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赛华
人教版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中,特别在阅读课文课后习题中新增一项内容——小练笔,小练笔成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什么教材在此处安排练笔?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避免练笔的随意性?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中小练笔这一形式,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基”呢?笔者试着从小练笔的目标要求和意义两方面进行解读。
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除在课后练习中专门安排的小练笔外,在一些“小泡泡”“选做题”及部分课后练习中也安排了小练笔的内容。这些形式多样的小练笔,都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力图让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从小练笔形式来看,每个年级除读写迁移的仿写、扩写、续写和改写外,还侧重阅读感悟的练笔,这就提醒人们,小练笔不仅是传统读写结合有效的载体,也是学生阅读感悟的沉淀物。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在小练笔中得以落实。教师教学用书肯定了小练笔是读写结合最好的练习形式,要求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注意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但不要拔高要求,不要把它当做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来对待,练习的时间宜短而快。
从教材编排的小练笔的内容、形式和目标要求来看,小练笔既是阅读的,也是作文的。它比传统的读写结合内容更广泛,内涵更丰富,始终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写作思路上,不仅对阅读理解起深化和迁移作用,也是学生习作的基础和前提。
小练笔让学生融入文本的角色中,在语境中学习课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以写促写,在练笔的过程中深读文本,内化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是阅读和习作的奠基石。
1)续写,挖掘阅读的深度。续写是遵循故事情节发展的内在逻辑,续写出合乎事情发展和人物特点的情节,使原文内容能够合理发展的一种材料作文的形式。这种练笔离不开对文本的深层把握,是阅读教学的深化与拓展。通过续写,学生对课文内容及其主旨更加了然于心,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会产生某种顿悟,使阅读的情感熏陶得以体现和深化。
2)仿写,凸显阅读的“回路”。语言学家及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提出,学习语言要“在文章中走个来回”。学生通过阅读,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称为“来路”;“回路”则是在“来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内容走向形式,深入探究文章的表达形式,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表情达意、谋篇布局的。仿写就是一种侧重引导学生走“回路”的训练形式。通过仿写,教师引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一个“来回”,学生学会将学到的表达方法、修辞手段等迁移运用到新的语境中,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可以促进理解,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改写,增加阅读的情趣。新教材中改写小练笔多是进行古诗的改写。这既可以帮助小学生对语言凝练的古诗文的内容加深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教材中选编的古诗大多是浅显易懂的,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把自己当做诗中的人物,想象当时的情、境、景,将这些古诗改写成现代文。改写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古诗,还找到与其他阅读的相交点,找到与已有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的结合点,增加阅读的情趣。
4)扩写,丰富阅读的内涵。扩写,指对原文加以扩展补充,使之充实具体。在教材中,有的课文常在某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或因为节选的原因,内容有所删减。小练笔就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明朗,把原文删减的内容进行扩充,突破文本的限制,想象充实,互文见义。扩写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丰富阅读的内涵。
5)感悟,重构阅读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感悟练笔提供给学生这样的个性反应的平台。这些练笔,没有标准答案,也不唯一。学生在阅读中积极主动
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表现在练笔中就是学生自己的阅读感悟,是对作者情感的提炼。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小练笔结合阅读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个富有情趣的话题和语言材料,让学生把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自己的感悟、体验、想象等写下来,有写几句话的,有仿写自己喜欢的事物的,学生不受文体、篇幅的限制,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2)培养学生的习作意识。习作意识指学生随时都有用笔来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愿望。小练笔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学生不仅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情境中深读文本,内化语言,积累语言,习得语言,成为读写的主体,还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加强习作意识。
3)突破习作重难点。①提供写作素材,解决“写什么”的困惑。小练笔依托文本,联系学生的阅读和生活实际,通过设置情境、启发想象、引导观察、加深体验等,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②写作方法的指导,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无论哪种小
练笔的形式,都在写作技巧的某一方面进行强化训练,为学生的习作作提前指导,让他们对各方面的写作方法都有初步体会。③扫除心理的障碍。如四年级读后感的练笔就不宜拔高要求,因为真正的学生练习写读后感是在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就提前为写读后感作了准备,扫除了学生写读后感时的心理障碍。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练笔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为学生搭建扎实的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基。■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回路.阅读与习作的有效衔接[J].语文教学通讯,2007(9)
[4]曹鸿飞.语文课堂练笔的落点选择[J].小学教学设计,20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