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宜彦
在成长过程中,“80 后”干部一直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考试改变人生、竞争成就未来”的观念对他们影响很大。
如今,一大批生龙活虎的“80 后”青年干部正活跃在党政机关各个部门。他们在级别上以科级为主,具体承办大量日常工作,处在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阶段,是机关工作的基础力量,也是积极活跃、富有生气的新生力量。
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通过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100 多名“80 后”青年干部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了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与成长之路。
“80 后”青年干部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出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成长,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普及的环境中接受高等教育,经过激烈的公务员考试进入党政机关。他们是干部队伍的新鲜血液,是机关大量工作的具体承办者。
首先,他们享有丰富的物质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们充分感受到改革开放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大多有着衣食无忧的童年和家庭日臻富裕的青少年时期,他们当中有很多独生子女,长辈给予了太多宠爱。
其次,经历开放的社会环境。“80后”成长环境是日益开放的。中国向世界开放,政府向民众开放,城市向农村开放,现代交通的发展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让他们感到世界像一个村庄。“80后”大多数是电脑迷、网络迷。“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他们可以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但是不能没有互联网。
调查数据显示,35 岁以下的青年中,37%的人每天上网超过4 个小时,其中,46%的人喜欢用QQ、MSN 聊天,32%的人用博客表达自我,22%的人习惯网上购物。
第三,接受系统的现代教育。我国的教育体系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恢复和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市场化改革过程中进一步更新和完善,为“80 后”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学校教育之外,家长们还给他们音乐美术等高雅艺术的训练和熏陶。高等教育中,学科设置更加合理,学习内容更具时代性,学习视野更加开阔,更多地接触了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最后,感受多元的价值文化。时代的快速变化引发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人们的思想活动呈现出更多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年人生目标的选择上,有38.2%的选择家庭幸福,36.7%的选择事业成功,25.1%的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80后”的青年干部也概莫能外。
我们还就汶川地震中“范跑跑”行为评价进行抽样调查,63%的认为他的行为对社会有危害,26%的认为他的选择是个人自由,11%的认为他的行为对社会没有危害。随着价值的多元化,他们的自主选择特点更加突出。
现在单位里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如果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一些年轻人就会义无反顾地离开机关。
“80 后”干部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在层层严格的选拔中脱颖而出,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
“80 后”干部选择做公务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具有公共服务的意识,立志把个人的成长融入党的事业发展当中,实现自己为社会服务的理想。
在对一个青年科级班学员的抽样调查中,大多数学员认为,“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是衡量公务员职业生涯成功的最重要标准。
“80 后”干部,一般都具有本科学历,近年来硕士、博士研究生进入国家机关的越来越多,极大地改善了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他们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系统学习了经济、管理、法律或其他学科的知识,一般都具有一技之长。他们的知识面比较宽,接受了交叉学科、跨学科的教育,看问题一般不局限在某个学科领域。
在成长过程中,“80 后”干部一直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考试改变人生、竞争成就未来”的观念对他们影响很大。他们不怕挑战,不怕“PK”,乐于在竞争中证明自己。他们处在充满激情的年龄,对工作充满热情,对未来充满期待,勇于承担急难险重的任务。
“80 后”干部是一个年轻活跃的群体,思维敏锐,善于思考,喜欢憧憬、富于想象。他们接受新事物快,善于学习新的思想和方法,善于借鉴和运用外来经验。他们正处于创新的黄金阶段,历史包袱少,保守观念少,条条框框少,新想法多、新点子多、新创意多。
尤其珍贵的是,他们崇尚科学和民主,敢怀疑,不迷信,不盲从,是改革创新的新生力量。尽管他们在工作中一些创新想法不尽成熟,但他们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勇气,是值得支持、保护和鼓励的。
“80 后”干部是机关中名副其实的小字辈:年龄小,是最年轻的干部群体;资历浅,是刚参加工作的“新兵”;经验少,还没有太多实践锻炼的机会;职务低,是机关基层的基础力量。一些“80后”干部在某些方面还不够成熟,需要更多的培养和锤炼。
首先,宗旨观念有待增强。他们成长历程中个人自主意识较强,在宗旨意识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在处理事业发展同个人发展的关系上把握不够好。他们受到家庭的宠爱多,有的有“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想法,认为进入国家机关是自我奋斗的结果。二是,对事业和职业的关系把握不好。有的认为“事业是党的,本事是自己的”,把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职业,没有当成终生从事的事业。三是,群众观念不够强。他们与基层群众接触不多,缺乏对社会反哺的情感,做好日常工作的意识较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较弱。
其次,工作态度有待端正。“80 后”干部工作时间不长,一时还难以适应机关压力大、强度高、节奏快、责任重的工作要求。
他们有的在工作中情绪浮躁,抱怨相对清贫的生活待遇,不满论资排辈的选拔机制,厌烦简单重复的事务性工作。他们有的做事毛糙,急功近利,缺乏干一行爱一行的劲头,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存在敷衍塞责、应付了事的现象。还有个别年轻人把心思用在快速升官上,认为在成为主任科员以前是“苦干实干做给天看”,徒劳无益,养成不良的工作作风,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
第三,实践经验有待丰富。“80 后”干部中“三门干部”多,比较缺乏实践锻炼,不同程度存在着眼高手低的现象。他们较少了解国情,对中国社会现状、地方发展差异、人民生活水平的差别等知之不多。他们不大熟悉基层,主要从地方报告和报纸上获取信息,对基层情况如同雾里看花。他们不太了解群众,一些学员说,他们住不惯老百姓的土房,不会走老百姓的土路,不会讲老百姓的土话,这些影响了他们的工作质量。
第四,抗挫心理有待增强。有的“80 后”干部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希望尽快得到领导和同事认可。由于适应机关工作需要一个过程,经验还不够丰富,对交办的工作有些做不来做不好,受到领导批评,自信心受到打击。他们希望干的是有意义、有创意的大事,但实际做的是一些最基础、最琐碎的小事,包括一些机械重复的事务,内心感到失落。
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些所谓的“不如意”,会挫伤工作积极性,时间长了,看问题容易偏激,产生一些消极情绪。
“80 后”干部为党政机关带来了新鲜力量,洋溢着青春和活力。大力培育他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理想信念,帮助他们更好地树立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是干部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要尽快为他们补上实践这一课。要创造条件让他们走进农村,走进厂矿,走进基层,走进群众,用生动的社会实践锻炼他们,用鲜活的生活经历教育他们。国家工商总局的龚仆说,他曾到最偏远的基层锻炼过半年,亲身感受到了老百姓的艰辛,亲眼看到了老百姓的难处,亲耳听到了老百姓的骂娘,这是生动的国情教育,更是深刻的党性锻炼,这样的经历应该更多一些更丰富一些。
对待枯燥单调的政治学习,“80后”干部有时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他们从来不说不,也很少认真学,应付了事。好的教育内容需要好的载体,单纯的灌输和说教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教学中采取了一些体验式、案例式、情景式的方法,受到大家的欢迎,得到了很好反响,但形式还不够丰富。要改变这一现象,就要综合运用现代培训理论与方法,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真正触及思想,触动情感,触发动力,努力实现理论、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80 后”干部是极富可塑性的年轻群体。一方面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坚持高标准,敢于压担子,使他们业务上尽快成熟,独挡一面。另一方面,要特别爱护他们的热情,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肯定他们的成绩,保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不少“80 后”干部表示,工作中特别希望听到领导的表扬,这样能够信心更足、干劲更大。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鼓励办法和激励机制,使他们的价值得到肯定和认可。要特别关注“80 后”干部的心理健康,防止因心理敏感和脆弱出现自暴自弃,影响健康成长。
“80 后”干部是机关工作的“新兵”,要给他们创造学习成长的条件和机会,快速提高沟通协调、调查研究、执行落实等岗位工作能力,鼓励他们“小兵担大任”,尽快成长为业务上的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