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雪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以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探究性阅读为核心,引导学生在问题中探究,在探究中领悟。教学过程在本质上发生重大变化,教学过程追求的是一种沟通、对话、理解和创新。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型学习,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加强。应该说探究型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释放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种学习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语文教学,为了使探究型学习落到实处,须在课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文学常识,甚至是作者的一些同样风格的作品等。而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资源少得可怜,尤其是广大农村学校更是如此。很少的几本课外书,就是家中个别有电脑的有时使用起来还受到家长的制约。学校的学习资源呢?图书馆和阅览室是可以利用的,而电脑房并不向所有学生开放。所以应逐渐改善学生的学习资源。
探究型学习的成效很大程度受教师的素质和修养的影响。首先,教师本身可能未吃透探究型学习的真谛,盲目追求课堂的活泼,课堂气氛看似活跃却流于形式;其次,教师面对学生的各种疑问未能因势利导、大浪淘沙、点石成金;再次,因自身知识的局限,未能及时解决课堂的突发疑问。所以提高教师的素养和教学水平应成为常态机制。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位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感受点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所以,探究型学习应与文章联系,根据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不同风格,选择不同的重点来讨论。甚至有些内容浅显的篇章不适于探究,不可依样画葫芦。
提倡探究型学习对于改变过去机械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应当认识到,探究并非万能,探究式适合智力好、主动性强的学生,未必适合所有的学生的个性成长。接受式虽有其弊端,但只要适应学生发展就行。而学生的智力发展、知识水平不平衡是客观现实,语文学习不能走极端,为探究而探究。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会严重脱离一些学生的实际,挫伤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新课程理念下,重视学习过程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扭转传统上只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的做法。不仅使学生孤零零地掌握、记忆、再现知识,而且使学生深入地理解、重构、质疑、批判知识。与此同时,更应当认识到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相互影响和印证,二者不可偏废,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在语文教学中组织探究型学习,必须符合语文课程的个性和要求,符合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即要以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为基础。语文探究型学习,要考虑读写听说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脱离实际摆花架子、走过场。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有在学习材料所提供的典范言语的深处,与之有深情的对话,才会逐步形成美的、敏的和深的语感,才会积淀起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这种点击,可以有效地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导到对课文语言的感受中去,进而由感受到感悟,由感悟到感化,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通过探究型学习除了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外,还要考虑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能以课堂为主渠道,构建和谐、融洽的良好氛围,构筑学生绿色的精神家园,让每一位学生都健康发展、快乐成长。
在现阶段、现条件下,教师在探究型学习过程中应积极尝试,勇于实践。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2)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3)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4)课堂上合作探究,训练自主学习的能力;5)课后留创新作业,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总之,探究型学习需要教师运筹帷幄、拨云见日、指点江山,才会让学生激扬文字。唯有勤于学习,勤于思辨,勤于实践,勤于反思,才会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