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英,赵 琳,万俊丽,何圆凤,章金媛
(南昌市第三医院,江西南昌 330000)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生命器官之一,它本身质地脆弱,血供丰富,因此,肝破裂的患者,病情重而变化迅速,并发症亦较多,死亡率较高(14%~20%)[1]。我科2004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了30例肝破裂患者。通过制订肝破裂的护理程序,并采取一系列预见性的护理错施,有效地防止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本组30例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5~60岁,平均30岁,临床特点起病急,为外伤性腹痛,以腹腔内出血症状为主,患者意识淡漠、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移动性浊音、腹膜刺激征等。入院后立即行有效的抗休克治疗并积极完成术前准备,在全麻下行肝叶切除术10例,肝修补术20例。
1.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取平卧位,头部抬高15°,下肢抬高20°,以利于呼吸及静脉回流,增加回心血量,搬动时取右侧卧位,借助内脏压迫起暂时的止血作用[1]。若有多发性骨折,搬动时应慎重。
1.2.2 抗休克 目的是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采用液体抗休克疗法应遵循早期、足量、快速、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的补液原则。尽量选择中心静脉穿刺,测量中心静脉压。确保补液的顺利进行。
1.2.3 对重要脏器功能的支持 防止因休克引起ARDS、ARF、DIC等并发症发生,术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常规供氧并观察有无低氧症状及牙龈出血情况,及时记录生命体征、每小时尿量,监测肾功能及中心静脉压。
1.2.4 动态观察 本组30例肝破裂患者中,4例入院时血压在正常范围,患者末梢循环及肢端温度也尚可,属于肝破裂的早期或间歇期,这类患者,我们始终监测生命体征,随着出血量增加,均出现阳性结果。因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患者意识、面色、末梢循环、肢端温度、尿量及中心静脉压的变化,为抢救患者提供依据。
1.2.5 术前准备 ①紧急联系行床边腹部B超、心电图及X线胸片检查。②遵医嘱完成各项术前常规检查,如血液分析、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交叉配血试验、HIV、梅毒、甲乙丙肝、尿常规等。③做普鲁卡因,青霉素过敏试验。立即给予胃肠减压,吸氧、留置尿管,观察尿量。④开放性损伤患者应在24 h内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1.2.6 心理护理 患者遭受身体伤残,面临死亡威胁,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应注意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与安慰,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较大,对手术能否成功存在紧张、恐惧心理。因此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的必要性、方法、优点、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并介绍成功病例,减轻患者的疑虑,增强对手术及战胜疾病的信心。
1.3.1 观察术后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术后出血。术后患者入监护病房,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中心静脉压,持续心电监护,常规低流量吸氧;麻醉未清醒时应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预防误吸,保暖,确保输液通畅,严密观察患者的面色、口唇及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血压平稳后取低半卧位,床头抬高30°[2],并做好生活护理。
1.3.2 管道的护理 保持各引流管引流通畅,固定稳妥,做好标记,观察并记录引流液色泽、性质、量,防止受压、弯曲、打折、脱出;注意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肝切除部位放置负压引流装置,要确保引流有效。
1.3.3 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严密执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切口外敷料情况,如有大量渗液的情况及时报告医生,渗液多时及时更换,保持外敷料干燥,并遵医嘱继续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3.4 注意体温和疼痛的护理 如果体温达38.5℃以上时,一般采取物理降温,必要时采取药物降温,患者出现大汗时,及时更换衣服及床单。患者因疼痛而害怕咳嗽,鼓励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地咳嗽,并遵医嘱行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切口疼痛者根据疼痛程度遵医嘱使用镇痛剂,镇痛期间注意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的变化并保持环境安静。
1.3.5 饮食及活动 术后禁饮食,术后3~5 d肠功能恢复后,可进食低脂肪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汁饮食,并逐渐改为半流食、普通饮食。肝脏手术后不宜过早下床活动,尤其是肝叶切除术后过早活动易致肝断面出血。术后24 h指导患者在病床上适量活动,可预防肠梗阻的发生。病情稳定后,术后5~7 d可下床活动。
本组3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因肝破裂患者往往起病急,出血量大,易出现失血性休克,而且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此,做好手术前后的预见性护理,对保证其疗效有重要的意义。本组经过围术期细致完善的治疗护理,积极地抗休克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控制感染,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由此可见,预见性的护理是保证该手术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顾沛.外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1-102.
[2]安菊凤.肝脏破裂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581.
[3]赵希转.舒适护理在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2):106-107.
[4]甘元琼.心理护理在当代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和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117-118.
[5]蔡国庆.出血性休克与手术问题[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