题”等等。2009年新规则首次制定的艺术价值的评判内容、评判符号和相对应的评判分值等规定,基本杜绝了艺术价值评判中无章可循的盲目性、任意性、不确定性和非专业性,使艺术价值评判有了“准确、客观、全面、专业”的评判标准和依据,这不能不说是艺术体操规则变革中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
最后,2009年新规则在降低难度分值的同时,大幅提高了艺术价值的分值。艺术价值分值从2005年规则中的3分提高到了10分,整整增加了7分,艺术价值分值在总分值中所占比率也从2005年规则中的10%提高到33%,可见,2009年新规则对艺术价值分值变革的力度之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新规则首次提出了“艺术体操成套动作艺术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将情绪信息传递给观众,并应体现出舞蹈编排的主题思想”,主要包括“音乐伴奏、艺术想象和表现力”;在器械动作的选择部分,又首次规定“可以做具有独特的、优美的、不同的舞蹈装饰性动作”。可见,2009年新规则实现艺术价值重大变革的真正含义是要为竞技难度与艺术美韵完美结合注入清新的活力。
笔者认为,修正2005年规则矫枉过正的偏激,制定竞技难度与艺术美韵完美结合的发展导向,不仅是2009年新规则重大变革的灵魂,更是始终处在变革中的艺术体操在追随永无止境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肯定,不断否定,不断完美,不断发展”的历史必然。伴随2009年规则重大变革的影响和导向,艺术体操也必将会有更创新、更完美的变革与展现。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明确地看到历次规则变革对艺术体操发展所产生的影响;2009年新规则的颁布,必将促使国际艺术体操迎来竞技难度与艺术美韵完美结合的新发展时期。
几年前,当国外优秀运动员早已进入“舞蹈加器械动作”阶段时,几位应邀前来我国指导的国际艺术体操界资深专家曾直言不讳地说:中国艺术体操“还停留在“体操加器械动作”阶段。中国艺术体操与国际水准间存在着包括教、训、编排等在内的整体差距。尽管中国艺术体操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但面对2009年新规则变革的影响,面对即将来临的2012伦敦奥运会,中国艺术体操将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3.1 2009年新规则的变革,为中国艺术体操创造了迅速提高竞技难度水平的历史机遇
难度尤其是身体难度是竞技性艺术体操近20年来发展的主线,也是中国艺术体操近年来的弱项之一。追溯我国竞技艺术体操的发展历史,中国艺术体操在“艺术体操初型惯性发展期”中并不逊色,在世界锦标赛中是紧随保加利亚、前苏联之后的同属第一集团强队。例如:1987年在保加利亚第13届艺术体操世界锦标赛上,中国队仅排后于保加利亚和前苏联队,与西班牙队并列第3名。在四大洲中(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更是称雄一方遥遥领先。
然而,在“难度高速发展期”,世界艺术体操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20世纪90年代起,俄罗斯艺术体操以身体难度数量多、难度级别高、单个动作复合技术运用、动作速度快的成套动作优势,取代了保加利亚的霸主地位;以卡巴耶娃为代表的俄罗斯艺术体操队在飞速创造难度奇迹和巅峰之际,把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甩到了后面。
2009年新规则对难度的限制,减缓了俄罗斯艺术体操难度动作高速发展的冲击力,为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艺术体操竞技难度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从2009年日本世界锦标赛上俄罗斯队比赛的情况看,俄罗斯队在难度领先的基础上,更注重对艺术价值的追求。2009年规则对难度限制的导向影响,恰好就是中国队提高难度水平的良好机遇,应不失良机地快速发展我国竞技艺术体操的难度水准;尤其要在转体类难度、难度动作领悟与流畅表现、身体与器械结合运用等难度方面狠下功夫;同时,要更多地看到我国与俄罗斯队在难度尤其是器械难度上存在的较大的差距。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在国家体育总局体操中心艺术体操部举办的“艺术体操高级教练员培训班”上,讲述了笔者刚刚编译完成的俄罗斯艺术体操国家队使用的身体难度与体能训练教材,从中可以看到我们的差距和俄罗斯创造难度奇迹的训练体系、训练方法和成功的轨迹,值得认真地学习和借鉴。同时更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毅力,加快我国训练体制、训练体系、训练方法的与改革步伐。把握2009年新规则带来的难得机遇,竭尽全力地在新周期内冲刺本是无望超越的俄罗斯等世界强队。
3.2 2009年新规则的颁布,有利于中国艺术体操潜在优势的发挥
艺术体操是竞技与艺术的结合,是艺术底蕴浓郁的竞技表演艺术项目。随着竞技艺术体操的发展,艺术美韵元素也在不断得以融入。从20世纪80年代末,由局限于古典芭蕾元素和钢琴伴奏,扩展到可以使用各种不同风格的器乐和音乐旋律(管玄乐、轻音乐、交响乐、民族乐、打击乐等)及各种艺术风格的舞蹈元素的运用,极大地扩展和丰富了艺术体操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2009年新规则颁布后,各国在继承经典芭蕾舞元素运用的基础上,都竭力挖掘具有民族文化底蕴和民族艺术特色的艺术元素。例如:2009年,在日本举行的第29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在上一规则周期风靡的“成套动作配迪斯科”的表现风格,开始刻意挖掘和融入具有民族文化底蕴和民族艺术特色的艺术元素,或是融入经久不衰的世界经典艺术作品的元素。例如:俄罗斯卡娜耶娃的球操就融入了俄罗斯经典民族舞蹈中的舞蹈元素,配以即大气委婉又细腻传情的“阿姆斯协奏曲”,世界艺术体操名将乌克兰的彼索罗娃的彩带也精选了乌克兰现代民间舞蹈中的舞蹈元素,配以舒扬韵美荡气回肠的“木兰诗歌”音乐旋律;俄罗斯5人集体圈操则演绎了俄罗斯经典芭蕾舞“天鹅湖”舞蹈元素和柴可夫斯基的经典音乐旋律。这些成套动作中音乐选配的形式、风格、旋律与流畅协调、刻意民族文化底蕴的经典艺术元素的艺术编排,加之运动员充满激情、充满遐想、充满个人艺术魅力的体姿表现,就像一首华彩无限、韵味无穷的天才乐章,给观众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憧憬与感动,也为竞技难度与艺术美韵完美结合的全新发展期拉开了美轮美奂的精彩帷幕。
中国拥有五千年璀璨历史和56个优秀民族,文化底蕴尤其厚重,艺术资源极其丰茂。中国艺术体操有着完全能立于世界艺术体操之林的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民族艺术瑰宝。只要努力挖掘,努力创新,在2009年新规则的历史环境下,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夺银的基础上,中国艺术体操一定能实现、更辉煌的历史飞跃。
3.3 编排创新是中国艺术体操崛起的突破口
艺术体操的编排不是简单的竞技动作的组合,而是对动作进行艺术加工、艺术提炼、动作主题与音乐主题协调配合的艺术审美与形象思维的创造过程。编排的档次是决定比赛名次的先决条件。然而,编排创新即是中国艺术体操的优势又是弱势。早期,主要参考并效仿国外的编排理念和方法,由于包括身体条件在内的诸多因素,在编排方面我国艺术体操始终没能得以最终突破。且不谈对民族艺术元素的挖掘和运用如何,仅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贯”和“自然流畅”就很欠缺。身体动作缺乏激情和艺术感染力,完成用力方式机械而僵硬,没有体现出艺术体操在表现“节奏”、“韵律”、“优美”动作时的肌肉用力方式。不妨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个人全能冠军卡拉耶娃为例,从她在2009年艺术体操世界锦标赛的动作编排上看,其艺术美韵的综合体现堪称是到目前为止的经典。她所具备的其他运动员都少有的一个典型特征:完成的所有动作包括各种得分很高的难度动作,在肌肉用力的方式上特别的轻盈和舒展,即有竞技的矫健与奔放,又有芭蕾舞般的韵美与含蓄,显示出俄罗斯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动作在芭蕾基训、舞蹈素养、音乐领悟和体美艺术表现等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是编排中的神韵和创新。“体操加器械动作”形象而生动地点出了我国艺术体操编排长期面临、却未实质性得以有效解决的一大难题。多少年过去了,回头看来,我们在编排方面的改进和提高的确不容乐观。在不久前举行的第11届全运会艺术体操竞赛场上所表现出的此类情景仍很普遍,包括一些较为知名运动员的动作中,至今尚未体现出“舞蹈加器械动作”的编排水准和现代编排理念。
然而,成套编排又是中国艺术体操的强势或者说潜在强势。中国艺术体操首先要在学习俄罗斯等国经典编排的基础上,坚持鲜明的中华民族艺术为主题的编排风格,要富有与民族经典音乐旋律融为一体的艺术节奏的彰显与提炼,要紧紧把握2009年新规则“成套动作艺术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将情绪信息传递给观众,并体现出舞蹈编排的主题”的总体原则。在2009年新规则标注的“音乐伴奏、艺术想象和表现力”重点中下足功夫。例如,就音乐部分而言,首先应体现音乐本身的主题、动力节奏变化和旋律的优美性,同时还必须与动作的主题(指身体和器械)及表演者的个性特点和体美韵律浑然天成,在与动作熠熠生辉的交叠中释放出观众对美的激情、美的崇尚、美的宣泄、美的畅想。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集体全能的两套编排就是我国创新型经典编排的典范,不仅获得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艺术体操集体全能的银牌,更为中国艺术体操深入挖掘民族优秀艺术元素的编排创新树立了典范。
编排贵在创新、贵在独特、贵在对各类经典艺术元素尤其是民族经典艺术元素持之以恒的挖掘、整理、提炼和炉火纯青的运用。当然,还需要有多方面的操控能力,包括自身的美学素养、编排技法、音乐领悟、舞蹈灵感、视觉把握、艺术激情、经验积累等。同时,还要树立竞技难度与艺术美韵完美结合的编排理念,加强同国际强队的交流与学习。在归属评分类的项目中,尤其还要加强同国际体联艺术体操技委会及国际裁判员间的交流,至少要让她们认识中国文化,了解、熟悉最终喜爱中国文化。
2009年新规则颁布后,世界各国都根据2009年新规则的变化,重新调整其发展理念和训练体系,目标定格在冲刺2012年伦敦奥运会奖牌。中国艺术体操的起步虽晚于俄罗斯等国家近30余年,但这并不构成中国艺术体操难以突破的理由。凭借几代中国艺术体操人的执着、牺牲与拼搏,中国艺术体操正在突飞猛进地拼死超赶。也正是凭借这种顽强、勇气和智慧,中国艺术体操必将创造出更新、更美、更璀璨的辉煌。
[1]2005年.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S].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
[2]2009年.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S].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
[3]1984年.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S].国家体委训练竞赛司.
[4]1985年.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S].国家体委训练竞赛司.
[5]洪小平.论艺术体操转体动作的类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24(2):35-44.
[6]洪小平.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发展趋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6(2):77-79.
[7]洪小平.艺术体操实践与规则互动机制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5):43-47.
[8]刁在箴,谢颖,洪小平.对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1,21(6):35-37.
[9]叶进.中国舞剧的症结在哪里[M].北京:舞蹈杂志社,2009:32-3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nd wound healing[J].Perspect Vascular Surgery Endovascular Therapy,2006,18:55-62.
[9]CHERYL A S,FRANCIOSE S,CHRISTOPHER W,et al.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following skeletal muscle strain injury in rats[J].J Appl Physiol,2007,102:755-761.
[10]COHN R D,VAN C E,HABASHI J P,et al.Angiotensin II type 1 receptor blockade attenuates TGF-beta-induced failure of muscle regeneration in multiple myopathic states[J].Nat Med,2007,13:204-210.
[11]CONFALONIERI P,BERNASCONI P,CORNELIO F,et al.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 in polymyositis and dermatomyositis correlates with fibrosis but not with mononuclear cell infiltrate[J].J Neuropathol Exp Neurol,1997,56:479-484.
[12]CZARKOWSKA-PACZEK B,BARTLOMIEJCZYK I,PRZYBYLSKI J.The serum levels of growth factors:PDGF,TGF-beta and VEGF are increased after strenuous physical exercise[J].J Physiol Pharmacol,2006,57:189-197.
[13]DOUGLAS R COOK,MATTEW E DOUMIT,ROBERT A MERKEL.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nd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 interact to affect proliferation of clonally derived porcine satellite cells[J].J Cellular Physiol,1993,157:307-312.
[14]GREGORY R A.Satellit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skeletal muscle hypertrophy[J].Appl Physiol Nut Metab,2006,31:782-790.
[15]HERING S,JOST C,SCHULZ H,et al.Circula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is elevated by extensive exercise[J].Eur J Appl Physiol,2002,86:406-410.
[16]JOHNNY HUARD,YONG L I,FREDDIE H F U.Muscle injuries and repair current trends in research[J].J Bone Joint Surg Am,2002,84:822-832.
[17]JUDY E A,ASHLEY C W.Satellite cell activation on fibers:modeling events in vivo-an invited review[J].Can J Physiol Pharmacol,2004,82:300-310.
[18]MARCIA R H,JR HEMBREE,MARY S PAMPUSCH,et al.Effect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 on ovine satellit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fusion[J].J Cellular Physiology,1990,146:435-444.
[19]NICOLAS F,MAL GORZATA D,CHRISTOPHE M,et al.Muscle stem cells and model systems for their investigation[J].Developmental Dynamics,2007,236:3332-3342.
[20]RONALD E.AIIEN,LINDA K.BOXHORN.Inhibition of 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 differentiation by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J].J Cellular Physiol,1987,133:567-572.
[21]SHI X Z,DANMIEL J G.Muscle stem cells in development,regeneration,and disease[J].Genes Dev,2006,20:1692-1708.
[22]TATSUMI R,ANDERSON J E,NEVORET C J,et al.HGF/SF is present in normal adult skeletal muscle and is capable of activating satellite cells[J].Dev Biol,1998,(194):114-128.
[23]YAMAZAKI M,MINOTA S,SAKURAI H,et al.Expression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 and its relation to endomysial fibrosis in 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J].Am J Pathol,1994,14:2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