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在鼻腔后段出血中的应用

2010-02-17 16:44:35吴春松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20期
关键词:鼻道鼻出血鼻孔

吴春松,赖 峰

(广东省连州市人民医院,广东连州 513400)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亦属鼻科常见急症之一,轻者仅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治疗基本原则是迅速、准确查找鼻出血部位和快速、有效地终止鼻内出血。鼻腔后段出血定义为经前鼻镜检查未能发现出血点的鼻出血。对于经前鼻镜检查不能发现具体出血点的患者,长期以来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采用凡士林纱条前和(或)后鼻孔填塞止血,由于出血部位深且隐秘,操作的盲目性较大,造成止血成功率低且患者痛苦大。我院2006年8月~2009年9月收治鼻腔后段出血患者89例,均采用鼻内窥镜下检查确定出血部位并行微波烧灼凝固止血治疗,成功率高,而且患者痛苦少,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鼻腔后段出血患者共89例,男57例,女32例;年龄30~72岁,平均51岁;单侧鼻腔出血80例(其中左侧出血41例,右侧出血39例),双侧鼻腔出血9例;89例患者中,45例接受治疗前曾行前鼻孔填塞,21例治疗前曾行前后鼻孔填塞,23例接受治疗前未行填塞处理。本组患者近期均有鼻出血,经前鼻镜检查均不能确定具体出血点位置,并排除由于鼻腔及鼻咽部肿瘤所致鼻出血。

1.2 方法

患者取半坐卧位,用鼻内窥镜(杭州桐庐尖端医学设备厂生产的 0°、30°、70°鼻内镜)及奥林巴斯摄像系统电视监视。用1%丁卡因加盐酸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和收缩鼻腔黏膜2~3次,取出棉片后,依次检查下鼻道后段、鼻中隔后下部、后鼻孔缘、鼻腔顶部。如无活动性出血,吸引器清除鼻腔血迹后,若发现“火焰”状新鲜血迹或黏膜略隆起、粗糙而周围黏膜光滑,可用钝头吸引器触碰诱发出血以明确出血点。若因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钩突肥大、鼻息肉等原因致鼻腔狭窄,鼻内窥镜进入鼻腔后段困难,应行针对性结构处理,中下鼻甲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骨折外移,扩宽鼻道,充分显露检查部位,以利于鼻内窥镜检查、止血,最后鼻甲复位。借助鼻内窥镜的照明、放大和观察作用,可准确地探明鼻腔后段出血的部位和局部情况,在确定出血点后,以微波治疗仪(广东省康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KYWB-2000型全遥控微波多功能治疗仪)烧灼止血,将微波功率调至45~55 W,每处每次治疗时间为2~4 s,用微波枪状探头先环状烧灼出血点周围组织,使黏膜变白,然后再烧灼出血点以封闭血管,烧灼面积不宜过深,探头插入组织控制在1~2 mm,治疗后在烧灼部位涂抹贝复舒软膏,术后适当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经烧灼处理后常规住院观察3 d,无再次鼻出血者方可出院,门诊随访,如住院观察期间再次出血可再行鼻内窥镜下微波烧灼止血。

2 结果

89例患者中一次治愈84例,一次治愈率为94.4%,5例(5.6%)在治疗后3 d内再次出血,再次行上述治疗后治愈。89例患者中出血部位统计如下:下鼻道后段40例,鼻中隔后部29例,后鼻孔缘11例,鼻腔顶部9例。随访6个月,其中2人失访,其余均无复发,其中有2例发现鼻中隔与下鼻甲粘连,给予分离后未发现再次出血。

3 讨论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出血原因既有局部因素(外伤、急慢性炎症、局部肿瘤等),也有全身因素(心血管性疾病、动脉硬化、凝血功能障碍等)[1]。长期以来治疗方法多采用前和(或)后鼻孔鼻腔填塞,或者血管结扎术及栓塞术,而其中又以凡士林纱条前和(或)后鼻孔填塞压迫止血最为常用,这种方法经济、实用,在各级医院均能开展,但存在填塞时和填塞后患者痛苦大,特别是老年患者难以耐受,抽取纱条时易再次出血,填塞过程长,易感染的种种不足,并且由于不能准确压迫出血部位造成止血效果不理想。特别对于鼻腔后段出血的患者,前鼻镜检查无法明确出血部位,故采用前鼻孔填塞和(或)后鼻孔填塞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且鼻腔填塞可引起诸多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常出现填塞不准确或无效填塞[2]。

本组鼻腔后段出血患者均采用鼻内窥镜下检查寻找出血点。鼻内窥镜基本消除了鼻内的盲区,具有多个角度,可在直视下找到出血点,且能同时进行其他操作[3],配合使用微波烧灼出血,从而保证止血的准确性。在鼻出血的治疗中,如何确定出血部位,是有效控制鼻出血的关键[4]。本组患者89例中,下鼻道后段出血40例,鼻中隔后部出血29例,后鼻孔缘11例,鼻腔顶部出血9例,出血部位主要为下鼻道后段及鼻中隔后部。随着鼻内窥镜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鼻腔后段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多数位于上述部位,考虑原因与这些部位解剖结构有关。韩德民等[5]认为,鼻腔后段出血的部位,依出现频率分别为下鼻道后部、鼻中隔后下部、蝶窦前壁(后鼻孔缘)、鼻顶部。在鼻内窥镜检查时,按出血部位发生频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仔细查找出血点,以求快速查找出血点,缩短手术过程。

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利用其在生物体内引起的热效应来凝固局部组织,从而封闭小血管达到止血的目的。其特点是组织内外同时迅速升温(65~100℃)而无传热过程,表里同时凝固而损伤部位(半径<5 mm)边界清楚,半径外周围组织反应轻微[6]。治疗时,微波功率不宜过大,单处治疗时间不宜过长,以减轻周围组织损伤及深层组织破坏,避免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7]。术后在烧灼部位涂抹贝复舒软膏,有促进鼻腔治疗部位愈合作用。本组采用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腔后段出血患者89例,一次治愈84例,一次治愈率为94.4%,治疗后3 d内再次出血者5例(5.6%),再次行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后治愈。出院后定期随访6个月,其中2位患者失访,其余均无复发,其中有2例发现鼻中隔与下鼻甲粘连,给予分离后未发现再次出血。

综上所述,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腔后段出血,具有良好的疗效,并且避免了填塞造成患者痛苦大,抽取纱条时易再次出血,填塞过程长、易感染的种种不足,故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腔后段出血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1]唐江凤,陈剑秋,张锁生,等.难治性鼻出血的鼻内镜检查与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4.

[2]王士礼,陈学明,张浩,等.鼻内窥镜在顽固性鼻出血诊治中的作用[J].中国内镜杂志,2004,10(7):21-22.

[3]张天虹,李云川,薛桂芬.鼻内镜下半导体激光治疗鼻腔后部出血[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5,14(3):145-149.

[4]吕宗合,周光霞,张莉.鼻内镜下对难治性鼻出血的处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6):185.

[5]韩德民,周兵.鼻内窥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4.

[6]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14-1315.

[7]陈兵,王德辉,赫崇军,等.微波治疗在边疆地区耳鼻喉科的应用[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3,3(2):102-103.

猜你喜欢
鼻道鼻出血鼻孔
人的两个鼻孔实行“轮班制”
大自然探索(2023年8期)2023-09-05 12:03:20
Know Yourself你的秘密
动物鼻孔照
中外文摘(2022年5期)2022-03-21 13:43:22
天干物燥鼻出血 自灸止血可救急
鼻出血鼻内镜下精准治疗与传统填塞治疗效果比较
浙江医学(2020年13期)2020-07-30 08:32:44
鼻出血不妨试试扎手指
不通气的鼻孔
学生天地(2019年29期)2019-08-25 08:52:32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严重鼻出血的疗效
鼻道扩充器的制作和应用
鼻内镜下中、下鼻道径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疗效观察
中外医疗(2011年18期)2011-02-21 15: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