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旗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主张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促进人的发展。音乐教育是21世纪高中阶段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学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文化修养、创造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完善人格的形成,其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那么,在高中音乐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如何贯彻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曾说:“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待被点燃的火种。”这说明,人本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根据多年从事高中音乐教育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4个方面尝试创新高中音乐教学模式,可以说这是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和要义。
在平日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性,需要教育者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音乐教学必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让他们的个性得以体现,让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而当前高中音乐教育教学尚存在忽视个性、偏重统一化的弊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曾做过专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百的学生喜欢音乐,但大多数学生不喜欢音乐课,认为音乐课上的内容枯燥乏味,没有新意,学生都希望把流行歌曲带进课堂教学。过去,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困扰着一线音乐教师,许多教师选择回避和杜绝,把流行歌曲拒之门外。然而,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把流行歌曲带进课堂,而这些流行歌曲必须是思想健康、曲调优美的。诸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信天游》《奉献》《亚洲雄风》以及当今的《天路》《我和你》等,它们都曾经伴随一代代年轻人的成长。流行歌曲进课堂,既调动起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学生特长和志愿,开设各类音乐兴趣学习小组,如西洋器乐兴趣学习小组、民族器乐兴趣学习小组、美声演唱兴趣小组、民歌演唱兴趣小组、通俗演唱兴趣小组、舞蹈兴趣小组等,组建民乐队,并举办文艺汇演、学生歌舞擂台赛等活动,不断激发其对音乐知识的渴求和学习欲望。
在学生丰富多彩的天性中,好奇心、求知欲十分强烈。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能够因良好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而不断得到强化。反之,在不适当的教育中也可能夭折,一道禁令,一声呵斥,乃至一丝无意识的嗤笑,都会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终结。所以,人本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要像呵护荷叶上滚动的露珠一样保护好学生的包括好奇心在内的各种天性,同时积极加以引导。
中国古诗的意境常常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有时一句美妙的诗句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复杂的语言所无法代替的意境。在欣赏蒙古族原生态民歌《辽阔的草原》时,首先应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蒙古人民真正的生活,一句学生再熟悉不过的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学生会不自觉地吟诵起来。一句小诗的力量,可以轻松地把学生带入另一片天地。
在人本教育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的“你说我做”为主动的“你做我也做”,从单纯地学知识到主动自觉地掌握知识。音乐教师须改变“填鸭式”教学方式,把音乐教学变成师生就音乐进行交流、互动、共同成长的双向提高的过程,塑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促进学生愉悦心境形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消除“尊严式”或“真理式”的师者形象,打破陈规,让学生敢于怀疑,敢于争辩。不能仅仅视学生为接受教育的对象,还应视他们为“人”,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主体”,不管这个学生是“绝顶聪明”还是“非常不济”。教学中总是怕学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殊不知,如果过于追求知识掌握的终极结果,往往会忽视学生作为主体的思维探索过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就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作品中的形象即兴上台表演,这样不仅可活跃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即兴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
比如,法国作曲家柏辽兹改编的管弦乐作品《邀舞》,作品开头和结尾有两件乐器分别代表两位不同人物,长笛代表着女士,大提琴代表男士,作品引子部分的演奏,犹如两位人物在友好对答,而结尾部分又犹如在跳完舞之后,男士礼貌地将女士送回座位,并表示感谢。于是,笔者启发学生将他们所感受到的音乐形象表演出来,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了解作品的内涵,也使学生得到一次锻炼的机会,而且使课堂环境变得更加宽松、愉悦。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音乐的本源,也是维系人类与音乐互相作用关系的生命线。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体现人本教育理念。而这种自然、真实的情感体验是学生音乐学习的最大源动力。艺术来源于生活,不管时空的变迁,它总折射出人类文化的光辉。
以四川5·12大地震为主题,笔者特别给学生上了一堂感悟生命、体验真情的音乐课。首先通过一组图片展示来告诉详实灾难给人类带来的痛苦。笔者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四川大地震当中一些催人泪下的图片,背景音乐用《天亮了》。随着音乐,笔者沉重悲切地讲解一幅幅断肢、残垣、亲人离散等令人目不忍睹的震后图片:“……人的生命在灾难面前是如此的脆弱,成千上万条和大家一样年轻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远去。他们曾经和我们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也承载着亲人的期望。但今天这一切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可能了。”此时,很多学生已泪流满面。接着播放救援现场的一段视频,并播放背景音乐《因为爱》。笔者讲解:“是啊,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对于每个活着的人来说,对自己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为什么不能少点指责,多些支持;少点抱怨,多些祝愿;少点幸灾乐祸,多些感同身受。”引起学生颇为强烈的共鸣。继而用多媒体播放为四川地震所做的视频音乐《生死不离》。笔者讲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因为有了爱,所以就有了大家的真情援助,就有了风雨与共、不离不弃的人间真情。”这时播放背景音乐《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笔者讲解:“灾难,唤起举国同心的决心和勇气,勇敢面对磨难,挺起中国人的脊梁,只有压倒的身体,没有摧垮的精神。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唱出龙的精神,唱出民族的气节,唱出中国人的骨气,为同胞加油!为中国加油!”顿时,学生心底的歌声嘹亮地、深情地回荡在校园上空:“……再大的风雨我们都见过,再苦的逆境我们同熬过,就是民族的气节,就是怏怏的气节,从来没变过……”。
人本教育理念是高中音乐教育教学当中须坚持不辍的必要原则。只有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的高中音乐教育教学,才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扬学生的个性,挖掘潜能,突出学生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对音乐知识的需求,以达到回归社会生活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