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典诗词教学方法举隅

2010-02-16 22:28谢文英广东省潮州市意溪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怀古诗词意象

■ 谢文英(广东省潮州市意溪中学)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最集中精练的文学样式。高中语文新课程必修和选修课本共选录89篇古典诗词,在现行的高考试卷中,诗词鉴赏题就占了5.3%的分值。因此积极探索具有实效性的古典诗词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诗词的能力意义重大。本人立足新《课标》教学理念,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关于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浅识拙见。

一、解题目法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犹如眉目,俗话说:眉目传情。有些题目就交代了很多信息:或在结构和内容上起提纲挈领的作用,或奠定全篇的感情基调,或交代写作的目的,或指出吟咏的对象。教学中应让学生养成反复推敲题目的好习惯。以教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必修 1)为例,让学生思考“归园田居”这个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它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学生马上能说出“归”字是题眼。教师因势利导:为什么“归园田居”能引起作者的审美感想?从何而归、缘何而归、归何园田、归去如何?这样通过对题目的思考,提出了一个覆盖全篇的导读题,使诗歌避免了支离破碎的分析;学生在具体研习课文时有了一个纲,能更好更快地走进作者的情感空间。同时,学生学到了鉴赏诗歌的一个方法——从题目入手。

二、抓意象、品意境法

意象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是指艺术作品营造的环境及审美想象空间。就一篇诗歌而言,意象即一组物象、一个情景、一连串事件,它们蕴含着特别的情趣和意味,因此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注入其中的意念和感情,才算是真正读懂了古诗词。仍以教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诗境。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诗中表现田园风光的意象: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象本身并没有什么感情色彩,它们在作品中倾注了作者什么感情而成为意象?发挥你的想象将这些意象在头脑中连缀起来会形成怎样的画面?通过思考,学生在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村居图中感受到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身临其境地体味到诗人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这就是一种意境美。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通常保持着一种相对稳定的情感内涵。在诗人的笔下,“桑麻”就是农事,“干戈”就是战争,“月”含有思乡怀远之情,“柳”含有惜别之意,“大鹏”含有志向高远之意等,这是诗歌语言暗示性、凝练性的体现,但这也给我们准确解读诗词带来了一定障碍,鉴赏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调动平时的积累经验,化解意象这一障碍,必要时教师要给学生讲解,学生只有掌握这些意象的代表意义后,才能更好地揣摩意象在具体情境中的准确含义,体悟诗境。

总之,意象是诗歌构成的基本要素,指导学生寻找一条从意象走入意境的途径,也就掌握了鉴赏诗歌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

三、巧补“空白”法(读写结合赏析法)

“‘空白’是一个文学审美概念,它指的是作品已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了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因此,读者应该‘驱遣我们的想象’,把文字所勾勒的图画在头脑中形象地展现出来,从而接触作者表达的意境,体会鉴赏的愉悦。”引导学生填补诗词的空白,再现诗中的意境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应对诗词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其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引导其寻找作品中的“空白点”,并借助文字转换等练习来填补“空白”。如《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在配乐朗诵中想象画面的教学环节,然后要求每人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想象中诗人所描写的田园生活情趣,可以写成散文,也可以据此为素材重新创作成现代诗歌。随着鉴赏性文字的完成,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整体的而非跳跃的、离散的境界,这就不是对诗歌粗浅层面的理解,而是一种审美体验和感悟了。

又如读古诗《静女》(必修 1),学生在读通诗歌的基础上,乘坐想象和联想的飞船,飞越时间、空间的阻隔,进入诗歌美好的诗意空间:想象故事发生的“城隅”环境和主人公等待心上人的神情;联想自己的“等待”经历等。学生与诗人产生“等待”的情感共鸣,不少学生用洋溢着情感的文字描绘了头脑中展现出的立体图景,有的学生甚至将此编写成流行歌词。

四、比较阅读法

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指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对照阅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阅读方法。每一篇古典诗歌,并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个体,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拓展诗词阅读的视野,深入地领会诗词意蕴;训练学生的求同求异思维,提高鉴赏能力;尊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凸显他们的主体性地位。因此比较阅读法在考查学生能力上有特殊的地位,各省市高考诗歌鉴赏题常以比较阅读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应仅将眼光停留在所学的文本上,还要积极向课外拓展。通过比较阅读法的示范性教学,教会学生找准比较的突破口,即根据诗词的内容判断该从主题、题材或情感切入,还是从手法、语言、风格、形象切入才能达到较好的比较阅读鉴赏效果。

如同一传统题材思乡、闺怨、怀古、边塞、报国无门之感的诗词都可以进行比较阅读。在教授《宋词四首》(必修 3) 中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进行语言、诗歌形象和思想感情的对比鉴赏后,分发资料对比阅读王安石的 《桂枝香·金陵怀古》(附带王安石生活的背景简介),要求学生综合分析三首怀古词作,小组讨论后简要概括同一题材即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经过引导,学生能总结出:①怀古实为伤今;②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③上阕多为写景起兴,下阕多为抒情议论;④多用典故,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⑤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这样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了一类诗(词)的鉴赏方法。另外,还可以对本课中柳永词和李清照词、苏轼词和辛弃疾词进行风格比较。学生能从这样的比较学习中归纳出一定的规律。

五、活动法

新《课程标准》规定了一些活动,我们可以将诗歌教学拓展到课堂之外。举办多种形式的读诗词报告会、诗词经典篇目的背诵比赛等,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活动要灵活多样,要不断创新,举办的次数要达到一定的数量。

如学习《山居秋暝》,为了加深学生对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特点的体会;对同题材的山水田园诗、有“归隐”特色诗人诗作进行综合性学习;“感受人物心灵律动,探寻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追求”;加强学生对古典诗文学习有用性的认识,我策划了这样一个活动:假如王维生活在当今社会,他适合参与哪一项经济活动?(提示他们联系初中学过的《过故人庄》《桃花源记》和《陋室铭》等)分小组讨论,要求做一个方案,两天后交。学生思维的火花点燃了,他们设计了好几个方案:作诗配画放在网站上卖;诗作出版以获得稿费;举办作诗学习班,传授写诗秘诀;开个有田园特色的旅游公司等。经过讨论,最后他们替王维开了个有“归隐”特色的旅游公司,让旅客走进闲适而又不乏文化品位的“自然”中舒缓紧张的工作压力。在我的协助下,学生完成企业创意书。有企业人员、经营方式,有桃花源村、山居、田园居等景区设置,景区中有清泉漂流、泉边浣衣等景点设计,他们的创意,再现了诗作中描写的多幅画面。这样的活动,迅速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此外,传统的诗歌教学还有多种途径和方法:吟诵感悟法。坚持为学生提供读诗的机会,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感受诗歌灵动美妙的韵律和诗歌可以感受却不可究诘、可以意会却不能言传的精微深婉的韵味;知人读诗鉴赏法。抓住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经历和作品风格来鉴赏诗词;关键词句推敲法。从“炼字”“炼句”角度入手,通过关键词、句的赏析,带动整首作品字面意义的理解;还有写作手法分析法等。运用上述方法进行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操作过程,各报刊论述甚多,在此不再赘述。

总之,诗词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和创新应是每个语文教师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有了这种目标,我将会像夸父逐日那样,永远地去追逐。

参考资料:

1.余光祥、郑芬《叶圣陶文学审美教育思想管窥》,《中学语文》,2008.4。

2.汤建梅 《语文教学中的留空补白艺术》,《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3。

猜你喜欢
怀古诗词意象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清晏园怀古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上都怀古
翠云廊怀古
诗词之页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