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明
山东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山东威海 264205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成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碰撞统一
王海明
山东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山东威海 264205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使得语文课堂越来越充满惊喜—学生们思想的火花在不停地闪现,生成的资源让课堂充满了张力和活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牢记自己的引领作用,既要带领学生探究、生成,更要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标,完成学习的任务。笔者在讲授课文《鲸》的时候,就在利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课堂生成的魅力,并乘势而上,在课堂中完成了语文课的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碰撞与统一。
多媒体 生成 人文性与科学性
前些日子,我在学校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地引领学生学习了《鲸》这篇课文。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学习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配合多媒体展示的画面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在学生交流讨论完之后,我给了学生质疑的时间,学生提出了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都当场解决了。这时一个女生指着大屏幕的画面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既然都是鲸,为什么虎鲸要吃须鲸呢?
听了这个问题,我当时很吃惊,因为课前我没有预想到,而且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正在这时学生纷纷举起手,而且是一脸的兴奋,这对我来说无疑是大大的救星。于是,我便欣然地让学生来解答这个棘手的问题。
生:因为虎鲸是吃肉的。(画面展示)
那个提问的女生进一步质问:人也吃肉啊,按你的说法人也要吃人了?那多残忍啊!
生:我只是猜测,可能一条虎鲸去吃须鲸有点不好意思,所以好几条一起去吃;吃小鱼吃不饱,所以才去吃须鲸。(画面展示)
生:我从动画片中知道,母螳螂要把公螳螂吃掉才能生下小螳螂。
生:虎鲸吃须鲸又不是为了生孩子。
……
眼看这场争论越走越远,作为教师,学生学习的主导,不能让学生无目的地走下去。于是,我说:大家请想一想,虎鲸吃须鲸的目的是什么?(画面展示)
生:因为它要吃东西填饱肚子。
生:因为须鲸体积大更能吃得饱。
生:因为虎鲸很凶猛。
生:因为虎鲸很厉害,联合起来就能吃掉须鲸。
生:难道它能欺负得了别人,就可以吃了别人吗?
师:在虎鲸吃须鲸时,有没有想到同类之情?有没有把它当成朋友?
生:没有。
师:那它把须鲸看成了什么?(画面展示)
生:食物。
生:就像海洋中大鱼吃小鱼一样。
生:因为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着弱肉强食,这是自然规律。
师:是啊,大自然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而且存在着极微妙的生物链,也许正是表面的这种残忍,维系了大自然的平衡,这正是大自然的奥妙所在。但是,这种现象与人类的自相残杀是不一样的。你认为作为人类,我们应该怎样相处?
生:应该和平相处。
生:不能欺凌弱小,侵犯他人,更不能相互残杀。
生:应该具有正义感、同情心,爱护弱小。
生:不能发动侵略战争。
生:我们应该互相帮助,不能像虎鲸和须鲸那样。
师:是啊,作为人类,我们有着丰富的情感,与动物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文章中的虎鲸吃须鲸,是大自然维系其生态平衡的一个表现。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虎鲸很凶猛的特点。(画面展示)
反思:
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质疑,课堂上老师的处理方式有三种:一是冷处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沿着原有的思路教学;二是热处理,不加辨析,拿来就用,随意改变原来的教学思路;三是温处理,先是肯定其参与意识,再作冷静分析,确定应对方案,利用多媒体画面或堵或疏,或截或导,灵活调整。“同是鲸鱼,虎鲸为什么吃须鲸?”这个问题对于本课的知识点来说并不重要,或者说根本没有什么关联。而且,这其中的内涵是一个科学性的问题。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是他们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他们善良的天性使然,是人文性的突出表现。老师该不该费这么多时间来讨论呢?科学性与人文性在这里产生了碰撞。
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生成过程直接体现在学生人文精神的生成过程中。具体来说其人文性意味着:语文课程应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重视,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一种课程价值取向。在这节课例中,很显然那个提问题的女生是从人文性出发的,这是孩子心灵里所特有的善良与纯真,在孩子们的眼中,世界应该是美好的,大自然也应该是充满了平等与友爱,没有伤害,没有欺凌,正是这一人文底蕴让孩子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只从文章的科学性去考虑,完全可以对学生的这一问题进行简单的处理。但是,如果老师只是从科学的角度给予解释,就浪费了质疑生成人文培养的课堂资源。而如果只注重其人文性而忽视了其中的科学性,也是不可取的。而且,对于大自然的规律本身也是人文的一种,两者不能偏颇。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导向作用是多么重要。
如何才能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达到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呢?
在这一课堂环节中,我想让学生自由回答,但是,学生的回答越来越偏离主题。于是我及时进行疏导,利用多媒体画面引导:大家请想一想,虎鲸吃须鲸的目的是什么?这样便把学生的思维引入科学的轨道。紧接着,我这样问:那它把须鲸看成什么了(画面展示)?学生的回答更是把其中的自然规律揭示了出来。接着老师进行总结,进一步揭示其科学性。然后话锋一转,又使学生围绕人文性进行了进一步的议论,使蕴含着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得到较好的体现,从而使科学性与人文性得到统一。
本案例中,教师作为语文课程的建构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程中努力突出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较好地利用多媒体画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体现了新课程的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又使学生在语文课程中受到人文关怀,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其自身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受到尊重。
book=36,ebook=118
2010-03-05
王海明,本科,中学高级教师,校长。