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章梓
据调查,我国职业学校存在一定心理困惑及轻度心理障碍的学生比例相当高,学习压力、情感困惑、人际关系紧张、经济困窘……种种压力造成职业学校学生成为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而良好的体育教学对于职业学校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如何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行探讨。
在体育教学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既要通过体育运动促进其生理健康,也要注意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在增强人的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同时满足人的身心需要。
良好的体育教学对于职业学校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体育运动中,集体项目获得胜利的保障在于成员之间配合的默契和行动的统一,而这种行为的实现不仅依靠成员的娴熟技术和战术配合意识,还必须以积极的、健康的道德情感作为基础。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体会和感受共同遵守公共基本准则的重要性,从而升华为共同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启发其社会意识,促进道德意识的形成。
体育运动中的美育价值最终体现为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使人自身的潜能全面而自由地发挥。
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强壮的体质会产生良好的自我态度和自我满足感。体态良好,神经健全,动作灵巧,有良好的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和抵抗疾病的能力等是产生自信心和快乐体验的物质基础。体育是健与美的结合,不仅能塑造外在的体形美,而且能培养人的内在美。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可以提高感受美、体验美、赞赏美、创造美、表现美、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创造和发展体育美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体育运动中的美育价值最终体现为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使人自身的潜能全面而自由地发挥。
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且复杂多变,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时会遇到来自自身的各种困难和来自外界的影响,产生诸如紧张、失意等情绪,造成身体素质水平和能力的不足。但是,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学生都必须使自己在符合一定道德规范和规则的条件下,以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去克服、战胜一切困难和障碍。这样就使学生在获得成功与失败、优势与劣势、群体与个体、合理与不合理等多种体验的基础上超越自我、挑战极限,自觉调整对客观环境的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心理素质水平。
当前体育教学除继承优良的传统外,更加注重不同锻炼内容与方式对心理健康的矫治 作用,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需要,特别是针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选择组合有关体育 内容的锻炼方式,这种有针对性的锻炼方式被称为“运动处方”。实践证明,不同的运动处方对于克服和调节不同心理问题确有良效。下面试举例说明。
1)为遇事紧张、胆怯型学生开设的运动处方。不少学生特别是女生胆子小,做事怕风险,遇到重要的事情容易紧张和失常。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要为他们选择安排一些克服困难或公开而激烈的体育活动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平衡木、跳马等。完成这些活动,要求克服各种胆怯心理。球类项目的各种竞赛,场上形势多变,紧张激烈,只有冷静、沉着应战,才能取得胜利。
2)为孤独、抑郁型学生开设的运动处方。为了改变部分孤独、抑郁型学生不合群、不习惯与大家交往的特点,要为他们选择一些趣味性较强的集体项目,如篮球、排球、接力跑、拔河、健美操等。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接触,激发起这类学生的热情,提高兴奋性,增进人际交往,使他们在参与的同时慢慢改变孤僻、封闭的习性,逐步适应与同伴交往,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并热爱集体。
3)为急躁、易怒型学生开设的运动处方。职业学校学生遇事易急躁,感情容易冲动。针对这类学生的特点,要为他们选择安排一些缓慢、持久的体育项目,如打太极拳、慢跑、下棋、野外远足及游泳、骑自行车、射击等,完成这些项目需要沉稳、耐心等心理特点。通过这类运动能消耗这类学生心理积累的大量怒气,能帮助学生转移注意力,调节神经活动,增加自我控制能力,稳定情绪,使其容易急躁和冲动的弱点得到有效的改善。
还有为自负、逞强型学生开设的运动处方(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对抗较激烈的体育项目),为自卑型学生开设的运动处方(选择和安排一些简单、易做、见效快和学生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这里不一一表述。
总之,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符合时代教育发展要求,能够更好地促进职业学校学生在学校健康发展。因此,体育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此来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好地发展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