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做学问前先学做人

2010-02-16 18:16李冬云陈信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20期
关键词:做学问科学研究做人

李冬云 侯 丽 姜 苗 陈信义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肿瘤血液科(100700)

研究生做学问前先学做人

李冬云 侯 丽 姜 苗 陈信义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肿瘤血液科(100700)

研究生;人际关系;素质培养

步入研究生殿堂的人都是很幸运,很荣耀的,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研究生阶段又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做学问,而首先要处理好的就是做人与做学问的关系。做学问与做任何工作都是一样的,首先要学会做人,把做人放在第一条,然后再谈做学问。做人是一个普遍性的题目,适用于每个人每个行业,为什么在我们临床研究生阶段更强调做学问前先学做人呢?

1 时代发展需求

“做人,做事,做学问”。要做学问,必须要学会做事,而要学做事,必须先学会做人。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社会众多的现实事例提示我们:优秀人才必须依靠优秀的品质和完善的人格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反之,有的人虽有超凡的学术禀赋,但在恶劣品质的人格作用下,将会成为邪恶的、祸国殃民的祸水。培养成诚实正直、堂堂正正地做人的品行,再传授他们高深的学问和技术,才有可能使他们干出有利于国家和民族、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大事业[1]。研究生不仅仅是研究能力的培养,更是健康品格的培养,要做会思索的人,会读书的人,会实践的人,会团结他人的人,品格健全的人。要形成完善的人生,不光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屡屡出现了文章剽窃、一稿多投以及数据造假等等怪现象。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这些人不具备起码的学术道德,更有甚者在做人方面都出现了问题。一个研究生在从事科研之初就应该树立良好的做人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在科研过程中逐渐培养其良好的学术道德。当下,研究生已经不再是香饽饽,做人在某种程度上比做学问更重要,要做学问首先应该学会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要善待他人、要诚实守信、要学会感恩、要懂得服从,要有抱负、有理想、有追求。尤其在当今社会中,感恩教育显得愈发重要。对世界上不管什么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帮助和关怀,也不要忘记了感恩。我们需要记住和感谢的人和事都很多。需要感谢我们的父母,感谢我们的老师,感谢在我们成长道路上帮助过我们的任何一个人。大家一定要学会感恩。要有坚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学会做事:包括学会守规矩。杜绝一切违反学术道德的事情,维护学术研究的纯洁和神圣,严格遵守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和伦理要求。应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有良好的处事方法,应该善待身边的人。要学会规划自己。研究生阶段是最自由最自在、可以全身心投入学习和研究的阶段,需要把握和珍惜这个机会,认真规划自己的每一天。要耐得住寂寞。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浮躁导致人的近视,导致人的功利性。科学研究需要专心,要经受得住各种诱惑,要有坚强的毅力。淡泊才能明志,宁静才能致远。要有时间和效率的概念。

学会学习:要虚心学习,要勇于创新。大家要牢记和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虚心是获得知识、完善自己的重要保证。敢于挑战权威,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气魄,也正是创新所要求的。

学会做学问:要有兴趣,要执着,要热爱科学研究事业。科学研究兴趣是第一位的,没有兴趣,谈不上热爱。不热爱自己的工作,不会做出优异的成绩,也谈不上创新和超越。要培养自己的兴趣,挖掘自己的潜力,热爱自己的专业。科学研究需要踏踏实实、稳步前进的学风,要掌握科学研究的技能,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决定你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能走多远,所以要全面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

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高级人才,要将个人的追求与国家的需求结合起来。要张扬个性,但也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研究生不仅仅是做学问的,应该是社会的典范、精英。在研究学问,利用知识创造自身价值的同时,应该拥有独特的个人魅力,这种美丽体现在人格上,处事的态度上,也是时代的需求。

2 导师的作用

导师是影响研究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导师应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作为导师,要特别重视道德情操的培育,应当“身正为范”;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导师往往是研究生敬仰的偶像,导师的日常行为,对研究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要求研究生勤奋谦逊,导师本人在学术上就不能懈怠;本着教学相长的精神,与研究生讨论交流中要尊重学生合理的意见,体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服从学术真理、平等待人的科学作风[1]。

近年来,高教大扩招,研究生规模急剧扩大,导师数量也快速增长,导师素质良莠不齐,同时导师人均指导的研究生也增加了,出现了师生接触减少、关系冷淡,导师指导力式微、导师责任无法落实等状况,甚至研究生和导师发生激烈冲突的极端事件也见诸报端和网络[2]。研究生导师队伍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成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今在我国,研究生把自己的导师称为“老板”已经不是新鲜事。这样的称谓,往往在其中折射出师生关系的一些功利化倾向,值得关注,尤其值得我们这些当导师的来思考。育人是根本,要有育人的社会责任。作为导师,自己就首先要从“老板”的框框里跳出来,一定要明确育人为先的正确导向。不仅要教会学生做学问,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要教会做人。可以并且提倡,把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与学生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但切不可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

要提高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能力,也就是学校教育中教师的教育能力。具体来说,导师指导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指导研究生“学会学习”,使其具有严谨的治学精神。二是指导学生“学会创造”,使其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是指导研究生“学会做人”,使其道德品质不断提高、人格不断完善。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师徒”式关系,决定了他们之间有着密切而经常的接触,也决定了导师具有指导研究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特殊优势。导师作为惟真求实的师者,既有高深的学问、科学的创新精神,又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治学经验。这些优势和美德,不仅可以感染研究生的心灵,而且还能积极促进研究生道德品质的不断提高和人格的不断完善。研究生在学习上都有一股锐气,自觉性很高,导师应把治学的道理与做人的道理结合起来,因势利导。

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会做人,做一个大家欢迎的人。这对于研究生来说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是否有人愿与你合作,是否有人帮助你(包括提意见和建议,哪怕所提意见和建议不正确)。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当今的科学研究已经不是单枪匹马个人奋斗的时代了,科学研究需要团队精神。我们要学会协作,学会宽容。同时要具有社会公德,不能凡事都只顾自己的个人利益,集体和奉献精神是需要具备和发扬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社会环境对研究生的为人处事有重大影响。能否与人团结共事是对做人的一种重要检验。作为优秀人才,学术上真正有能力的人,一定是虚怀若谷、严于律己、乐于助人的。乐于助人的结果,就会有更多的人前来求助。若大家都愿意与这种人共事,就会感到这种人是群体中不可缺少的人,社会上需要的人。

研究生要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与其他研究生的关系以及与社会其他人员的关系。在如何处理师生关系方面,避免在向导师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心高气傲、大话连篇或呆板死硬、被动学习等不良现象,力争能脚踏实地、积极灵活、带着强烈的钻研和创造力去进行宝贵的三年学习;对于研究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最基础关系,因此我们应当用理解和平等的心态去处理,不要用家庭背景等有色眼镜看人。在处理与社会其他人员的关系时,时刻体现研究生高素质人才的思想;走出象牙塔去亲身感悟社会,用我们虽然微薄但却真诚的心来为社会的进步尽一份力。

要学会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否则就会和大家格格不入,摩擦也会很多。今后你遇到困难时不会有人帮你。只有大家亲密相处,互帮互助,互相倾诉,互相协作,共同奋斗,才能为你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很多研究生在做课题时你挤兑我,我挤兑你,谁做什么课题都不敢说,不敢让别人知道。一个导师下面的七八个学生,关系却很微妙复杂。研究生应该大度些,遇到问题要敢于请别人帮忙,那种死活不求人的态度看起来似乎是独立自主,其实是很不好的。极个别研究生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疑神疑鬼、斤斤计较、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没有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有的掌握一点信息和技术就封锁保密,别人需要他一点点帮助时,先讨价还价,要求将来论文发表时署名在第X位;有的不守学术道德,或者欺骗别人、不讲信誉,或者剽窃他人成果,或者捏造数据、篡改实验结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集体有了这样一两个人往往就会带坏一个组,对团队的不良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因此,更要强调“严谨为学、诚信为人”。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学会做人、学会处世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基本因素,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能使人事半功倍,做起事来得心应手。学生直接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当今的时代,新信息层出不穷,而通过学会做人,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后,学生就能以各种方式迅速获得信息。英国作家肖伯纳形象的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随着交际范围的扩大和友情的加深,学生就能认识更多的人,听更多的事,交换更多的思想,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不断完善自身,丰富知识,提高修养。

作为研究生,一方面,我们必须是现代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载体和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或者是先进操作技能的继承者,必须要有学问、有知识、有技能,这样才具备挑起历史重担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思想进步,作风正派,只有这样,我们的学问、技能才能在祖国的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做一名合格的研究生,要做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根据学者戴尔•卡耐基的研究“专业知识在人才成功的因素中仅仅占15%”的结论,学历越高,越应加强道德、素质的培养,越需要良好的为人处事标准和协调的人际关系。杰出青年应该具备的七个习惯:积极处事、订立目标、重要先做、双赢思维、先理解人、协作增效、休整学习。

研究生做学问要先学会做人,只有做好了人,才可能做好学问。○Y

[1] 钟世镇.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Z2:11.

[2] 朱萍,吕琳.对扩招时期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8):8-10.

10.3969/j.issn.1672-2779.2010.20.004

1672-2779(2010)-20-0006-02

2010-08-11)

猜你喜欢
做学问科学研究做人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做人,不要做藤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写散文从做学问开始
做人要经得起“推敲”——担当不能靠“喊”
做学问与搞创作
做人
从零开始做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