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兵
现在的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见多识广,兴趣爱好广泛,网络等社会上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影响很大,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尤其是初中学生。学习本是件美好的事,而教师或者说成人,懂得其意义所在,但为什么苦口婆心,反而使得学生背离学习越来越远呢?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找不到学习的目的所在。空洞的学习重要性说教,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一贯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敢相信学生,不相信他们的能力,不敢放开手让学生大胆地做。替学生做得太多,反而使学生找不到学习中的挑战的快乐,没有刺激他们前进的动力,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越来越远。越来越多的学生,要么成为学习的机器,要么沦为学习的反叛者。
化学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优势所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深入开展好化学教学,值得每位化学教师深入探讨与思索。
化学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化学知识在某种程度上的概括性和为了应试,使人们淡薄了它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的事实。在传统的化学教材中教学内容基本远离生活,用框架体系支撑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训练人们的思维,再加上为了应对考试常常是把化学知识剥离出来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这样造成教学内容枯燥,很多学生对化学学习便慢慢缺乏兴趣,又因一部分化学理论的抽象性而使部分学生望而却步。化学知识是有血有肉的,应将化学教学的触角伸向生活和社会实践,使化学知识植根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环境保护的沃土。
化学的开篇课“化学改变了世界”中,教材安排一些精美的图片展示,但没有安排实验。在授课时,教师可考虑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魅力,补充一些趣味性实验如“神奇中指”“烧不坏的手帕”“会变色的花”等,将学生带入神奇的化学世界中,可唤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化学的渴求之情,从而兴趣嫣然、热情高涨,迫切地想要走进奇妙的化学世界。
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是十分有用的,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例如,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资料,介绍身边熟悉的事物。像光纤的发明联系电话的使用;冷冻剂的发明与更新联系冰箱、冰柜、空调;彩色胶片的发明联系照相及电影、电视;塑料联系许多家庭用具;卡介苗、青霉素的发明联系人们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等等。在介绍物质鉴别方法的时候,可以联系到厨房里的糖、酒、醋等;在学习水资源污染与保护这一课题的时候,让学生思考导致河水污染的可能原因是否是河岸的居民、医院及上游的农村、工厂等;在介绍溶洞里石笋、钟乳石的形成时,让学生联系水垢的成分、形成以及除去方法,并探究滴水穿石的真正原因;介绍酸碱盐时,联系胃酸病人的用药问题、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等等。多开发这样与生产、生活贴近的资源,既做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又强化人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荣的意识,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进课堂
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如何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每个化学教师在上课前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教育过程的原动力和主人是学生自己,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思想,真正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乐学、爱学。需要培养的是一批激情饱满的祖国接班人,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新课程理念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合作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新课程的实施中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动合作中获取知识,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将合作探究引进课堂,非常重要。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它宏观现象的后面,蕴藏着很多的微观奥秘。宏观现象是它的特点,微观抽象性则是它的难点。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难点,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举例来说,微观世界的知识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多媒体却可以利用其功能,将这些微观世界在微机里立体地、多方位地、动态地表现出来,从而较好地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讲解这些内容时,教师可利用软件制作与教材相配套的课件,发挥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将摸不到、看不见的微观世界模拟出来,并真实可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最终实现变微观为直观,轻松地突破教学难点。
化学作为初三学生的一门新课,在学习方法上教师要作一定的指导。初三时期,学生开始在学习上分化,化学也是分化严重的学科之一。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时代对现代教学的要求,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好化学基础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自学,让学生终生受益。只有这样才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书中的演示实验,每个实验都有实验现象,必须认真观察、会观察。同时还要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要动脑思考,具备从实验现象中正确分析出结论的能力。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记好笔记。
这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初中化学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单个知识点之间也有内在的联系,把有联系的知识归纳在一起有利于理解记忆,可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利用化学思想进行推理性学习,如物资的结构和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实验现象反应实验结果,同样可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知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用到化学,化学的发展也离不开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化学,把化学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体现化学知识的价值。
新的化学课程已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课程改革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并昭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实现知识的建构,学生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成为形成能力的基础。课堂不应是学生复制知识的加工厂,而应成为展示他们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的舞台。通过激发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方式,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将更加实用、更加有效,必将促进初中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