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萱
(河南省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河南焦作 454000)
Ⅱ型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常见并发症,如治疗不及时,易致需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病死率较高。早期无创双水平呼吸道气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治疗是一种有效、无创、简便的治疗方法,本文中笔者应用该方法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所选病例均为2007年6月~2009年12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共90例,均符合AECOPD的诊断标准[1]。血气分析结果:非吸氧条件下,7.25<pH<7.35,PaO2<60 mm Hg(1 mm Hg=0.133 kPa),PaCO2>50 mm Hg;排除无创正压通气禁忌证[2]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其中,男35例,女11例;平均年龄(68.30±7.21)岁。对照组44例,其中,男34例,女10例,平均年龄(67.10±8.20)岁。两组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病情轻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包括鼻导管吸氧、抗感染、祛痰、解痉、平喘、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澳大利亚Resmed公司Sullivan VPAPⅢBI-LEVEL型无创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鼻(面)罩的选择根据患者舒适度和病情需要确定,固定鼻(面)罩的松紧度以漏气量<50 L/min为合适。采用S/T模式(备用呼吸频率15次/min,I∶E=1∶3),吸气压力(IPAP)从6 cm H2O(1 cm H2O=0.098 kPa)逐渐上升至14~20 cm H2O;呼气相压力(EPAP)从4 cm H2O逐渐上升至6~10 cm H2O,待病情改善后,逐渐降低IPAP、EPAP值,缩短使用BiPAP呼吸机的时间,直至停用。治疗中间可根据情况每次暂停20~30 min,应用鼻面罩者,注意随时脱机排痰、进食[3]。
记录治疗前、治疗后3、24 h心率、呼吸、动脉血气分析参数PaO2、PaCO2、pH值,比较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心率、动脉血分析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心率、动脉血分析结果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
由表1可知,治疗组治疗后3、24 h呼吸、心率、动脉血气分析均较治疗前变化明显(P<0.05),亦较对照组变化明显(P<0.05)。
见表2。由表2可知,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某些患者因病情加重改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表2 两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日比较
治疗组8例患者出现焦虑、恐惧感,7例出现干燥不适,6例出现腹胀,经耐心宣教、心理抚慰及调整无创呼吸机指标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者的主要呼吸生理改变为气道阻力增高,呼吸中枢驱动增强,肺动态过度充气和形成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呼吸功耗增加致呼吸肌疲劳这种情况下,单用吸氧、药物常规治疗,对降低呼吸肌疲劳作用有限,且药物达最大疗效多需几天的时间,而治疗的关键环节是增加通气量,减轻呼吸肌疲劳,改善低氧和二氧化碳水潴留,这常需行机械通气[3]。
近年来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传统观念认为,BiPAP是在常规治疗无效时应用,而本研究早期即应用。结果显示治疗组在3 h后呼吸、心率、PaCO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aO2,pH明显上升,24 h后改善尤明显,且远好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在3 h时除PaO2明显上升外其他各观察指标仅略有改善,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单纯氧疗等常规治疗能改善组织低氧,但短时间内对二氧化碳潴留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对照组在24 h后PaO2、PaCO2、pH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远不如治疗组明显。对照组24 h后呼吸、心率仅略有改善。以上表明,早期应用无创BiPAP,辅助呼吸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纠正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且明显优于常规治疗。临床操作中要注意抓好应用无创通气的“机会窗”,当患者明显窘迫需要辅助通气机会窗打开,当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或严重的酸血症时“机会窗”关闭。所以推荐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以便患者有时间来适应和避免发生呼吸危机[4]。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因病情加重改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日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笔者分析这是因为早期应用无创BiPAP治疗后,及时的呼吸支持可迅速使呼吸生理向好的方向转化,为基础疾病的进一步治疗、呼吸功能的改善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条件。
应用无创BiPAP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优点是具有自动漏气补偿功能,且由患者自身调节、控制呼吸频率、同步性能好,避免了人机对抗,减少了容积伤;因无需气管插管,避免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上气道损伤等有创通气并发症,在单纯氧疗和有创通气之间提供了过渡性的辅助通气选择[4]。无创通气最大的缺点是不利于排痰,所以应加强气道管理,注意湿化器的应用,多饮水、多鼓励患者排痰。刚开始应用的1~2 h,医生应在场,多与患者交流、指导,调节鼻(面)罩固定带,使其松紧合适,嘱避免张口呼吸,缓慢递增压力水平,经上述处理,绝大多数患者能顺利适应、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早期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肯定,且简便、依从性好,可加快病情缓解,降低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率、缩短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7,30(1):8-17.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生理与重症监护学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9,32(2):86-104.
[3]张波,高和,刘又宁.实用机械通气治疗手册[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322-329.
[4]陈国忠,李蠕幼.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9,37(3):13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