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

2010-02-17 16:44:35高雪松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20期
关键词:低血糖产程胎儿

高雪松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北京 100049)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发生的或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我国目前GDM发病率为1.31%~3.75%[1]。其中80%~90%的孕妇在孕前无糖尿病史,约有10%孕妇在怀孕前已经有隐性糖尿病只是没有发现而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产科2009年1~12月在我科产前检查并分娩的GDM患者共34例,其中初产妇32例,经产妇2例,发病年龄26~41岁,平均年龄31.1岁,分娩方式:剖宫产15例。自然分娩19例。其中,妊娠<38周4例,38~42周30例。发病率为2.91%。

1.2 护理

1.2.1 妊娠期

1.2.1.1 产妇得知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后,对该病威胁母婴健康显得非常担心,出现紧张和焦虑情绪,主要心理问题有:由于饮食控制及胰岛素药物的应用,担心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或导致胎儿畸形,妊娠期反复进行血糖监测及必要的住院检查和治疗,使患者的心理负担加重。而GDM一经确诊就要对孕妇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提高对此病的重视,控制好血糖将能降低产妇并发症发生及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患病率。与家属积极配合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定期做好产前检查,主动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检查和治疗,及时与医生沟通,反映病情和治疗效果。去除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以及不规律饮食习惯[2]。

1.2.1.2 饮食疗法:是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要方法。理想的饮食疗法是既能提供维持妊娠的热量和营养又不引起餐后血糖过高,患者孕前体重小于70 kg,每日主食控制在250 g。孕前体重大于70 kg者每日主食控制在300 g。每天应进食4~6次。为防止夜间发生低血糖,睡前必须进食一次,以保证供给胎儿的需要。每天可进食一个水果,应安排在两餐之间,要选择低糖水果,如:橘子、柚子、火龙果等。孕期要定期监测血糖及酮体来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1.2.1.3 体重控制:孕期体重每月增长不超过1.5 kg为主,孕前标准体重的患者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10~12 kg,孕前肥胖的患者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8~10 kg。

1.2.1.4 了解患者生活及饮食习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起居规律。根据孕期不同阶段采取适当的活动锻炼,并且在餐后1~2 h运动较为适宜。运动量不宜太大,一般使心率保持在120次/min以内,运动持续时间不宜太长一般20~30 min,应选择比较有节奏的运动项目,如散步等[1]。

1.2.1.5 指导患者正确应用胰岛素,若通过饮食控制血糖不理想,就需要药物治疗。胰岛素用量要随时根据血糖来调整。应指导患者正确选择注射部位,正确抽取药液,注射时间应准确等注意事项。避免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指导患者按时进食,床头桌内必须备有食品如:饼干、水果等。如果外出或检查时间长时,应随身携带食品以避免低血糖发生。

1.2.1.6 定期产期检查:要求患者定期做好产前检查,及早发现妊娠高血压及羊水过多,监测血糖调整饮食,定期复查B超,了解胎儿发育是否正常,以及进行相应的处理。

1.2.1.7 胎心监护:指导孕妇28周后。每天自数胎动早、中、晚各1 h,3次胎动相加×4为12 h胎动。不少于30次为正常,32周后每周做胎心监护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

1.2.1.8 防治感染:糖尿病孕妇血糖高,抗感染能力降低易发生感染,如泌尿系感染、生殖道感染,尤其是霉菌性阴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因此应加强卫生宣教,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换内衣,保持外阴皮肤清洁,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

1.2.2 分娩期

1.2.2.1 分娩期由于子宫肌肉的收缩活动,消耗大量糖原,临产后产妇进食减少,此时易发生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进入产程后应每1~2小时监测血糖、尿糖和尿酮体,防止发生低血糖。鼓励患者少量多餐,适当增加食量。产程中停用所有皮下注射胰岛素[1]。

1.2.2.2 GDM患者因糖利用不足,能量不够,常伴产程进展缓慢[3],待产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注意子宫收缩强度、宫口开大情况,避免产程延长。

1.2.2.3 孕妇高血糖,体内多余的糖需要消耗大量的氧,致动脉血氧过低而引起胎儿宫内缺氧甚至死胎死产。产程中严密监测胎心变化,行胎心监护,注意羊水性能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缺氧[4]。产程中观察患者有无心慌、盗汗、面色苍白、饥饿感、恶心等低血糖症状,并每4小时监测生命体征1次。

1.2.3 产褥期

1.2.3.1 产后由于胎盘的娩出,抗胰岛素激素迅速下降,故24 h内胰岛素的需要量约为原用量的一半[3],加之产后出血,体液丢失,很容易发生低血糖。故24 h内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嘱患者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每4小时1次,观察有无心慌、盗汗、面色苍白、饥饿感、恶心等低血糖症状。

1.2.3.2 有文献报道产后由于胎盘的娩出,胰岛素需要量的下降,哺乳母亲体内葡萄糖大量用于乳汁所需能量和供乳糖合成基质,因而母乳喂养可使血糖迅速降低[5]。指导产妇母乳喂养,早接触、早开奶、早吸吮,增进母子感情。

1.2.3.3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抗感染能力明显下降,加之尿中多糖,产程中反复阴道操作及留置尿管,使GDM孕妇易患泌尿系、伤口和皮肤感染。操作中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产后观察体温变化,术后留置尿管不超过24 h。注意观察手术伤口和会阴侧切伤口的局部反应。

1.2.4 出院指导

由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再次妊娠发病率在20%~50%。再次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病情比上一次严重,发病时间提前,血糖浓度比上一次升高,巨大儿发病率高,且数年后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的胎儿在成年后易发生肥胖和2型糖尿病[6]。应向患者讲解相关知识。产后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应定期复测血糖,及早发现血糖异常,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减轻糖尿病对机体的危害。

2 结果

3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其中剖宫产15例,自然分娩19例。其中妊娠<38周4例,38~42周30例。发病率为2.91%。其中泌尿系感染1例,产后出血1例,在产程中无一例患者发生低血糖,产后仅1例患者血糖未降至正常水平,其余33例均恢复正常。新生儿32例体重在2500~4000 g,巨大儿2例,发病率为5.88%。新生儿出生后常规监测指尖血糖,新生儿低血糖2例,即刻给予口服10%葡萄糖5~10 ml/kg后血糖恢复正常,未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3 讨论

GDM属高危妊娠,增加了母儿围生期疾病的风险,可导致孕妇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多、泌尿系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产后出血,造成胎儿巨大、生长受限、流产、畸形;新生儿可出现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因此,提高GDM的认识,并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加强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也很重要,护理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有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通过对34例GDM患者系统护理,围生期监测、指导,降低了母婴并发症,获得了良好的妊娠结局。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50,556.

[2]戴霞,黄秋红,姚冬芳,等.糖尿病患者全程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35-736.

[3]郑怀美.妇产科学[M].3版.北京:人卫生出版社,1990:155-157.

[4]刘玉洁,申世芳.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及监护[J].中华内分泌杂志,1995,27(2):158.

[5]杨剑秋,徐蕴华,盖铭英,等.母乳喂养对减少糖尿病产妇胰岛素用量的作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3):56.

[6]庄依亮,李笑天.病理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58-459.

猜你喜欢
低血糖产程胎儿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MRI在胎儿唇腭裂中的诊断价值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饮食保健(2019年2期)2019-01-17 05:35:44
孕期适度锻炼能够促进胎儿的健康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妇女之友(2016年11期)2017-01-20 20:02:31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哈尔滨医药(2016年3期)2016-12-01 03:58:29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无痛分娩联合缩宫素缩短产程的效果及护理
哈尔滨医药(2015年3期)2015-12-01 03:57:45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