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0-02-17 17:11□陈
职教论坛 2010年5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院校高职

□陈 磊

关于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探讨

□陈 磊

两课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两课课程教改的重点关注课题。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两课课程建设为教改依托,创建“知识、素质、能力”一体化新型教学模式,以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

两课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必修课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高职院校两课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我国高职院校两课教学至今仍然给人留有以下习惯印象:教材内容抽象刻板、缺乏科学性和人文底蕴;授课模式多以说教式、灌输式为主,单调乏味;以意识形态为主轴的思想教育主旨;以及学生对其敬而远之,专职教师被边缘化等。因此,两课教学需要认真反思当前教学效果状况,以提高高职学生思想素质和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课程建设为教改依托,创建“知识、素质、能力”一体化新型教学模式。以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两课教学改革所依据的建构主义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他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2]。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 (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因而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从而在形成新一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意义

我国职教目标及任务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培育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急剧需求也正是这一目标任务的最好反映。这一教育目标和任务的要求也无疑为两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职责,即不能再继续沿用老式的施教模式,在向学生传播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将培养和助推职业能力的提升作为己任。因此,两课专职教师应当首先更新教学观念,视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培育服务意识,既要言传,又要身教,锻炼角色转换能力,以适应未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任务的挑战

高职两课教学旨在对学生进行思想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人生哲理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和指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逐步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针对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和现实生活中反映出来。其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背诵现成的结论和原理,归根到底,它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学生是否真正接受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最终要通过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行动表现出来。因此,世界观的教育说到底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转化成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并用这种思维方法去解决现实问题,离开了这种思维方法的训练,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很可能就会变成经院式的教条。高职院校两课教师应该在吃透课程内容基础上,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高职院校的两课涉及了政治、经济、历史、科技、军事、法律、外交、伦理、心理、礼仪等多方面的丰富知识,这就为广大两课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知识运用空间,只要施教者通过自身努力占有广博学识,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营造生动实效的两课课堂应不为难事。

三、构建高职院校两课“知识、素质、能力”一体化新型教学模式

1.确立“以人为本”的两课教学改革新理念。如果说,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一场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的话,那么,在素质教育中充分体现其“以人为本”,彰显其对人的终极关怀的价值,就是必然了。古今中外教育家都主张,培养学生应德才兼备、以德为首。德智才学体是人才成功的五大内在因素,其中以德为首,就是因为“德”从广义上根本体现了“以人为本”、对人的终极关怀的价值[3]。两课教育正是担负着这样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所以要确立以人为本、侧重学生思想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学习主体、能力与思想素质培养为宗旨的教学思路,让学生真正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并在学习与讨论的过程中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初步学会正确判断、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懂得大学生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培养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能力。

2.创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多种方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已经确立和课程内容已处于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高校的两课教改应将注意力主要用在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改进上。探索在新形势下有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思路。依据两课课程的特点和学院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核心能力为宗旨,整合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模块。将课程内容的基本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结合,凝练教学内容,探究融思想政治教育与核心能力培养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让学生与老师共同参加课程的教与学,改变教师绝对主体角色为学生主体地位,促使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主体的自我形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这里,很重要的突破点就是要一改那种居高临下的单向灌输模式,真正使学生从习惯行为角色、确认行为角色转换到主体行为角色。老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者,是双向互动的关系,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体作用,又能体现教师导的作用,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也就形成了教学上师生之间的真正互动。将课堂教学设计成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发式教学,这并不与建构主义理论中学习的策略矛盾,相反更能体现两课课程的特殊性。将两者结合。所以,从培养主体职业能力的教学要求出发,结合当代大学生注重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愿意参与职业能力锻炼的学习动机特征,适时引导他们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结合所学进行一些社会问题及其对策的实际调查研究;在校期间教师可选择带队参观具标志性意义的历史纪念场所和当今发展成就项目;对那些易有歧义的问题,可引导学生选择演讲、集体讨论、辩论的模式来表达个人看法等。

3.创建“知识、素质、能力”融为一体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最后建构知识,实现有意的学习。实践表明,学生对自主学习,即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仍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要让学生尽快适应,必须建立一套适应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新的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应是 “知识、素质、能力”融为一体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应体现为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的评价,具体内容包括:对学生学习的兴趣、热情和参与程度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收获的评价,主要是学习策略的改变和能力的提高;对自主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评价;综合能力的评价;教师工作量的评价和计算方法等。

四、高职两课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两课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问题。两课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两课教学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教学本身的规律要求两课教师必须顺应历史发展,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并加强相关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教师从主角变为主导,教学工作的重心转变为研究课程内容与知识、素质、能力等目标的项目化任务型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问题。有效地指导学生解决学习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问题,使所有学生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2.教师与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适应能力问题。基于新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其方案的实施,对教师和学生而言,工作量大大增加。尤其是学生,需要参与到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而不是被动地听课,学生学习任务加重,压力增大,如何让学生快速接受由新教学模式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加强适应过程的引导,这都是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的探讨。

3.如何解决双重考核模式对带来的负面效应问题。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新旧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避免这种差异给实施新型教学模式的两课教师在教改积极性等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如何避免在学院层面上的双重考核方法造成学生避重就轻的选择心理?这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尽快总结教学改革的经验,并在研究基础上出台全院性的教改实施方案,尽早结束双重考核方法给率先实施教改的老师和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4.如何解决难解决学生行为失范的问题。近年来,伴随经济转型产生的一些问题,使许多同学对现实产生了迷惘;现实中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信用缺失等现象层出不穷,使一些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了扭曲;陷入了个人主义的泥潭当中;再加上现实中某些价值导向如在人才评价、招聘时重才轻德等大大影响了人们的观念。受这些观念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衡和行为失范的问题。而两课由于研究的滞后及其它一些原因,很难用现成的理论合理地解释或解决现实中的这些不合理现象,从而也无法让学生完全信服两课,这也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的考虑和解决。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43(5):74~81.

[2]邓伽.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5):177~178.

[3]崔新萍,方军雄.浅探“两课”教学改革[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2,25(4):438~439.

责任编辑 谢荣国

陈磊(1979-),男,广东揭阳人,揭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和毕业生就业指导。

G712

A

1001-7518(2010)05-0028-02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院校高职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著作权法的作品观:从本质主义到建构主义
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