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教学中切入点的选择——以《大江保卫战》为例

2010-02-17 23:59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0年3期
关键词:铁钉大堤切入点

韩 非

(淮安市人民小学,江苏 淮安 22300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大江保卫战》三、四自然段

面队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

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小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小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小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案例一

师:“面队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刚才我们看到的是群体的英雄形象,课文还突出写了一个个体,他就是——

生:黄小文

师:自由读第五自然段,你最感动的是哪个细节?

生1: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小文正抗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

师(师微皱眉头。):好的。

生2:黄小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抗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师:很好。

生3:黄小文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我们平时蹭点皮都就疼的哇哇叫,我从这句话里读出黄小文的坚强,我很佩服他。

师:把你的感受带进去读。

(生读)

师:如果你当时就在堤上,你想对黄小文说点什么?

生3:黄小文叔叔你去看医生呀,这里还有很多人的呀。

师:可是,他还是——

生: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又爬上了大堤……。

师:后面还有省略号,想象一下,接下去发生了什么?

生:可能一边扛,一边走,他走过的大堤上就留下了一串血的脚印。

师:那带着血迹的脚印,令人动容。把你们的感受带进去,读!

(生读得很平淡)

[评析:此案例“最感动的是哪个细节?”为教学切点。引导学生自读感悟、角色置换、展开想象感悟人物的精神。但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感觉“菩萨”是拜了,但没取到“真经”,学生对人物精神的感悟浮光掠影]

案例二

师:言为心声,让我们品析黄小文的话语,走进英雄的内心世界。

出示:黄小文大声说:“来不及了!”

师:来不及了!四个字,简简单单,仔细品析这四个字,你能读出什么?

(时间紧迫、形势危急)

师: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从哪些词句你读出时间紧,形势危,为什么?

生1:第一句话中的“奔跑”读出在黄小文心中紧迫感、危急感。如果时间不紧迫、形势不危急,他是不会跑,而且是奔跑。

生2:一个“猛”字告诉我们黄小文知道现在的形势不允许自己再为这件事情耽搁什么了。

生3.第五句话“随即”“三下两下”“二话没说”“转身”这些词更能说明时间紧迫、形势危急。

师:谁来读出黄小文此刻内心的那份急迫!

(生读,指点、评议)

师:“来不及了!”真的是来不及了吗?真的连简单地处理一下伤口的时间都没有了吗?默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来不及了”背后隐含着什么?

生1:我认为来得及。因为当时的大堤上解放军很多,少他一袋沙包也没什么。但他却认为来不及,我想黄小文看到其他战友都奋战在战斗岗位上,他不甘心落后,从“奔跑”这个词语就能看出来。

生2:来得及。他不让团长找队医做简单地包扎,可以看出在他的心中没有自己,所以他说来不及了。

师:把我们的感受送进黄小文简短的话语中去,自己先默读三、四自然段,想一想黄小文的话语该怎样读?为什么?

生1:我觉得应该读得特别有力量?因为这么嘈杂、恶劣的环境。如果他不大声说话,团长就听不清。这样会耽误抢险这件大事。

生2:这样就更能让团长放心,这只是小伤。他强健得很。

(生读得铿锵有力)

生3:我觉得语气应该读得斩钉截铁。

生3:这样就告诉团长,虽然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包扎伤口这件事黄小文不会听从他的,因为多少百姓的家园正面临天灾呀!

(生读得斩钉截铁)

师:听到了吗,这就是黄小文的心声,这也是人民子弟兵的心声呀。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的心和战士们一起跳动吧。

(生读得入情入境)

[评析:首先初读感知“来不及了!”及相关语句的字面意思。即时间紧、形势急。接着追问、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品析“来不及了!”及相关语句的第二层意思,即黄小文奋不顾身的精神风貌。然后设疑思考怎么读人物的语言来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奋不顾身”的精神实质由语言文字中跳出。“铁汉”形象在学生的情感世界中一点一滴地饱满起来,充盈学生的精神世界]

反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用怎样的话题和方式开展对话,从什么地方开始对话,这就是教学的切入点。如果对话的话题(切入点)选得精准、巧妙,就能发挥出教学杠杆作用,从而激起学生学的兴趣和研究的欲望。使阅读的信息、阅读的心理、阅读的主体状态这三个因素互相作用,和谐发展,让学生在教师的恰如其分的引领下,始终处于阅读活动的主体控制状态,有所感悟,有所体味,促使阅读达到预期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切入点的选择要注意什么呢?

第一,切入点要精道小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篇文章,无论从那个角度都有无尽的味道,选取切入点的目的就是要确定阅读的方向。切入点越小,越便于师生集中有限的时间突破重点难点。案例一的切入点显然比较宽泛。因为学生对“最感动细节处”感受是不一样的。这样自然影响教学效果。

第二,切入点要提纲挈领。好的切入点,是能够发散和收缩全文内容的,即“牵一发而动全身”。案例二紧扣人物语言,在无疑处设问,激起学生的兴致。围绕人物的语言,通过初读感知语句的字面之意,追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触摸到字面后隐含的意趣、内涵,最后揣摩怎么读人物的语言,引导学生和人物进行对话,从而走进英雄的内心世界。“铁汉”形象在学生的情感世界中一点一滴地饱满起来,充盈学生的精神世界。而案例一因为切入点选择的随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其语言、思维、情感仍停留在“原始”状态。学生只是对文本的语言文字进行简单的粗加工。所以其感悟是苍白的,体验是缺钙的,思维是平板式的。

第三,切入点要中肯、透辟、深刻。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应是师生研读文本的一个突破口,这个切入点必须有较强的辐射性,有一定的深度。否则切而不入,浮光掠影、事倍功半。“来不及了!”看似平实浅显,但极具张力。教者紧扣人物的语言,通过设问、反问、引导思考学生如何读,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读出了言中之意,言外之情,真正在“语言文字中走了一个来回”。

诚然,找准最佳切入点的方法不胜枚举,只要我们潜心研习文本,就能找出文章学习的突破口,设计出引起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能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猜你喜欢
铁钉大堤切入点
钉多少颗铁钉
太湖牛腰泾段大堤施工安全风险防护措施探讨
城市防洪安全问题与防治策略
钉铁钉
隔水取铁钉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以知识产权为切入点创新德育工作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