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娟,樊一桥
(中国药科大学高职学院,江苏南京 211198)
谈医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张小娟,樊一桥
(中国药科大学高职学院,江苏南京 211198)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医药高职院校建设发展、全面提升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保证。医药高职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教学经验及丰富的生产实践技能,同时应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本文简要叙述了“双师型”师资建设对医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培养“双师型”人才提出几点意见。
“双师型”教师;医药高职教育;师资建设
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第25个教师节到来前夕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国家的兴衰、国家的发展系于教育。”是否拥有一支过硬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实现的关键。“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也是高职教师终生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方向,更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1.1 药学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药学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医药生产、管理、营销、流通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1]。
药学高职教育既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也不是普通中等教育的简单延伸,在这个专业培养目标中强调了药学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2]。药学高职学生必须具有较全面的药学基础知识、职业素质和较强的专业实际技能,以满足药学这一特定行业对从业者的基本需求。而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言而喻,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支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做保障,才能充分实现药学高职的培养目标,培养出优秀的药学人才。
1.2 药学高职教育的现状
药学高职的现任教师一般均为普通医药高校毕业,学历高,科研能力强,但在职业教育能力方面相对薄弱,出现教育学专业毕业教师药学知识贫乏,而具有药学知识背景的教师又缺乏职业系统的教育培训。同时,教师普遍医药岗位实践经验少,大多仅看过没做过,教学中难以因材施教,使得课堂中仍然是理论灌输及填鸭式教学为主导。但高职院校的教师不应仅是单纯的知识给予者,还应该成为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者,能带领学生将理论充分运用于实践。“双师型”教师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任务,不但要求有比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要能理论联系实际,使理论知识、实践技能都有所提升。这样,培养“双师型”教师就成为我国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向和必然要求。
“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是在当时我国职教界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背景下提出的。“双师型”是对所有职教教师提出的一种专业发展理念,也是单一型的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教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成长的目标导向。“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师资建设的特色和重点。
目前在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中,研究者们的看法和表述还不统一。有人认为凡是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还有人说具有“双能”即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是“双师型”教师;也有人指出“双师型”教师的提出只有在特定的情况即职业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背景下才有意义[3]。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并不健全完善的今天,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的等值性确实值得商榷。
虽然“双师型”教师的涵义目前仍无统一的标准,但需要强调的是,无论哪种界定,都要求“双师型”教师既具有专业的理论教学能力又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这是现阶段高职教育师资培养的方向。
3.1 教学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所以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上也应以此为主线。学生的技能培养是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的,而实践操作中涉及到的使用原理、问题分析等又需要专业理论知识的支撑。在课程设置中,某些难度较大、理论性很强而实用性较小的课程,与医药高职学生的就业岗位联系不大,则可以考虑简化或不开设。医药高职选用教材也应该具有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广泛的特点。教师在设定教学内容和方法时,更要注重将理论教学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学以致用[4]。
目前药学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大多是高等医药院校的毕业生,有着高学历及深厚的学术背景,但他们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性教育,未必掌握到系统的教育理论和应对教学工作所具备的教学技能和水平,组织课堂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能力未必过硬。加强教师师范性教育培训,是提高教学水平及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开展教学方法交流及讲课比赛等活动,也是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3.2 实践能力培养
医药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需重视理论教学外,还应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必然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医药岗位实践经验。但在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的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却未必了解企业生产、管理的实际,缺乏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技能。很多设备及生产线教师大多仅看过没做过,教学过程无法形象生动,只能将书本理论知识照搬;专业知识老化陈旧,知识面狭窄,课堂讲授内容没有足够的广度与深度[5]。
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医药高职院校应把实践能力培养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专业教师定期实践培训,并作为规范制度切实执行,是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应加强与医药企业的紧密合作,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可以将具有丰富理论教学经验的教师有计划地送入医药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锻炼,使知识结构随医药技术发展及时更新。这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同时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面向社会及企业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以先进带动后进,促进学术型和技能型的教师相互转化。
高职院校还可以依据自身能力选择建立师资培养和医药实训基地,应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同时建立规范的继续教育培训制度,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生产实践,进一步提高专业综合技能。以解决医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缺乏、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加快医药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为培养出社会切实需求的药学专业人才提供保证。
3.3 科研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教师与普通高校教师培养各自侧重点不同,高职院校师资培养应走出有自己特色的道路,不能盲目与普通高校靠拢、一致,认为没有科研能力就没有发展,只有走出自己的特色才能不被吞并、淘汰。医药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方向上,但教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又不可或缺。教师通过进行科学研究,能够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拓宽视野,同时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使知识结构及时更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科学研究内容反映了本学科的前沿动态,这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教学质量。故积极引导专业教师开展科研,也是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的重要保证。
[1]曲永红,刘爱林,林新华.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5-6.
[2]罗晓清.对制定药学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思考[J].药学教育,2006,22(2):7-8.
[3]计晓月,郭艳.高职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8):8-9.
[4]黄仁杰,张丽华.高职药学教育教学实施中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08-109.
[5]徐霞.医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7):2740-2741.
G64
C
1673-7210(2010)04(a)-191-02
2009-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