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与研究方法(二)

2010-02-17 18:45赵志群
职教论坛 2010年6期
关键词:科学研究职教职业

□赵志群

关于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与研究方法(二)

□赵志群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空前繁荣,然而,在职业教育实践中我们仍然受到很多未解问题的困扰,这不但包括诸如建立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和提高职教吸引力等宏观问题,也涉及课程与教学等中观与微观层面的问题。要想科学、系统地解决这些问题,不但要加强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而且还要特别重视科学的研究方法。

职业教育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特征,决定了职业教育研究涉及教育、社会和技术等多个领域。在职业教育研究的初始阶段,人们通常借鉴相关领域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建立自己的概念和方法。职教研究方法不仅是具体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的运用,而且还有其基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这与我们的世界观以及建构世界的方式有密切的关系。作为职教研究工作者,要不断对研究方法进行反思和总结,这不但可以积累经验和提高研究水平,而且可以增进对自己和职教研究本身的认识,使研究活动上升为一种自觉的理性行为。对研究方法进行反思,并不是去辨别方法的“正确”与“错误”,而是依据研究问题和研究过程的相关因素,去选择“适合”的方法。

例如,社会实证(empirical)研究方法是在职教研究中普遍使用的方法。如果使用社会学研究方法,针对的研究目标也应当具有社会性特征。在此,技术发展应当被看作是一种社会过程,技术的学习也是一个社会过程,这一观点不但对职业教育体系的设计和完善,而且对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设计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如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历史资料(原始数据)不会自己解释自己一样,在职教研究中也不存在着这样的数据。数据是需要解释的。职业教育研究的首要任务不是创造真理,而是达到解释的“真实”。

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一般认为主要有“思辨”和“实证”两大类。我国传统上比较注重思辨,而西方则更倾向于实证。清代桐城派代表学者姚鼐认为:“天下学问之事,有义理、文章、考证三者之分,异趋而同为不可废。”其中,义理即思辨,而考证指实证研究。当然,最理想的方法是将这三者集于一身,事实上却很难做到,即使桐城派的真正成就也仅表现在辞章方面。

按照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说法,义理是一种比较玄乎的研究方法: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既可以满篇教条,也可以用行政命令代替说理,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最终让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反正社会科学理论不像自然科学实验那样,乱说不会立即受到惩罚。说错了,第二天一改,脸也用不着红一红。因此,连季先生都有些“敬鬼神而远之”。

考证,也叫考据,其精髓是无证不信,不容胡思乱想。只要提出一点点新看法,就必须先有新假设。假设不是结论,不管多么新,在证实之前,都不能算数。“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研究任何问题,都要有竭泽而渔的气概,必须尽可能地掌握全部资料,才能抽绎出理论性的结论。

职业教育研究是一个收集、加工和解释(implementation)职业教育数据的过程,每一步都必须关注“数据的合法性”,否则,一旦某个数据被推翻,整个结论就被推翻了。具有可靠性、有效性和代表性的数据是高质量科学研究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合理解释就是科研成果。科研成果是一个系统化程序的自然结果,与研究过程相比,在篇幅上可能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那些缺乏实证基础的鸿篇推理,不论语言多么华丽,最终可能也只停留在“畅想”的阶段。

西方著名的社会研究方法学者美林(P. Mayring)在谈到如何保证研究质量时提到了实证研究的六项标准,即:(1)记录研究的方法和程序;(2)理由充分和有质量保障的数据解释;(3)遵循既定规则;(4)接近研究对象;(5)有效的交流;(6)多种因素相互制约性。这与季羡林先生“具有中国特色”总结有异曲同工之处:“从极平常的一点切入,逐步深入,分析细致入微,如剥春笋,层层剥落,越剥越接近问题的核心,最后画龙点睛,一笔点出关键,也就是结论”。采用科学研究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客观的判断,这里应当处理好三个基础性问题:(1)适应性,即方法适应确定的研究目标;(2)均衡性,即在定性法和定量法之间确定一种均衡的方式,并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3)重视判据,即对调查数据的合理解释。

应当说,职业教育研究并不是纯粹的科学研究,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管理体制和社会政治的影响。职业教育研究方法也是“准科学”的方法,常常受到政策的影响。职教研究成果经常也不是纯粹的科研成果,而是各相关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在实践中,职教研究成果常常只有在被职教实践认可之后,才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回应。因此,职业教育的研究过程不仅是一个科学研究过程,更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本文参考了《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殷新红

猜你喜欢
科学研究职教职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纺织科学研究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职业写作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我爱的职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