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仲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物理以观察和实验为主,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开展好对学生的评价,从而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促进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竭力营造可供学生发展的评价环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在真实的学习生活情境中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如学习“欧姆定律”时,笔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学生对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先做出猜想,然后明确实验思路,设计实验电路,选择实验器材,绘制记录表格,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实验结束后,将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后总结出结论。
为了能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做出公正的评价,笔者制订一份学生学习过程评价表,内容包括:1)能否联系现实生活和已有知识经验发现和提出问题;2)是否乐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探究课题;3)是否积极主动地参加探究活动;4)是否能够在探究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5)是否敢于面对探究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物理的自信心;6)是否认识到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学科;7)能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交流中获益;8)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9)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善于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
评价表中各项分设A、B、C、D四个等级,学生给自己作出评定,并作简要评语。课后当学生完成评价表后,就能够适时找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不会满足于单一的测验分数,他们会采取行动,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教师也可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发展潜能,针对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忽视对学生的情感评价。而事实上情感比认知能力还重要。当学生刚迈入中学大门时绝大多数对学校充满热情。然而当真正参与到中学生活中时,一些人由于对紧张的学习节奏不适应,或有了一两次的挫折后,本来十分乐观的态度会变得消极。这时他们常会表现出不喜欢上学,或对学习失去信心,在课上表现不积极。教师如能适时地给学生鼓励,抓住教学中的切入点,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及时评价,一定能重新燃起这些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在做学生实验时,对于不同的学生都可以送出鼓励性的话语。对于表现出众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道:“你思路严密,操作规范,希望你再接再厉!”对于那些动手能力强但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你的电路连接既熟练又正确,相信你一定能根据记录的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对于班中那些回答不流利的学生则可以鼓励道:“你今天对实验结论的归纳使我们大家感到你的物理思维有了很大的进步!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不小的提高!”这些评价语言让学生如沐春风,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树立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中,除了教师评价外,同伴的评价将会增加评价的效果,能使整个教学充满民主和谐的氛围。同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其他学生也有评价权。教师在实验教学活动中可以用同伴评价测试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
如在学习“伏安法测电阻”时,有一个教学板块是让学生探究在缺少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情况下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学生自选器材,设计方案,动手进行探究。笔者除了发给学生一张自评表,下课时还附加一张同伴评价活动表,内容包括:1)你的姓名;2)同伴的姓名;3)要解决的问题;4)在活动中同伴的特殊能力表现;5)我的同伴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6)同伴在活动中是否积极与他人协商,倾听他人的意见;7)同伴是否能有条理地表述自己观点;8)在回答与解决问题中,同伴是否热情自信;9)同伴在活动中动手操作能力表现如何。(注:表现突出10分;较好8分;一般6分;较差4分。)
这样的评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评价、反省能力,并能让学生正确看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扬长避短,共同进步。同时还能促进教师的反思与提高,从而让学生健康发展。
评价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上面介绍的是笔者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总之,只有注重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使学生评价落到实处。笔者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改革必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