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兰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各高校均为在校学生开设了门数不一的公选课。但笔者发现,大学生对公选课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公选课选而不修的情况普遍存在,这就使得公选课的教学陷入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以我院为例,学院开出了上百门的公选课,课程也还算丰富。上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周二至五的7-8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对于能促进自身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相对专业课更为生动的公选课,理应受到学生的欢迎,并且应该有比较好的课堂效果。但是在担任公选课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及同行们发现:学生对公选课的学习积极性其实并不高,公选课“选而不修”的情况普遍存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表现:
1.到课率低
上公选课的学生少则100多人,多则可达200人以上,教师要想准确了解学生的到课情况的确存在一定难度。负责的教师会采取点名或签到的方式来加以控制,但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到课率,因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教师宣布点名或签到时,未到者就会收到手机短信,然后立马赶来。同时,代签或代点名也无法禁止。试想,200多人坐在一起,某个同学多喊一次“到”,多签一个名,教师又如何分辨?更有甚者,还有学生花钱雇人代为上课。教师因为教学安排,根本无暇核对听课人的身份,这自然给了这些学生可乘之机。负责任的教师的课堂是这种情况,那些不负责任者的课堂情况更可想而知了。同时,像我们学院规定:无故缺课达到三分之一以上者成绩为不及格,只要不超过三分之一,依然可以过关。所以,有些学生便充分利用这一规定,那“三分之一”的课是一定不会来的。还有,学生有请假的权利。所以,一学期下来,每个教师的手上都会有厚厚一沓请假条。这么一来,公选课的到课率自然高不了,所以,学生选是选了,却未必修了。
2.课堂效果差
在公选课的课堂上,睡觉者有之,吃零食者有之,收发短信者有之,用手提电脑玩游戏、看电影者有之,看其它书籍、做其它作业者有之,甚至谈情说爱者也有之。偌大的课堂上,认真听课者可谓寥寥无几。看起来教室里济济一堂,但听课的效果实在让人无法恭维。如果要就到场的同学统计一下实际听课率(认真听课的时间与课程实际时间之比)的话,恐怕会低于30%。所以,我们的公选课早已经陷入了多数学生“选而不修”的尴尬境地。
公选课作为必修课的有效补充,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选而不修”的现象呢?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教师执教存在随意性
由于学校鼓励教师尽可能多地开设公共选修课,在强调“量”的同时,教师开课的随意性也就很大。以我院的开课情况来看,有些教师不是根据公选课本身的特点及学生情况来设计课程,而仅仅将专业课内容稍加调整,致使开设的课程对选修者来说过于专业化,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还有一些公选课教学内容偏少,教学深度不够,甚至停留在一些基本知识的介绍和延伸上。同时,由于学校对公共选修课的管理相对松散,有些教师教学准备不充分,甚至根本不备课。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为笼络学生,以播放影碟为上课的主要形式,原本是《音乐欣赏》课,却放起了最新的电影,根本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听课兴趣,致使学生对公选课的认识发生偏差。
2.学生选课存在盲目性
选课之前,多数学生对课程内容都不够了解,往往根据课程名称自行推测课程内容,但听课以后发现所选课程并不是自己预想的内容,自己对这样的课程根本就没有兴趣,这样就使理想与现实出现了明显的偏差,于是失望感油然而生,甚至有被骗上当的感觉。这自然导致学生听课时间减少,逃课次数增多,学习兴趣下降,听课效率当然也是大打折扣。
3.学生对公修课缺乏正确的认识
有些学生对选修课根本就不重视,甚至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往往在不清楚课程的内容和选课要求的情况下仅凭课程名称就随意去选,有的甚至让同学代选;有些学生则把教师管理宽松,或者课程内容比较容易或者有趣作为选课的标准;有的学生完全是根据时间来选课,他们不管课程是什么,只管自己时间是否安排得过来;有的学生选课的目的纯粹是为修满学分,以便能顺利毕业。试想一下:在这样一种态度下,他们会自觉到课、听课吗?其结果当然是“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
4.教学质量监控不力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对公选课其实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这些课程学习的好坏并不影响学生的成绩,对学生今后的择业、工作等都没有多少影响。同时,由于教师的科研与教学任务较重,他们觉得上公选课占用了自己的时间,况且上好了对自己职称的晋升也起不到作用,因此敷衍了事。与此同时,从公选课程的教学管理上来看,学院对教师开课的管理力度也不够,没有形成严格的淘汰机制,课程只增不减,授课质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我院也形成了一套看似严格的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基本上流于形式,公选课的质量基本凭教师的自觉性,目前可以说属于失控状态。
5.考核方式不够完善
公选课的考核方式一般都是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理论型的以论文为主,技能型的以成果为主,其它可采用随堂考试的形式进行,这样做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许多学生的论文是抄袭的,教师一般也不去认真审核;所谓成果,往往也都比较粗糙,或者“借用”他人现成的作品;由于有些公选课学生人数太多(我院最多为200人),平时的随堂考核也很难进行。这就直接导致课堂效果根本得不到保证。
6.教材与教学设备不尽如人意
公选课教学中,教师使用教材因人而异,未能统一,有的课程甚至根本无规定教材,只有教师简单的讲义。同时,像我院规定公选课学校不统一配发教材,学生可自行决定是否购买。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根本就不会购买教师推荐的教材。这就使学生对课程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听课效果根本得不到保证。同时,多媒体授课也不尽如人意。多数教师只是用PowerPoint来代替课堂板书,这么做只是起到了有效利用时间的作用,但学生看过便忘。至于多媒体视听的全面享受,由于多数教师并不具备使用的能力,所以学生们未能享受这样的效果。面对几乎同一面孔的幻灯片,学生提不起任何兴趣,从头至尾头也不抬者大有人在。于是,课堂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课堂,所谓听课率自然低得可怜了。
要改善公选课的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上共同来做文章。
1.精心挑选教师
课堂教学效果好坏、课程教学质量高低,关键取决于主讲教师的水平。为了保证公选课的高质量教学,学校应通过资格审查、比较淘汰、专家审核、学生评教等多种途径对申报通识课程的教师进行仔细挑选。所有公选课程均面向全院公开招聘,择优聘用。要让最合适的教师讲最合适的课程,最优秀的教师讲最经典的课程。学院应对申报课程的具体内容,如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方法、考评方式、教材、参考书目等进行仔细审查,通过审查的课程才能开设;同时学院还可组织所有申请开设相关课程的教师试讲一到两节课,然后由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从教风教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时间安排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分,从中选择优秀者担任课程的教学工作。还可以对公选课程和主讲教师不断予以调整,通过淘汰手段,在竞争机制下逐渐培育出一批公选课程的名师名课。
2.优化课程设置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求知欲的增强,公选课的数量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开设的公选课太少。可见公选课的课程数量必须设法增加。只有想方设法,采取得力措施,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多多开设公选课,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有课可选。
首先,可适当增加“实用”型公选课的开设数量。人文性课程对陶冶学生情操大有裨益,可当今的社会充满竞争与挑战,上岗与就业,是学生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尽管学校要设法避免学生选课时过于功利,但部分学生有些“偏食”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既要保证人文性课程的开设数量,又要适度增加“实用”型公选课的开设数量,以满足学生提高实用技能的需要。
其次,适当增加艺术类及其它公选课程的数量。艺术修养是人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上大学之前,由于升学压力过大,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这方面的熏陶。所以,艺术教育应该是大学公选课的主要组成部分。以我院为例,目前已开设的艺术类课程只有音乐鉴赏、舞蹈鉴赏和本学期新开设的戏曲鉴赏这几门,数量远远低于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其实,还有很多其它知识也是实用而且有趣的。像经典名著选读──《孙子兵法》之类,学生选修以后就会迷上这些课程,并从中学到很多有益的知识。其它如《家庭理财》、《股票入门》、甚至《插花》、《刺绣》都是试点学校里非常热的课程。
再次,要开设一批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课程。这些课程应对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进行融合贯通;同时,这些课程还应具有时代特征,尽可能地反映各学科的新成果和新信息。
总之,只要我们开出了数量足够的优质课程,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选到他们真正感兴趣的课程,并且他们可以通过学习这些课程真正有所裨益,“选而不修”的现象一定会大为改观。
3.加强教学管理
首先,每门课程的出卷、考试纪律以及成绩评定,都要严格要求,防止降低标准,以提高公选课学分的“含金量”。可以提倡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如课程论文、专题调研报告等,但考核方式要与课程特点相适应,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绝不能随意降低标准、敷衍了事让学生混得学分。其次,对教师也要加强考核。教学运行过程应实行全面监控,要形成一套良好的反馈系统。相关专家、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一定要进行随机听课。听课不仅是对教师平时教学效果的随机检验,也同时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发现很多通过其他方式难以发现的问题。同时,还要建立起动态的淘汰机制,对不能保证效果、选课人数过少、学生意见较大的,一定要坚决淘汰。此外,我们还应该要求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钻研业务;课程组教师应定期交流,共同探索教学内容,研究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撰写、发表高质量的教学研究论文,编写优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还应鼓励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同时建设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网站。
4.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
学生的学习目的、态度和努力的程度,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公选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远远不如专业课和公共课,所以真正投入地进行学习的学生并不多。很多学生对公选课重视不够,不少学生上公选课只是为了拿学分而已。所以,各级管理人员和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以端正他们的学习目的,并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学生就能主动与教师配合,从而使公选课的教学工作可以更好地完成。当然,前文述及的教材问题也应得到重视和解决。虽然规定公选课不能强制学生购买教材,但学校还是应该想方设法尽量鼓励学生购买适用的教材,以保证学习的效果。
现代社会需要我们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公选课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提高公选课质量的途径,通过丰富课程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教学管理、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就一定能不断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彻底解决公选课“选而不修”这一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文军,陆小平.深化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J].常熟高专学报,2002,(06).
[2]陈向明.美国哈佛大学本科课程体系[J].外国教育资料,1996,(05).
[3]黄福涛.日本大学本科课程改革与启示[J].龙岩学院报,2006,24(2).
[4]鲁红艳.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强化管理制度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2008,(10):159.
[5]贡福海.改进公选课教学管理 推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J].中国大学教学,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