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妮妮 杨秀云 山东省即墨市中医院(266200)
肠息肉是一类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疾病的临床诊断。临床症状常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和肠道出血、甚至恶变。近年来,随着电子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开展,大肠息肉的围手术期护理诊断方法也日渐成熟。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此类病人74例,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1.1 一般资料 男患 39例,女患 35例,最大年龄 84岁,最小年龄 8岁,平均年龄 48岁,其中多发性息肉45人,单发性息肉29人,本组病人广基息肉直径≤1cm,带蒂息肉直径≤5cm,病理排除恶性病变,其中 9人为查体检出,其余均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
1.2 治疗及护理方法 ① 服用缓泻剂或结肠灌洗准备肠道,在电子结肠镜下行肠息肉电灼术或套扎术。②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在治疗过程中记录血压,治疗前、后要进行大便常规、血常规及尿常规检查,以分析肠息肉电灼面愈合情况;治疗前禁饮食,治疗后改为流质饮食三日、半流质饮食三日。③ 随访:对全组进行为期半年至3年的随访,每次随访复查大便常规,半年复查电子结肠镜一次。
2.1 74例患者中,39例7日后查大便常规正常后痊愈出院;32例11日后大便常规正常后出院;3例15日后大便常规正常后出院。
2.2 随访情况 对痊愈的 37例患者进行的随访中,半年内复发者为0人,1年内再生息肉者为5例,3年内再生者为11人,均再次行肠镜下肠息肉电灼术。
① 肠息肉患者病因目前尚未明确,从病理上可分为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等,可发生在肠道任何部位,以大肠多见,可为单个或多个,有蒂或无蒂。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迫于大肠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痰血浊气凝集所致。临床表现隐匿,早期多无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和肠道出血甚至恶变。护理诊断收集资料是要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是患者腹痛和排便情况,以明确护理诊断。② 大肠息肉在电子结肠镜下可以直视,为护理诊断提供比较全面的依据。
① 术中术后严密观察腹痛的部位、程度、性质及节律性。如术后发现患者轻微腹胀,可在下腹部放置热水袋或针灸治疗,密切观察有无穿孔及并发症的发生。若患者突发持续性剧烈疼痛并呈进行性加重,应立即禁食、禁水、禁用止痛药并协助做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同时做好急症手术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随时准备手术。严密观察T .P .R .Bp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建立静脉通道、吸氧。观察大便情况:术后24h出血是由于血凝块脱落或止血不完善所致;术后一周左右出现便血常由于烧灼过深或过广、坏死组织脱落引起的继发性出血,经一般止血措施外,用云南白药4g加米汤100~200ml做保留灌肠,必要时输血处理。如为大量鲜红色血便,应积极做结肠镜检查,寻找出血点,用肾上腺素棉球或止血粉压迫或电凝止血,以上处理无效则剖腹手术。作为术后常规处理应给予抗炎并加止血药物治疗。② 饮食方面,一般情况下术后三日内流质无渣饮食,4日后开始半流质易消化高营养饮食,一月以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合并出血时应禁饮食,直至病情稳定止血彻底后才能开始进食。③ 进餐应规律,少食多餐,每日5~6餐。避免甜食及其他易产气饮食,以避免肠胀气。④ 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该疾病的基本知识,嘱患者保持生活规律,环境舒适,心情愉悦,劳逸结合,有充分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