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英国课程设置经验 振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

2010-02-18 02:57:10甘春华
职教论坛 2010年3期
关键词:创意设计英国课程

□甘春华

借鉴英国课程设置经验 振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

□甘春华

文化产业的振兴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但是,文化产业人才匮乏却成为该产业发展的制约。英国的创意设计产业之所以成为国际标杆产业,得益于它的创意教育体系。先进的创意教育为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合格人才,也给我国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提供不少借鉴。我国要振兴创意产业,必须以高等教育改革为先导,从高校课程设置入手。

文化创意产业;英国;课程设置

一、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是振兴文化产业的关键

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日程。《规划》提出:到2011年末,我国文化产业规模要不断扩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较大提升,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作用要得到较好发挥。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发展潜力大、资源消耗少等特点,且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对于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就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尤其在我国的一些发达地区,人均收入和劳动力素质都较高,已具备发展创意产业的条件,如深圳市已将创意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战略。

然而,作为一种新型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约束之一是专业人才的匮乏。能否及时有效地为文化产业提供合格的人才是该产业成败的关键所在。英国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经验可为我们提供不少借鉴。

二、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英国不仅是工业革命的故乡,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源地,如今,英国的创意产业已成为国际上的标杆产业。创意产业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新创产业,而是在传统产业中注入了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文化理念的元素,以创意为卖点的产业。根据英国创意产业工作小组在1998年和2001年两次发布的《英国文化创意产业路径文件》,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性、技能及智慧,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包括出版、音乐、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和广播、软件、互动休闲、游戏软件、广告、建筑、设计、艺术品和古董交易市场、手工艺品以及时装设计在内的13种行业[1]。对于创意设计产业,个人的创造力,灵感、理念和技能是创造价值的核心。

(二)创意产业的发展使英国从“世界工厂”转化为“世界创意中心”,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英国曾是世界工业化的先驱,老牌制造业大国,是“世界工厂”。但二战后,在与美、德、法、日等国家的竞争中,英国制造业日显疲态,20世纪80年代,英国失去了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如何调整产业结构,获取高附加值产品,为国内劳动力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成为英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开始寻找新兴的产业发展路径。1990年,英国政府开始着手起草英国文化发展战略。1993年,这个发展战略以《创造性的未来》的题目正式公布。表明以“创造性”为核心价值的文化发展成为英国自觉的国家意识,“创造性”成为政策的价值导向,审美创造成为产业的核心价值。1998年英国政府又出台了《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提出要以“创造性”价值导向和推进创意产业的国家产业政策来调整英国产业结构,全面振兴英国经济,增强英国在全球化经济中的竞争力,推动英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三)创意产业成为英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1998年以后,英国的创意产业和相关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先,如果用产出衡量,英国的创意产业是产值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根据英国政府的统计报告,英国所划定的13项文化创意产业2001年产值达1125亿英镑,这使英国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创意产品生产国。1997年至2001年,创意产业平均年增长率达到8%,而同期整体经济增长率则为2.8%,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8.2%[3]。在伦敦,创意产业更是成为伦敦的第二大产业,仅次于商业服务业,伦敦也因此被誉为世界“创意之都”。

其次,创意产业推动了英国服务业的发展,为扩大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英国财政部2006年财政报告指出,英国的服务业产值占所有产业总产值的73%,解决了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数的80%,而20年前的比例分别仅为55%和68%。在服务业各部门中,金融服务、教育、创意产业和健康产业的产值占到总产值的25%,它们解决了32%的就业人口。据英国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毕博公司估计,创意产业将成为英国雇用就业人口的第一大产业,1995-2015年间,英国创意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将增加46%,产值增加幅度将高达136%。[4]

最为重要的是,在创意产业的推进和带动下,英国提出的以“创造性”为核心的国家创新战略也在英国制造业中显示出巨大的成果,重新振兴英国制造业的目标取得了成功。除了传统制造业由于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战略环节的创新提升而获得新生外,能源、生命科学等几大新兴产业领域也成为英国的新经济增长点。

三、创意教育体系是英国创意产业的造血机器

英国创意产业的崛起不仅因为有政府政策的积极推动,还因为拥有文化创意产业的造血机器——创意教育体系。先进的创意教育培养了人们的创造意识,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支撑。

英国是世界上最重视创意教育的国家之一。早在上世纪50年代,英国便将设计与技术专业纳入国民教育课程中。英国设计协会制定了一系列方案用于推进工业设计教育和培训。英国在中学里就设置了“设计和科技”这门课,包含信息技术、绘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内容。设计委员会还开展了“设计师讲学周”活动,著名设计师到学校去进行为期一周的设计项目活动,与11至16岁的学生一起动手实践。

英国高等院校的设计课程专业化程度很高,已经从集体教学转向个别指导,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意在培养未来设计师的独创性。今天,到英国学习设计成为很多中国学生的向往。

在自上而下对设计教育的高度重视下,英国拥有数量众多的设计师。数据显示,目前,在英国有185,500人从事设计产业工作,12,456家设计咨询公司所拥有的设计师有60,900人,非设计师为348,300人。以自雇形式或者是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从事设计的人数接近5万人。[5]

四、英国高校的创意教育特点[6]

(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职业英雄和创业人才

服装设计、软件设计等创意设计职业在英国被看做是很酷的职业。在公众眼里,设计师是职业英雄。在这种背景下,英国高校有8%的学生在学艺术、设计和相关科目。不过,并不是所有学设计的学生毕业后都会成为设计师或艺术家,但设计教育提高了学生视觉的敏锐度、分析的技能和创造性以及沟通技巧,使学生们在毕业后可从事范围更广的职业,推广了设计的意识。

许多从事创意设计行业的学生日后都成为了企业家,英国的设计企业家数量正在迅速上升。从设计师到零售商再到企业家是许多创意设计者的身份转换模式,最近这一模式转换又变得更直接:由设计师直接变为制造商。这是由创意产业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正如一些设计者常说的那样:“这东西是我设计的,真的很好,所以我开一间公司来生产它”。

(二)创意设计学科设置

在英国的高校中,创意设计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边界很模糊,尤其在工程和计算机领域。传统的工程设计招生减少了,但是设计与技术、计算机游戏设计、交互设计、多媒体设计和运动技术等学科招生人数剧增。

在课程设置方面,艺术设计、人文学、工程学、计算机应用、传媒学等专业都开设了创意设计课程,虽然不是核心课程,但设计技术已成为与音乐、艺术一样受欢迎的课程。多数本科教学计划包括一年的基础课、三年的学位课。研究生教育一般不超过一年时间,并且朝着专业技能方向发展,如计算机应用、设计管理及其它相关的专业领域,从而有别于美国的艺术硕士教学。

在该学科的财政管理模式上,由于大部分高校是公立专业院校,私立院校很少,教育经费只有20%来自学生缴纳的学费,80%来自政府的支助,体现了政府对创意设计教育的扶持。

(三)创意设计教育的主要内容

以英国的Illinois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为例,英国高校创意设计教育的内容一般包含三大类:第一类是帮助学生掌握不同层次的研究方法,因为设计过程总是包含研究成分,需要掌握新型的研究工具,包括观察用户的技巧和考虑用户需要的方法。第二类是如何满足用户超越产品本身的需要,包括对产品个性的定义、对产品多方面性能的评估等。第三类是对用户和设计者关系的改造,包括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用户参与式设计、包容式设计和定制设计。产品设计的这种转变导致设计教育方法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其中,第一类教育内容“设计与研究方法教育”包括:调查、分析、实验和评价方法,这些方法与学术研究和科学研究有相似之处。掌握这些设计研究方法有助于为设计决策提供现实依据,这对于多学科团队的谈判尤其重要。英国本科生课程中已开发了设计研究文化课程,指导学生如何获取与设计相关的数据资料。近10年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中包含的设计研究方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文化探针、焦点团队、人种论、心情板、选题小组技术、产品个性定型、用户日记、视觉评估等。

第二类教育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关注用户超越产品功能之上的需求。人们通过使用产品获得愉悦,原因在于该产品满足了人们对产品的功能需求以及超越产品功能之上的需求。事实上,有足够多的产品功能已经完全标准化,而超越功能之上的因素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情感的联系、符号学的阐释、群落的联系、亚文化的指涉,以及诸如此类所有一切能定义产品个性与产品语义学的因素。人们以个性化的或者有趣的方式同产品发生互动。面对同样的产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取决于产品自身的特性及人们各自的性格。我们拥有的物品以符号的形式向公众表明我们是谁,例如,我们穿着的衣服、驾驶的汽车、购买的日用品,无一例外地传达出我们的个性、社会地位以及财富状况。[7]因此,设计教育的内容包括对产品个性进行描述、对产品进行情绪设计,增强学生对此的理解力。

第三类教育内容是建立设计者和用户的新型关系。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产业品设计过程都是远离最终用户的。设计教育中也是如此,不管课程如何生动,学生与用户之间总是存在距离。新型用户关系改变了这一点。新型用户关系包括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人本设计、通用设计、参与式设计等,这种新型用户关系使用户参与设计过程,从而使从事设计的学生与用户更加接近。

五、英国经验的启示

(一)以创意为融合元素,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

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是我国产业的主导方向,而目前,我国仍是初级制造业大国,服务业的发展力度不足。若在这些产业中加入创意元素将有力推动制造业的升级和服务业的发展,使创意产业成为与多个产业融合的新型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

(二)高等教育要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先导和造血机器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既需要政府政策的积极推动,也需要教育机构的强力参与,中小学教育机构可侧重于创意意识的培养,高校则应该成为推动创意产业的先导和造血机器。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与市场需求结合得越来越紧密,教学成果转化为社会产品的过程越来越短。因此,高等教育必须领先于产业的发展,通过预先进行学科和课程设置的调整,为产业发展准备所需的人才。

(三)加强高校课程设置改革,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目前,全国800多家院校开设有艺术设计课程,有人说,设计类人才达到了饱和。事实上并非如此,社会仍急需大量的设计人员,如网页设计、电脑动画艺术设计、视频艺术设计、电脑游戏等新型设计人员急缺;在广告业中普遍存在技术人员多、策划人员少的情况;在一些大的广告公司中,大部分高级管理、企业策划人员都是从国外、香港、台湾等地方聘请来的。这说明我国的创意设计人才不是过多,而是现行的设计教育不合理,专业课程设置不十分科学,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不一致。

设计类课程设置改革可从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研究方法的教育;二是培养设计技能,以课题或任务为导向为学生提供与客户直接接触的机会;三是课程的重点应放在创造能力的培养上。创意设计不再仅仅是关乎产品功能的设计,更多的是如何满足用户体验需要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要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各种设计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对用户超越产品功能之上的需求的理解,对设计所处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大背景理解也同等重要。

此外,创意设计教育不仅适用于设计类学科,在很多工科学科中也适用,比如计算机、机械制造、建筑等,因此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在这些学科中也应该增加创意设计的课程设置。

[1]张文洁.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启示[J].云南社会科学,2005(2)

[2][3]吕方.世界文化发展与英国创意产业[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6).

[4]代杨,刘锦宏.文化创意产业推动英国转型[J].经济导刊,2007(11).

[5]http://www.ichina.net.cn/Html/magazine/cover/2008/7-3/3262 301710.htm.

[6]McDonagh, David Weightman. Developing Industrial Design Education: A British perspective,Industrial Design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2004.

[7]李轶南.它山之石:英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启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9):93.

广东省教育改革工程项目“产业升级、就业变化及经管类高校专业特色建设研究”(资助号:BKZZJG20060141)。

甘春华(1970-),女,广东金融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劳动经济、教育管理。

G712

碼:A

1001-7518(2010)03-0094-03

责任编辑 葛力力

猜你喜欢
创意设计英国课程
甜甜圈
幼儿100(2021年35期)2021-12-06 03:37:24
月满中秋
幼儿100(2021年27期)2021-09-09 12:56:28
英国的环保
大树
幼儿100(2021年18期)2021-06-23 07:09:58
宇宙
幼儿100(2021年18期)2021-06-23 07:09:56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中国外汇(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06
英国圣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